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传统铅酸蓄电池电极,一般在电极1边缘或边框处与极耳2连接;当传统铅酸蓄电池单电池中有1片以上的正或负电极时,所述正或负电极的极耳通常与汇流条连接;当多个单电池串或并联时,所述各单电池的极耳、汇流条彼此又通过与过桥或直连条的连接形成彼此间的连接;这样,传统铅酸蓄电池中,电极通过极耳、汇流条、过桥或直连条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电池或电池组的正、负端子(以下简称正、负端子)连接,然后通过正、负端子实现传统铅酸蓄电池电极与外界之间的电流电压输入输出;此所述连接结构的局部或整体,为传统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具有多方面的不足,例如:1)电极与正、负极端子间的导电路径较长,从而使导电电阻较大、不利于电池或电极进行大电流充放电;2)极耳、汇流排、过桥或直连条其通过电流的导体截面面积(该截面与电流方向垂直)比电极表面面积相对较小(传统导电结构中若增大导体截面面积,将增大材料用量、降低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包括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片状集流体、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n所述片状集流体为一种片体,包括片体边缘和由片体边缘所围包的两个面,即,片状集流体的正面、背面;所述片状集流体正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进行接触、连接或导电连接,形成铅酸蓄电池电极;所述片状集流体背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进行导电连接;/n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的导电体其比重或/和电阻率低于铅。/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0 CN 20201007752841.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包括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片状集流体、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
所述片状集流体为一种片体,包括片体边缘和由片体边缘所围包的两个面,即,片状集流体的正面、背面;所述片状集流体正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进行接触、连接或导电连接,形成铅酸蓄电池电极;所述片状集流体背面的全部或局部与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进行导电连接;
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的导电体其比重或/和电阻率低于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槽或壳、由所述电池槽或壳、片状集流体所围成的电极反应室,所述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片状集流体正面中与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接触或/和连接的区域处于电极反应室内;
所述片状集流体其非与电极活性物质或铅膏接触、连接的表面,即,片状集流体的非触活表面,全部或部分地与所述电池槽或壳结合,该结合所产生的结合区域中,或/和,该结合区域在片状集流体表面上所围成、隔绝、封闭的区域中,至少有一部分所谓片状集流体表面隔绝区域的区域,该片状集流体表面隔绝区域与所述电极反应室内空间彼此隔绝、不接触、不连通,从而也与电极反应室内的液体、气体相隔绝、不接触、不连通;
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处于电极反应室外,在所述片状集流体表面隔绝区域内与片状集流体或片状集流体的背面进行导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电极的输入输出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集流体为,铅或铅合金;
所述轻质或/和高导电性导电体为,铝或铝合金、铜或铜合金、银或银合金、锡或锡合金、锌或锌合金、钛或钛合金、镍或镍合金、钨或钨合金、稀土或稀土合金、铁或铁合金、铅合金、导电氧化物、导电碳材料、导电陶瓷、导电塑料或导电聚合物、半导体,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活性物质或铅膏为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
4.如权利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