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涉及技术领域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过滤桶,过滤桶靠近地面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过滤桶外侧套设有排污桶且两者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固定连接,排污桶靠近地面一侧设有排污机构,过滤桶远离地面一侧转动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板中心沿轴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端,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采用了可旋转式过滤板,可在对污水进行过滤过程中缓慢旋转,将过滤板上的滤渣通过离心力甩离过滤板,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板的堵塞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再生水即“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中水回收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对于污水的过滤板清理十分不便,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或工具将过滤网筒内的残渣进行清理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其具有的优点采用了可旋转式过滤板,可在对污水进行过滤过程中缓慢旋转,将过滤板上的滤渣通过离心力甩离过滤板,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板的堵塞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桶,所述过滤桶靠近地面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过滤桶外侧套设有排污桶且两者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桶靠近地面一侧设有排污机构,所述过滤桶远离地面一侧转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中心沿轴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端,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可在对污水进行过滤过程中缓慢旋转,将过滤板上的滤渣通过离心力甩离过滤板,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板的堵塞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桶靠近地面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所述过滤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配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所述过滤桶与所述排污桶置于所述排污桶外侧,且分别与所述过滤桶和所述排污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输出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啮合配合的锥齿轮能够改变传动的方向,从而实用电机带动过滤板进行缓慢旋转,达到清理滤渣的目的,简化了装置的结构,节省了空间,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排污板,所述排污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一端,所述支撑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排污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排污桶底端设置倾斜的排污板,可以利用重力对滤渣进行收集,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污桶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排污桶远离地面一侧开设有进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整体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锥齿轮且靠近所述过滤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水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齿轮传动机构直接遭受水冲击,有效保护传动结构,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桶通过所述出水孔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所述排污桶置于其外,所述过滤桶远离所述出水孔一侧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过滤桶通过所述贯穿孔固定连接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末端设有检测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于过滤后的水进行实时检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时排出,当水质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停止排水,避免不达标的污水排出,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可旋转式过滤板,可在对污水进行过滤过程中缓慢旋转,将过滤板上的滤渣通过离心力甩离过滤板,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板的堵塞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2.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啮合配合的锥齿轮能够改变传动的方向,从而实用电机带动过滤板进行缓慢旋转,达到清理滤渣的目的,简化了装置的结构,节省了空间,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3.通过设置排污机构,通过在排污桶底端设置倾斜的排污板,可以利用重力对滤渣进行收集,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结构简单,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过滤桶;2、出水孔;3、排污桶;4、固定杆;5、进水孔;6、排污机构;61、排污板;62、支撑板;63、底板;64、支撑桩;7、过滤板;8、连接杆;9、传动机构;91、第一转动杆;92、第一锥齿轮;93、第二锥齿轮;94、第二转动杆;95、电机;10、固定架;11、固定板;12、支撑架;13、挡水板;14、出水管;15、贯穿孔;16、检测管;17、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披露的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桶1,过滤桶1靠近地面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2,过滤桶1外侧套设有排污桶3且两者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4固定连接,本装置中固定杆4数量为4个,固定连接方式无具体要求,排污桶3靠近地面一侧设有排污机构6,过滤桶1远离地面一侧转动连接有过滤板7,过滤板7为中心高周边低的结构,可以利用重力配合离心力更好地实现滤渣清理,过滤板7中心沿轴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一端,连接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9。如图1和图2所示,传动机构9包括第一转动杆91,第一转动杆91一端与连接杆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过滤桶1靠近地面一侧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91靠近过滤板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2,第一锥齿轮92啮合配合有第二锥齿轮93,第二锥齿轮93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94一端,第二转动杆94贯穿过滤桶1与排污桶3置于排污桶3外侧,且分别与过滤桶1和排污桶3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处设有密封圈,第二转动杆9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95输出端,固定连接方式无具体要求。如图1所示,排污机构6包括排污板61,排污板61为防锈材料或经防锈措施处理,排污板61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2一端,固定连接方式无具体要求,支撑板6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63,排污板6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板63,底板63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桩64。如图1所示,排污桶3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11,电机95通过固定架10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1上,固定连接方式无具体要求,固定板11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架12,排污桶3远离地面一侧开设有进水孔5。如图1所示,第一转动杆91远离第一锥齿轮92且靠近过滤板7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水板13,挡水板13经防锈处理。如图1所示,过滤桶1通过出水孔2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贯穿排污桶3置于其外,过滤桶1远离出水孔2一侧开设有贯穿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桶(1),所述过滤桶(1)靠近地面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桶(1)外侧套设有排污桶(3)且两者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4)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桶(3)靠近地面一侧设有排污机构(6),所述过滤桶(1)远离地面一侧转动连接有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中心沿轴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一端,所述连接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桶(1),所述过滤桶(1)靠近地面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桶(1)外侧套设有排污桶(3)且两者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4)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桶(3)靠近地面一侧设有排污机构(6),所述过滤桶(1)远离地面一侧转动连接有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中心沿轴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一端,所述连接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9)包括第一转动杆(91),所述第一转动杆(91)一端与所述连接杆(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桶(1)靠近地面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91)靠近所述过滤板(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92),所述第一锥齿轮(92)啮合配合有第二锥齿轮(93),所述第二锥齿轮(93)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94)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杆(94)贯穿所述过滤桶(1)与所述排污桶(3)置于所述排污桶(3)外侧,且分别与所述过滤桶(1)和所述排污桶(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9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95)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务区中水回用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黄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