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30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包括底座、U型支架、空心柱,底座内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内同轴设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下端上设有螺纹且通过螺纹连接有套筒,套筒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底座的底端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便于移动轮升降的活动槽。通过设置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升降杆和套筒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对移动轮的收放十分方便;在装置工作时移动轮收缩至空腔内,可以防止砂箱在转动时装置不小心产生移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变速箱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变速箱的外壳在砂型铸造中,造型和浇铸过程通常是在砂箱中进行,而在造型的过程当中,都需要涉及到砂箱的翻转,市面上的砂箱翻转装置基本已经抛弃以往的人力翻转方式,升级成了自动翻转,较为轻松。现有的砂箱翻转装置体积都比较大,因此都会在装置底部设置移动轮方便移动,但是移动轮无法在需要时收缩至装置内部。当装置在工作时,由于砂箱在装置中上部翻转,其运动所带来的力容易使得装置在地面上移动,会对砂箱正常翻转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升降杆和套筒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对移动轮的收放十分方便;在装置工作时移动轮收缩至空腔内,可以防止砂箱在转动时装置不小心产生移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包括底座、U型支架、空心柱、砂箱,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内同轴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上设有螺纹且通过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底端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便于移动轮升降的活动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固接有弹簧组件,所述U型支架内设置有空心柱,所述弹簧组件的顶端与空心柱的底端外壁相连接,所述空心柱的两侧外壁底端对称装有滑动块,所述U型支架的两侧壁上设有与滑动块大小相适配的滑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支架内安装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竖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合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固定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固定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有砂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轮的表面设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组件的数量至少为四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和砂箱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升降杆和套筒,伺服电机通过转轴和两个锥齿轮之间的传动配合,使得升降杆可以上升或者下降,升降杆通过其下端螺纹连接的套筒带动移动轮在活动槽和空腔内移动,使得装置对移动轮的收放十分方便;在装置工作时移动轮收缩至空腔内,可以防止砂箱在转动时装置不小心产生移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2、通过设置的滑动块、滑轨和弹簧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正反转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其外部设有的空心柱通过与U型支架之间设置的弹簧组件进行减负,弹簧组件通过形变来吸收空心柱和正反转电机所受到的压力,防止正反转电机因长期过度负荷导致部分元件损坏,对电机起到了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正反转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B处放大图;其中:1、底座;2、U型支架;3、空心柱;4、正反转电机;5、丝杆;6、升降板;7、旋转电机;8、砂箱;9、转动辊;10、伺服电机;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移动轮;14、升降杆;15、套筒;16、螺纹;17、滑动块;18、弹簧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包括底座1、U型支架2、空心柱3、砂箱8,所述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第一锥齿轮11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二锥齿轮12内同轴设有升降杆14,所述升降杆14的下端上设有螺纹16且通过螺纹16连接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13,所述底座1的底端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便于移动轮13升降的活动槽;该装置在工作时,启动伺服电机10,伺服电机10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11转动,第一锥齿轮11带动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2在转动的同时,升降杆14也跟着转动,升降杆14在转动的过程中,其下端螺纹16连接的套筒15上移,套筒15带动移动轮13上移收缩至空腔内部,使得底座1可以直接接触地面;当装置需要进行移动时,启动伺服电机10使其与之前的转动方向相反,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两个锥齿轮间的传动带动升降杆转动,升降杆在转动时,其下端螺纹16连接的套筒15下移,套筒15带动移动轮13下移直至其接触地面,装置即可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升降杆14和套筒15,伺服电机10通过转轴和两个锥齿轮之间的传动配合,使得升降杆14可以上升或者下降,升降杆14通过其下端螺纹16连接的套筒15带动移动轮13在活动槽和空腔内移动,使得装置对移动轮13的收放十分方便;在装置工作时移动轮13收缩至空腔内,可以防止砂箱8在转动时装置不小心产生移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底座1的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U型支架2,所述U型支架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固接有弹簧组件18,所述U型支架2内设置有空心柱3,所述弹簧组件18的顶端与空心柱3的底端外壁相连接,所述空心柱3的两侧外壁底端对称装有滑动块17,所述U型支架2的两侧壁上设有与滑动块17大小相适配的滑轨;该装置在工作时,正反转电机4会受到来自上方给予的较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正反转电机4带着空心柱3略微下移,在空心柱3下移的过程中,空心柱3两侧外壁底端的滑动块17在滑轨内滑动,且对弹簧组件18进行了压缩,弹簧组件18形变后复原,对空心柱3和正反转电机4受到的压力进行吸收。通过设置的滑动块17、滑轨和弹簧组件18之间的相互配合,正反转电机4在工作过程中,其外部设有的空心柱3通过与U型支架2之间设置的弹簧组件18进行减负,弹簧组件18通过形变来吸收空心柱3和正反转电机4所受到的压力,防止正反转电机4因长期过度负荷导致部分元件损坏,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包括底座(1)、U型支架(2)、空心柱(3)、砂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第一锥齿轮(11)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二锥齿轮(12)内同轴设有升降杆(14),所述升降杆(14)的下端上设有螺纹(16)且通过螺纹(16)连接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13),所述底座(1)的底端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便于移动轮(13)升降的活动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包括底座(1)、U型支架(2)、空心柱(3)、砂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端水平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第一锥齿轮(11)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二锥齿轮(12)内同轴设有升降杆(14),所述升降杆(14)的下端上设有螺纹(16)且通过螺纹(16)连接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13),所述底座(1)的底端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便于移动轮(13)升降的活动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变速箱壳铸造的砂箱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U型支架(2),所述U型支架(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固接有弹簧组件(18),所述U型支架(2)内设置有空心柱(3),所述弹簧组件(18)的顶端与空心柱(3)的底端外壁相连接,所述空心柱(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雄付红波郭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中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