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46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分流部件、检测管路、排气管路和检测器;分流部件分别与检测管路和排气管路相连接,分流部件用于将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检测管路内,将另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排气管路内;检测管路内设有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一端与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与检测器连通;排气管路内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一端与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设有排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检测前通过分流部件对待检测气体进行分流处理,使得仅部分待检测气体进入到检测通道进行后续的检测,将其余待检测气体通过排气通道直接排出装置外,由此可以提高装置的检测量上限,同时防止检测量过载,保证了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分流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气相色谱法使用的热导检测器等检测设备均为单通道检测结构,即所有被测物质都通过单一通道进入检测室。此种结构在进样量比较大时,或是超出热导检测器本身的检测上限时,会导致热导检测器探针的热传导达到饱和的状态,无法准确的测定其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热导检测器单位时间内的检测量上限低,易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准确测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包括分流部件、检测管路、排气管路和检测器;所述分流部件分别与所述检测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相连接,所述分流部件用于将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所述检测管路内,将另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所述排气管路内;所述检测管路内设有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一端与所述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器连通;所述排气管路内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设有排气口。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部件包括主流路和分流路;所述主流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检测通道连通;所述分流路一端与所述主流路连通,另一端设有供气体流出的分流口,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分流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流路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流路的两侧。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分流路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处设有第一扩口段,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主流路的径向尺寸;和/或,所述出气口设有第二扩口段,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主流路的径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口处设有第三扩口段,所述第三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分流路的径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路包括第一管体、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第一毛细管;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并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固定块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毛细管内设有所述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上,并与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密封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填充有灌封胶。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路包括第二管体、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和多个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所述第四固定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内,并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三固定块设有多个第三插孔,所述第四固定块设有多个第四插孔,且所述第三插孔、所述第四插孔和所述第二毛细管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毛细管内设有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三插孔和所述第四插孔上,并与所述第三插孔和所述第四插孔密封配合。进一步的,还包括流速控制部件,所述流速控制部件与所述分流部件连通,并用于控制进入所述分流部件内的气体流速。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在检测前通过分流部件对待检测气体进行分流,使得仅部分待检测气体进入到检测通道进行后续的检测,将其余待检测气体通过排气通道直接排出装置外,由此可以提高装置的检测量上限,同时防止检测量过载,保证了检测的准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固定块或第四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标:1-机体;11-外壳;12-安装板;2-分流部件;21-主流路;211-进气口;2111-第一扩口段;212-出气口;2121-第二扩口段;22-分流路;221-分流口;2211-第三扩口段;3-检测管路;31-第一管体;32-第一固定块;321-第一插孔;33-第二固定块;331-第二插孔;34-第一毛细管;35-第一管接头;36-第二管接头;4-排气管路;41-第二管体;42-第三固定块;421-第三插孔;43-第四固定块;431-第四插孔;44-第二毛细管;45-第三管接头;46-第四管接头;5-检测器;51-热导检测探头;52-参比端;53-测试端;6-流速控制部件;7-燃烧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基于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可知,现有的热导检测器5存在单位时间内的检测量上限低,易达到饱和状态,无法准确测量的问题,但是由于热导检测器5的检测特性,单纯的增大待检测气体流速,或者是加大检测部件的规格是无法实现保证检测的准确度的,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该装置利用待检测气体各部分均成分相同这一特点,在进样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多余的待检测气体排出,只留下一小部分待检测气体进入到热导池,来解决热导检测器5过载的局限性问题。具体的,结合附图1和2所示(其中图2未示出各部件之间的连通管路),本实施例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包括机体1,安装在机体1上的分流部件2、检测管路3、排气管路4和检测器5;其中,本实施例的机体1作为各部件的安装和保护结构,机体1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如图中所示包括箱体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部件、检测管路、排气管路和检测器;/n所述分流部件分别与所述检测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相连接,所述分流部件用于将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所述检测管路内,将另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所述排气管路内;/n所述检测管路内设有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一端与所述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器连通;/n所述排气管路内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设有排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部件、检测管路、排气管路和检测器;
所述分流部件分别与所述检测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相连接,所述分流部件用于将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所述检测管路内,将另一部分待检测气体分配至所述排气管路内;
所述检测管路内设有检测通道,所述检测通道一端与所述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器连通;
所述排气管路内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分流部件连通,另一端设有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包括主流路和分流路;
所述主流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检测通道连通;
所述分流路一端与所述主流路连通,另一端设有供气体流出的分流口,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分流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流路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流路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分流路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处设有第一扩口段,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主流路的径向尺寸;
和/或,所述出气口设有第二扩口段,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主流路的径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分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口处设有第三扩口段,所述第三扩口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化壮董庆岩张振方王志刚刘军马振怀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