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平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90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材平分机,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第二转轴分别与经绕线机所完成绕线的绕线筒和空的绕线筒过盈配合,第一气缸通过伸缩第一推杆,使底座缓慢向后或向前移动,前纵向压辊和后纵向压辊带动线材缓慢向后或向前移动,可使线材均匀地缠绕于第二线筒支撑装置上的绕线筒,可避免线材堆积缠绕于绕线筒的相同位置,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将所称重量实时反馈于控制器,当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检测的重量一致时,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原本所持有的线材的一半分给了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完成了单个绕线筒的线材的成倍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材平分机
本技术属于线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线材平分机。
技术介绍
线材一般用普通碳素钢和优质碳素钢制成,照钢材分配目录和用途不同,线材包括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优质碳素钢盘条、碳素焊条盘条、调质螺纹盘条、制钢丝绳用盘条、琴钢丝用盘条以及不锈钢盘条等,线材生产完成后,需要通过绕线机将线材缠绕于绕线筒中,再运送至仓库进行储备,为了提高生产到储备环节的效率,通常将统一的较长长度的线材缠绕于单个绕线筒中,由于单个绕线筒所缠绕的线材长度较长会导致需求量较少的客户使用不完而浪费,因此存在部分客户会对所出货的单个绕线筒所含线材长度提出成倍数地减少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平分机,包括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线材挪动装置和总支撑板,所述总支撑板的前方设有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线筒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径与套线筒的孔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上端;所述第二线筒支撑装置包括电机、第二底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转轴,所述电机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后方,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贯穿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径与套线筒的孔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上端;所述线材挪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底座、前纵向压辊、后纵向压辊、前滑块、后滑块、前调解螺母、后调解螺母和若干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总支撑板后端,所述第一气缸的前端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贯穿于所述总支撑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所述第一导向杆贯穿于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前调解螺母与所述后调解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所述前调解螺母的后端与所述后调解螺母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连接;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左右两侧,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第一气缸、第一称重传感器及第二称重传感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线材挪动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若干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贯穿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后端固定于所述总支撑板的前端,所述第三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前端。可避免第一推杆因底座过重,导致在推进过程中,第一推杆因重力向下弯折,设第二导向杆有利于使底座在被推进过程的行径路线更平稳。进一步地,所述线材挪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第一导向辊使第一线筒支撑装置和第二线筒支撑装置之间的线材保持较为笔直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上方和左下方。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导向辊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左端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导向辊与所述第二推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后端固定于支撑板的前端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左侧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固定于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第一线材可经第二导向辊再通过线材挪动装置到达第二线筒支撑装置,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推杆推动第二导向辊,在第二导向辊的推拉作用下可使在平分过程中的线材拉伸得更为笔直,线材的行径路线更平稳,同时,由于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线筒的线材受斜向下的拉力,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线筒的线材受斜向上的拉力,该拉力会对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所称重量造成微小的影响,当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称重量一致时,控制器收到反馈后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控制第二气缸收缩,使第二导向辊向右移动,线材失去第二导向辊的支撑后变松弛状态,此时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称重量更为准确,并将重量信息反馈于控制器,当此前拉力过大时,则此时第一称重传感器大于第二称重传感器,控制器随后继续控制电机继续转动,当第二称重传感器所称重量再次与第一称重传感器一致时,控制器收到反馈后控制电机再次停止转动,更精准地完成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和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的线材的平分工作。进一步地,还包括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三气缸和角磨机,所述第三气缸的后端固定于所述总支撑板的前端,所述第三气缸的下端设有第三推杆,所述角磨机固定于所述第三推杆的下端,所述角磨机位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角磨机电性连接。控制器收到第二称重传感器所称重量再次与第一称重传感器一致的反馈后控制电机再次停止转动,完成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和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的线材的平分工作后,控制器控制第三气缸向下推动角磨机,角磨机对线材进行切割。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第二转轴分别与经绕线机所完成绕线的绕线筒和空的绕线筒过盈配合,前纵向压辊和后纵向压辊不影响线材传送的同时对线材的前后两侧起限位作用,第一气缸通过伸缩第一推杆,使底座缓慢向后或向前移动,前纵向压辊和后纵向压辊带动线材缓慢向后或向前移动,可使线材均匀地缠绕于第二线筒支撑装置上的绕线筒,可避免线材堆积缠绕于绕线筒的相同位置,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将所称重量实时反馈于控制器,当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检测的重量一致时,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原本所持有的线材的一半分给了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绕线筒,完成了单个绕线筒的线材的成倍减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线材挪动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其中,1、第一线筒支撑装置;11、第一底板;12、第一支撑板;13、第一转轴;2、第二线筒支撑装置;21、第二底板;22、第二支撑板;23、第二转轴;24、电机;3、线材挪动装置;31、第一气缸;311、第一推杆;32、底座;321、前支撑板;322、后支撑板;323、第三支撑板;324、第二导向杆;325、第一导向辊;33、前纵向压辊;34、后纵向压辊;35、前滑块;36、后滑块;37、前调解螺母;38、后调解螺母;39、第一导向杆;4、总支撑板;41、第一称重传感器;42、第二称重传感器;5、绕线筒;6、第二导向辊;61、第二气缸;611、第二推杆;7、切割装置;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材平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线材挪动装置和总支撑板,所述总支撑板的前方设有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线筒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径与套线筒的孔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上端;/n所述第二线筒支撑装置包括电机、第二底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转轴,所述电机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后方,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贯穿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径与套线筒的孔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上端;/n所述线材挪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底座、前纵向压辊、后纵向压辊、前滑块、后滑块、前调解螺母、后调解螺母和若干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总支撑板后端,所述第一气缸的前端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贯穿于所述总支撑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所述第一导向杆贯穿于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前调解螺母与所述后调解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所述前调解螺母的后端与所述后调解螺母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连接;/n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左右两侧,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第一气缸、第一称重传感器及第二称重传感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材平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第一线筒支撑装置、第二线筒支撑装置、线材挪动装置和总支撑板,所述总支撑板的前方设有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线筒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径与套线筒的孔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上端;
所述第二线筒支撑装置包括电机、第二底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转轴,所述电机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后方,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贯穿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径与套线筒的孔径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底板固定于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上端;
所述线材挪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底座、前纵向压辊、后纵向压辊、前滑块、后滑块、前调解螺母、后调解螺母和若干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总支撑板后端,所述第一气缸的前端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贯穿于所述总支撑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推杆的前端,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所述第一导向杆贯穿于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所述前调解螺母与所述后调解螺母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所述前调解螺母的后端与所述后调解螺母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前滑块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德凯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