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48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一个以上的正极片、一个以上的负极片、一个以上的汇流排和一个以上的隔板,以及设于正极片上的正极耳和设于负极片上的负极耳;相邻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隔板,且使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设于所述隔板的两端;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正极耳,所述第二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负极耳;以形成单组极群。针对极群底部铅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它可以提高极群底部的铅膏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外壳(通用采用ABS或PP材料)、极群(由正极板、负极板、汇流排、隔板组成)、连接件、电解液等组成;极群是电池重要核心部件,而极群内的正负极板采用的并联连接,如附图6-8,这种极群结构的特点是,生产操作简易,非常容易实现,极耳同时在上部由汇流排进行连接,底部无汇流排,当外接电源时,电流经过正极连接件流经负极连接件获得电流,长此经往,由于极群的上部电流大,下部的电流相对较小,导致极群上下的活性物质的利用率相差较大,下部铅膏的利用低从而造成浪费,电池寿命大大缩短;极群底部的铅膏利用率低,铅膏利用率均匀性差,板栅腐蚀速率快,充电能耗更高;电池一致性差;最终导致电池循环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极群底部铅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它可以提高极群底部的铅膏利用率。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包括一个以上的正极片、一个以上的负极片、一个以上的汇流排和一个以上的隔板,以及设于正极片上的正极耳和设于负极片上的负极耳;相邻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隔板,且使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设于所述隔板的两端;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正极耳,所述第二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负极耳;以形成单组极群。可选的,所述隔板为PP、PE或AGM材质。可选的,所述隔板的面积大于正极片或负极片,用以使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不接触。可选的,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连接形成所述第三汇流排。可选的,相邻若干所述单组极群通过第三汇流排连接形成所述极群。可选的,位于隔板同一端相邻的互不连接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之间,以及位于隔板同一端相邻的互不连接的第三汇流排之间均设有塑壳隔板。可选的,位于所述极群顶部两侧,且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第一汇流排,以及第二汇流排上,分别设有正极柱,以及负极柱。可选的,所述正极柱以及负极柱与塑壳盖板结构相匹配。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的制作方法,根据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包括:将单组极群的若干正极耳焊接在第一汇流排上;将单组极群的若干负极耳焊接在第二汇流排上;根据组成极群的单组极群的数量,将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焊接形成所述第三汇流排;位于所述极群顶部两侧,且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第一汇流排,以及第二汇流排上,分别焊接正极柱,以及负极柱。可选的,将所述极群放入塑壳内,并向其中通入电解液。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正极片和负极片排布时,使用所述隔板用于隔离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防止短路;排布时,通过将正极片上的正极耳集中设于隔板的一端,将负极片的负极耳设于隔板的另一端(远离隔板一端的方向上);位于若干隔板一端的若干相邻负极片上的负极耳通过第一汇流排连通,用于通过电流;位于若干隔板另一端,通过若干隔板隔离交叉设于相邻负极片之间的若干正极片上的正极耳通过第一汇流排连通,用于通过电流。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排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汇流排;位于所述极群两侧的连接有正极耳的第一汇流排,以及连接有负极耳的第一汇流排上,分别设有正极柱,以及负极柱。通过隔板,或正极片或负极片两端的第一汇流排,以及第二汇流排,使电流通过位于隔板一端的整个正极片或负极片后,流通至位于隔板另一端的负极片或正极片;以使电流流经极群的每个部位,达到相对均一,大幅度提高极群底部的铅膏利用率;提高极群的上下均一性,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改变现有的极群连接方式,提高极群底部的铅膏利用率,需求铅膏量减少,成本更低;使电池充电更均匀,电能利用率高;提高电池极群铅膏利用率,降低电池充电能耗;需求铅膏量减少,从而降低成本;减少打密封胶次数,提高生产效率,电池密封性更优;提高电池循环寿命,提高电池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的正负极片和隔板相对位置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的正负极片和隔板相对位置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的俯视图。图6为传统极群的俯视图。图7为传统极群的正负极片和隔板相对位置结构立体示意图。图8为传统极群的结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实施例1结合附图1-5,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包括一个以上的正极片2、一个以上的负极片1、一个以上的汇流排4和一个以上的隔板3,以及设于正极片2上的正极耳202和设于负极片1上的负极耳102;相邻所述正极片2和负极片1之间设有隔板3,且使正极耳202,与负极耳102分别设于所述隔板3的两端;所述汇流排4包括第一汇流排401和第二汇流排402,所述第一汇流排401用于连接位于隔板3同一端的相邻若干正极耳202,所述第二汇流排402用于连接位于隔板3同一端的相邻若干负极耳102;以形成单组极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n包括一个以上的正极片、一个以上的负极片、一个以上的汇流排和一个以上的隔板,以及设于正极片上的正极耳和设于负极片上的负极耳;/n相邻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隔板,且使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设于所述隔板的两端;/n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正极耳,所述第二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负极耳;以形成单组极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个以上的正极片、一个以上的负极片、一个以上的汇流排和一个以上的隔板,以及设于正极片上的正极耳和设于负极片上的负极耳;
相邻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隔板,且使正极耳,与负极耳分别设于所述隔板的两端;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一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正极耳,所述第二汇流排用于连接位于隔板同一端的相邻若干负极耳;以形成单组极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PP、PE或AGM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面积大于正极片或负极片,用以使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滔熊正林胡曙李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南都新能源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