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40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涉及光纤测量技术领域,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包括光源发生装置、待测双包层光纤、光电探测器和包层光滤除组件,所述包层光滤除组件包括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和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所述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一端接收光源发生装置发出的信号光形成注入端,另一端与待测双包层光纤的始端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一端向光电探测器传递信号光形成输出端,另一端与待测双包层光纤的末端连接形成连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及方法,通过包层光滤除组件确保将包层光完全滤除,消除了因滤除包层光不彻底而造成的干扰,提高了纤芯损耗的测试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光纤激光器中,将高能泵浦激光注入到仅有数十微米的纤芯中非常困难,这限制了光纤激光器的进一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提出了双包层光纤结构,将高能泵浦激光注入到内包层中,泵浦激光在内包层传输的过程中穿过纤芯,从而被纤芯中的增益离子吸收进而激光被放大。目前,双包层光纤已经成为高能光纤激光器的主要器件,并推动光纤激光器的快速发展,光纤激光器的单模激光输出已达到了10kW。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中,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毁会以热的形式释放在光纤中,造成光纤温度升高,并引发一系列不利的光学现象(例如:模式劣化,模式不稳定阈值下降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光纤激光器烧毁。因此,双包层光纤的纤芯损耗是双包层光纤的关键参数,纤芯损耗的精确测试是双包层光纤研发和使用的重要条件。纤芯损耗的测试一般采用截断法的测试方法,通过对比截断前后的功率值,进而分析由于被截断的这一段光纤产生的功率衰减,从而计算出光纤的纤芯损耗。双包层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包括光源发生装置(1)和能够检测并记录信号光功率的光电探测器(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层光滤除组件,所述包层光滤除组件包括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和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9);所述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一端接收光源发生装置(1)发出的信号光形成注入端,另一端与待测双包层光纤(7)的始端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9)一端向光电探测器(12)传递信号光形成输出端,另一端与待测双包层光纤(7)的末端连接形成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包括光源发生装置(1)和能够检测并记录信号光功率的光电探测器(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层光滤除组件,所述包层光滤除组件包括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和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9);所述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一端接收光源发生装置(1)发出的信号光形成注入端,另一端与待测双包层光纤(7)的始端连接形成连接端;所述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9)一端向光电探测器(12)传递信号光形成输出端,另一端与待测双包层光纤(7)的末端连接形成连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的连接端通过前置熔接点(6)与待测双包层光纤(7)始端熔接,所述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9)的连接端通过后置熔接点(8)与待测双包层光纤(7)末端熔接;所述前置熔接点(6)和后置熔接点(8)处涂覆有高折射率胶水,所述高折射率胶水的折射率大于待测双包层光纤(7)石英包层的折射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和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9)的长度不少于1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生装置(1)与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之间设有单色仪(2),所述单色仪(2)接收光源发生装置(1)发出的宽带信号光,从中提取某一波长的单色信号光,并将提取的单色信号光传递给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的注入端;所述单色仪(2)能够对宽带信号光中不同波长的单色信号光分别进行提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光纤夹具(4)和调整前置光纤夹具(4)位置的前置调整支架(3);所述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的注入端限制于前置光纤夹具(4),所述前置调整支架(3)调节前置光纤夹具(4)的位置,使信号光注入到前置单包层传能光纤(5)的纤芯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层光纤纤芯损耗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置光纤夹具(10)和调整后置光纤夹具(10)位置的后置调整支架(11);所述后置单包层传能光纤(9)的输出端限制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华姜蕾代江云高聪刘念沈昌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