弹性波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10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波滤波器,能够提高位于比弹性波滤波器的通带更靠高频侧的衰减坡度的陡峭性并抑制通带中的回波损耗。弹性波滤波器(10)具备的第1串联臂谐振器(110s)及第2串联臂谐振器(121s~124s)各自包括多个电极指(322a、322b)和将多个电极指(322a、322b)各自的一端(e1)彼此连接的汇流条电极(321a、321b)。将所述多个电极指各自的另一端(e2)彼此连结的方向(D)与上述弹性波传播方向交叉。第1串联臂谐振器(110s)及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的IDT电极具有另一端(e2)侧的电极指宽度比电极指中央部(cp)处的电极指宽度宽的宽幅部(wp)。第1串联臂谐振器(110s)的宽幅部(wp)的长度(L1)比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的宽幅部(wp)的长度(L2)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波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性波滤波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备串联臂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的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弹性波滤波器中,串联臂谐振器以及并联臂谐振器各自包括IDT电极以及反射器电极。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作为反射器电极的一部分的两个汇流条中,将一个汇流条配置为靠近信号布线电极,将另一个汇流条连接于IDT电极的接地侧的梳齿状电极,从而使得在信号布线电极与接地之间产生电容,对谐振器赋予电容。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对串联臂谐振器赋予电容,从而使反谐振频率向低频侧移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4923号公报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通过使串联臂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向低频侧移动,从而能够将位于比弹性波滤波器的通带更靠高频侧的衰减坡度陡峭化。然而,例如若对串联臂谐振器并联地赋予电容,则存在下述问题:由于电容的电阻成分而使得反谐振频率处的Q值劣化,与之相伴,通带的回波损耗(插入损耗)增加。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波滤波器,具备:/n第1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将第1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路径上;和/n第2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所述路径上,/n其中,/n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在构成所述弹性波滤波器的串联臂谐振器中反谐振频率最低,/n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各自具有IDT电极,所述IDT电极包括在具有压电体层的基板上形成的一对梳齿状电极,/n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具有的所述一对梳齿状电极各自包括多个电极指和汇流条电极,所述多个电极指配置为在弹性波传播方向的正交方向上延伸,所述汇流条电极将所述多个电极指各自的一端彼此连接,/n将所述多个电极指各自的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1 JP 2020-0147801.一种弹性波滤波器,具备:
第1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将第1端子和第2端子连结的路径上;和
第2串联臂谐振器,配置在所述路径上,
其中,
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在构成所述弹性波滤波器的串联臂谐振器中反谐振频率最低,
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各自具有IDT电极,所述IDT电极包括在具有压电体层的基板上形成的一对梳齿状电极,
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具有的所述一对梳齿状电极各自包括多个电极指和汇流条电极,所述多个电极指配置为在弹性波传播方向的正交方向上延伸,所述汇流条电极将所述多个电极指各自的一端彼此连接,
将所述多个电极指各自的另一端彼此连结的方向与所述弹性波传播方向交叉,
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以及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的所述IDT电极具有所述另一端侧的电极指宽度比电极指中央部处的电极指宽度宽的宽幅部,
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的所述电极指延伸的方向上的所述宽幅部的长度比所述第2串联臂谐振器的所述电极指延伸的方向上的所述宽幅部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在将所述弹性波滤波器的波长设为λ的情况下,所述第1串联臂谐振器的所述宽幅部的长度为0.1λ以上且0.4λ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