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制作系统及药线制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125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药线制作系统及药线制作方法,药线制作系统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地设于第一滑道的夹线装置和喷药装置及滑动地设于第二滑道的卷线装置。夹线装置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并将待加工药线拉直,及将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喷药装置用于朝向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表层喷涂药物。卷线装置用于对接处于单股绳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中心位置,并朝向背对第一滑道方向拉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折叠,并转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由中间向两端缠绕延伸,以旋拧成双股绳状态。控制装置控制夹线装置、喷药装置和卷线装置的配合时机。药线在制作过程中,不需人工参与,实现了药线制作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线制作系统及药线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线器材
,尤指一种药线制作系统及药线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传统药线大多采用桑皮纸制作。药线疗法属于中医外科引流法的一种,通过将药物外粘于药线表层或内裹于药线内部,然后将药线插入溃疡疮孔中,借着药物及药线的线形,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引导脓水外流。采用药线引流,具备操作方便,便于患者自行更换及痛苦轻等诸多优点,尤其适用于溃疡中后期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有袋脓、空腔及慢性瘘管、窦道者。传统的药线一般是通过人工按照一定规格裁剪好桑皮纸后,并手动搓制而成。然而,该搓制过程耗时耗力,且由于药线的应用范围广泛,治疗效果佳,因此,对药线的需求量日趋增大,手动搓制使得药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且工作人员由于长期搓制药线,其手部会因受到摩擦及其它外界因素而导致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更有甚者会引发指间关节炎等。尤其是一些直径较粗及长度较长的药线,搓制过程难度更高,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而且,由于是手部搓制,难免会因手部清洁不到位而给药线带来一些细菌,例如因手部汗渍浸入药线,而使得药线变色、变形,及带来一些外界的污垢,使得药线的卫生得不到保证,进而会给患者带来伤口的二次污染。且由于工作人员的技术存在差异,不同的工作人员即使在制作同型号的药线,也可能会存在尺寸不一的问题,且不能确保成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基于对传统药线制作过程的改进,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专门搓制药线的机器,然而,该机器是通过手动转动转轮,使得桑皮纸旋拧成绳状,并且通过进一步地手动操作该机器,将药线折叠并手动旋拧成双股绳状态。由上可知,该机器只起到了固定药线的作用,使得制成的药线的尺寸、精度及清洁度均达到合格要求,但具体的操作过程均是由人工手动完成的,效率低下,耗时耗力。且喷药是在药线制作完成后的另一道单独的工序,浪费时间及成本。因此,多年以来,本申请人致力于开发出一款在药线制作的过程中,不需人工参与,提高药线制作的效率及成品的质量,且在药线制作的过程中加入自动喷药工序的自动化式药线制作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线制作系统及药线制作方法,药线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需人工参与,大大提高了药线制作的效率及成品的质量,且在药线制作的过程中加入自动喷药工序,将多道工序进行整合,实现了药线制作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药线制作系统,包括:呈T型设置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夹线装置和喷药装置;所述夹线装置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并将待加工药线拉直,及将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所述喷药装置用于朝向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表层喷涂药物;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卷线装置;所述卷线装置用于对接处于单股绳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中心位置,并朝向背对所述第一滑道方向拉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折叠,并转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由中间向两端缠绕延伸,以旋拧成双股绳状态;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夹线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和所述卷线装置,以控制所述夹线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和所述卷线装置的配合时机。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设为呈T型,如此,便于夹线装置、喷药装置及卷线装置的相互配合。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夹线装置将待加工药线拉直,使得待加工药线处于紧绷的状态,便于喷药装置朝向其表层喷涂药物,使得待加工药线的表层全部区域均能够附上药物。如果待加工药线处于弯曲状态,会出现褶皱区域,则在喷涂药物时,该褶皱区域不能完全覆盖有药物,使得使用效果欠佳。通过控制装置再次控制夹线装置将喷涂有药物的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并通过进一步控制卷线装置拉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折叠,进而带动待加工药线转动,使待加工药线由其中间向其两端缠绕延伸,以旋拧成双股绳状态。该过程中,待加工药线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有效避免其在旋拧的过程中出现松软的情况发生,可使得其各处均受力均匀,符合临床需求。且控制装置还能够控制夹线装置、喷药装置和卷线装置的行程,进而可用于制作不同长度及粗度的药线,可满足不同患者的临床需要。且本药线制作系统制作药线的全程不需手工参与,大大提高药线成品的清洁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滑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夹线装置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轨;及所述喷药装置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夹线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且分别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组装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相互靠近或背离运动;其中,当待加工药线处于拉直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还用于将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一夹持座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滑座及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驱动件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并组装于所述第一滑座,所述第一夹持座组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夹持座组装于所述第二滑座,且和所述第一夹持座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分别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且当待加工药线处于拉直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座转动,以将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座包括第一夹持本体和第一夹持头;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组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夹持头弹性地组装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背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头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一端,在受到待加工药线的拉力作用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座方向运动,拉力撤消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及所述第二夹持座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和第二夹持头;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组装于所述第二滑座,所述第二夹持头弹性地组装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头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另一端,在受到待加工药线的拉力作用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座方向运动,在拉力撤消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其中,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在旋拧成单股绳状态的过程中,其长度逐渐缩短,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提供待加工药线保持紧绷的弹性力。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本体、两第一皮带轮及一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驱动本体组装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且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一所述第一皮带轮组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本体的驱动端,且所述第一皮带轮对应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位置;另一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一第一固定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另一端,且两所述第一皮带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于两所述第一皮带轮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线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呈T型设置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n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夹线装置和喷药装置;/n所述夹线装置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并将待加工药线拉直,及将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n所述喷药装置用于朝向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表层喷涂药物;/n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卷线装置;/n所述卷线装置用于对接处于单股绳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中心位置,并朝向背对所述第一滑道方向拉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折叠,并转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由中间向两端缠绕延伸,以旋拧成双股绳状态;/n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夹线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和所述卷线装置,以控制所述夹线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和所述卷线装置的配合时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线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T型设置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
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夹线装置和喷药装置;
所述夹线装置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并将待加工药线拉直,及将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
所述喷药装置用于朝向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表层喷涂药物;
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卷线装置;
所述卷线装置用于对接处于单股绳状态的待加工药线的中心位置,并朝向背对所述第一滑道方向拉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折叠,并转动待加工药线,使待加工药线由中间向两端缠绕延伸,以旋拧成双股绳状态;
控制装置,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夹线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和所述卷线装置,以控制所述夹线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和所述卷线装置的配合时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线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道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
所述夹线装置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轨;及
所述喷药装置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线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线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且分别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组装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相互靠近或背离运动;
其中,当待加工药线处于拉直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还用于将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线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滑座、第一夹持座及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滑座及第二夹持座;
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驱动件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并组装于所述第一滑座,所述第一夹持座组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夹持座组装于所述第二滑座,且和所述第一夹持座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分别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两端,且当待加工药线处于拉直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座转动,以将待加工药线旋拧成单股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线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座包括第一夹持本体和第一夹持头;
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组装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夹持头弹性地组装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背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头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一端,在受到待加工药线的拉力作用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座方向运动,拉力撤消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及
所述第二夹持座包括第二夹持本体和第二夹持头;
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组装于所述第二滑座,所述第二夹持头弹性地组装于所述第二夹持本体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头用于夹持待加工药线的另一端,在受到待加工药线的拉力作用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座方向运动,在拉力撤消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
其中,处于拉直状态的待加工药线在旋拧成单股绳状态的过程中,其长度逐渐缩短,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提供待加工药线保持紧绷的弹性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药线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本体、两第一皮带轮及一第一输送带;
所述第一驱动本体组装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且信号连接和/或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一所述第一皮带轮组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本体的驱动端,且所述第一皮带轮对应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位置;另一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一第一固定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另一端,且两所述第一皮带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于两所述第一皮带轮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中心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部分,另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下部分,以使所述第一驱动本体在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带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输送带带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宏涛王琛姚一博陶晓春曹永清陆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