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22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包括设有上下两端的外软管和设置在外软管内的内软管,内软管沿外软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内软管的上端与外软管的上端连接,内软管的下端与外软管的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移动外软管的下端或在内软管注入生理盐水来刺激咽喉,从而引起咳嗽,从而将异物或分泌物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由于内软管的外壁与外软管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即内软管比外软管小,则注入到内软管的生理盐水能够较快地流动到外软管的下端,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生理盐水的注入量;此外,较大的外软管接触面接更大,能更快地引起咳嗽,也能够在咽喉收缩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内软管被压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促进咳嗽、排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慢性病患者,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鼻咽癌术后患者,其咳嗽反射减弱,咳嗽力度减弱导致不能有效地从呼吸道咳出吸入的异物或分泌物;此外,呼吸道感染时分泌物增多,易导致痰液堵塞影响肺换气和通气,甚至导致窒息。通常,排出上述异物或分泌物、因此,促进上述患者咳嗽、使他们咳出呼吸道中的异物或分泌物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包括设有上下两端的外软管和设置在外软管内的内软管,内软管设有上下两端,内软管沿外软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内软管的外壁与外软管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内软管的上端与外软管的上端连接,内软管的下端与外软管的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套设在外软管内的遮挡体,遮挡体与外软管的下端固定连接,遮挡体与外软管的下端设有流通间隙,内软管的下端位于遮挡体的上方或内软管的下端伸入流通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遮挡体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挡体整体呈环形,遮挡体的外环面与外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遮挡体的内孔称为流通间隙;内软管的下端位于遮挡体的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遮挡体的上顶面内侧高而外侧低。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遮挡体与外软管一体成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挡体呈柱状,遮挡体的上端与外软管的内壁固定连接,遮挡体的外壁与外软管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遮挡体的外壁与外软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称为流通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软管的下端伸入流通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遮挡体的下端伸出外软管的下端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遮挡体的下端面为球面或椭球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外软管的下端伸入咽喉,通过移动外软管的下端或在内软管注入生理盐水来刺激咽喉,从而引起咳嗽,从而将异物或分泌物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由于内软管的外壁与外软管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即内软管比外软管小,则注入到内软管的生理盐水能够较快地流动到外软管的下端,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生理盐水的注入量;此外,较大的外软管接触面接更大,能更快地引起咳嗽,也能够在咽喉收缩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内软管被压扁。本技术用于促进咳嗽、排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位置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位置B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4,这是本技术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包括设有上下两端的外软管100和设置在外软管100内的内软管200,内软管200设有上下两端,内软管200沿外软管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内软管200的外壁与外软管100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内软管200的上端与外软管100的上端连接,内软管200的下端与外软管100的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工作时,将外软管100的下端伸入咽喉,通过移动外软管100的下端或在内软管200注入生理盐水来刺激咽喉,从而引起咳嗽,从而将异物或分泌物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由于内软管200的外壁与外软管100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即内软管200比外软管100小,则注入到内软管200的生理盐水能够较快地流动到外软管100的下端,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生理盐水的注入量;此外,较大的外软管100接触面接更大,能更快地引起咳嗽,也能够在咽喉收缩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内软管200被压扁。由于内软管200的下端与外软管100的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包括直接的固定连接和间接的固定连接,内软管200内的生理盐水可顺利在外软管100的下端流出,从而保证刺激到咽喉。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套设在外软管100内的遮挡体300,遮挡体300与外软管100的下端固定连接,遮挡体300与外软管100的下端设有流通间隙310,内软管200的下端位于遮挡体300的上方或内软管200的下端伸入流通间隙310。在工作时,通过设置遮挡体300,生理盐水沿内软管200流动至遮挡体300时,生理盐水撞击到遮挡体300再通过流通间隙310流出,或者直接沿着流通间隙310流出,增大了生理盐水的流动的宽度,从而增大了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的刺激范围,从而使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更好地刺激咽喉而辅助人体产生咳嗽。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遮挡体300由具体有弹性的材料制成。遮挡体300可采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从而使遮挡体300自身能够发生形变,以减少遮挡体300对咽喉的挤压和刮蹭,从而使人在使用时感到更舒适。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遮挡体300整体呈环形,遮挡体300的外环面与外软管100的内壁固定连接,遮挡体300的内孔称为流通间隙310;内软管200的下端位于遮挡体300的上方。遮挡体300的外环面与外软管100的内壁的固定连接可采用胶水粘接、熔接等方式。在工作时,生理盐水从位于遮挡体300的上方的内软管200的下端流出后,再撞击到遮挡体300后,将沿着遮挡体300的内环面流出,从而增大了生理盐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的刺激范围更大。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遮挡体300的上顶面内侧高而外侧低。由于遮挡体300的上顶面内侧高而外侧低,且遮挡体300的外环面与外软管100的内壁固定连接,则生理盐水流动至遮挡体300时,会产生环形的累积,从而更均匀地沿遮挡体300的内环面流出,从而有效地保证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的刺激范围。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遮挡体300与外软管100一体成型。遮挡体300与外软管100一体成型,从而减少了遮挡体300与外软管100的装配环节,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上下两端的外软管(100)和设置在外软管(100)内的内软管(200),内软管(200)设有上下两端,内软管(200)沿外软管(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内软管(200)的外壁与外软管(100)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内软管(200)的上端与外软管(100)的上端连接,内软管(200)的下端与外软管(100)的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上下两端的外软管(100)和设置在外软管(100)内的内软管(200),内软管(200)设有上下两端,内软管(200)沿外软管(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内软管(200)的外壁与外软管(100)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内软管(200)的上端与外软管(100)的上端连接,内软管(200)的下端与外软管(100)的内壁的下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外软管(100)内的遮挡体(300),遮挡体(300)与外软管(100)的下端固定连接,遮挡体(300)与外软管(100)的下端设有流通间隙(310),内软管(200)的下端位于遮挡体(300)的上方或内软管(200)的下端伸入流通间隙(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遮挡体(300)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咳嗽、排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体(300)整体呈环形,遮挡体(300)的外环面与外软管(100)的内壁固定连接,遮挡体(300)的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剑鸣向霞何少丽李素霞曾玉环廖金珠冼泳东叶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