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14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中,第一建筑结构包括与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匹配的第一房间,每层的第一房间与电梯井道连通;第二建筑结构的层数与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相等,第二建筑结构的每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且一个第二房间与原有建筑中一层中的至少一个原有房间连通,使得原有建筑中各住户能够通过电梯进出原有房间。而且,第一房间与同一层的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以可选的方式连通,住户直接通过电梯即可直接到达目标楼层,从而便于住户的出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
本申请涉及现有建筑改造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城市的老旧住宅小区由于建筑年代早、楼层数量少、建筑高度不足等条件的限制,都没有安装电梯。而随着老旧住宅小区内居民的老龄化日益严重,没有电梯导致居住在高层的老人、孕妇等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不易的问题。现有对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的方式主要是,在原有建筑的外部设置电梯井结构,电梯井结构与原有建筑的楼梯转角平台之间通过连廊连接。但是,这种方式仅能将乘梯用户运送至楼梯转角平台,用户还需要继续使用楼梯才能到达用户房间入口,还会导致行动不便人群存在出行不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老旧住宅小区原有建筑的加装电梯方式导致行动不便人群存在出行不易的技术问题。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设置于原有建筑的一侧,包括:设置有电梯井道的第一建筑结构和设置于第一建筑结构两侧的第二建筑结构;第一建筑结构包括与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匹配的第一房间,每层的第一房间与电梯井道连通;第二建筑结构的层数与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相等,第二建筑结构的每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一个第二房间与原有建筑中一层中的至少一个原有房间连通;第一房间与同一层的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以可选的方式连通。可选地,一个第二房间与原有建筑中一层中的一个原有房间之间设置有第一出入口,第一出入口的设置位置为原有建筑中该原有房间中原有窗户的位置;每层第一房间的楼板和每层第二房间的楼板均与原有建筑中每层的楼板平齐。可选地,第一建筑结构和第二建筑结构均包括钢结构和/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选地,钢结构包括钢柱和钢梁,相邻钢柱之间连接有钢梁;钢柱位于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远离原有建筑的一侧,部分钢梁与原有建筑的钢结构通过预埋件固定连接。可选地,钢结构包括至少两排钢柱和连接钢柱的钢梁;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与原有建筑之间设置有柔性填充层。可选地,在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出入口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原有窗户的尺寸。可选地,一层的一个第一房间与该层的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之间设置有第二出入口,第一房间与电梯井道设置有第三出入口;第二出入口的朝向与第三出入口的朝向相同。可选地,第二建筑结构远离第一建筑结构的一侧与原有建筑的一外侧平齐,第二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房间,且第二房间设置有窗户。可选地,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设置于原有建筑靠近楼梯井的一侧;位于底层的第一房间开设有第四出入口,剩余第一房间开设有窗户。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包括原有建筑和上述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中,第一建筑结构包括与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匹配的第一房间,每层的第一房间与电梯井道连通;第二建筑结构的层数与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相等,第二建筑结构的每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且一个第二房间与原有建筑中一层中的至少一个原有房间连通,使得原有建筑中各住户能够通过电梯进出原有房间。而且,第一房间与同一层的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以可选的方式连通,住户直接通过电梯即可直接到达目标楼层,从而便于住户的出行。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的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构建时的主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的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的成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建筑物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建筑物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包括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的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包括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的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111-第一房间;112-电梯井道;121-第二房间;1211-窗户;130-电梯;140-门;150-钢柱;160-钢梁;170-预埋件;181-第一出入口;182-第二出入口;183-第三出入口;184-第四出入口;200-原有建筑;210-楼梯井;220-原有房间;221-第一墙壁;300-柔性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行研究发现,现有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程中,往往是在原有建筑的一侧单独设置用于安装电梯的电梯井、连廊等结构,电梯井与原有建筑的楼梯转角平台之间通过连廊连接。即用户只能乘梯至楼梯转角平台,用户还需要继续使用楼梯才能到达用户房间入口,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动不便人群存在的出行不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100,设置于原有建筑200的一侧,包括:设置有电梯井道112的第一建筑结构和设置于第一建筑结构两侧的第二建筑结构;第一建筑结构包括与原有建筑200的楼层数量匹配的第一房间111,每层的第一房间111与电梯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原有建筑的一侧,包括:设置有电梯井道的第一建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建筑结构两侧的第二建筑结构;/n所述第一建筑结构包括与所述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匹配的第一房间,每层的所述第一房间与所述电梯井道连通;所述第二建筑结构的层数与所述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相等,所述第二建筑结构的每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一个所述第二房间与所述原有建筑中一层中的至少一个原有房间连通;所述第一房间与同一层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房间以可选的方式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原有建筑的一侧,包括:设置有电梯井道的第一建筑结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建筑结构两侧的第二建筑结构;
所述第一建筑结构包括与所述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匹配的第一房间,每层的所述第一房间与所述电梯井道连通;所述第二建筑结构的层数与所述原有建筑的楼层数量相等,所述第二建筑结构的每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房间,一个所述第二房间与所述原有建筑中一层中的至少一个原有房间连通;所述第一房间与同一层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房间以可选的方式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二房间与所述原有建筑中一层中的一个原有房间之间设置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的设置位置为所述原有建筑中该原有房间中原有窗户的位置;
每层所述第一房间的楼板和每层所述第二房间的楼板均与所述原有建筑中每层的楼板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结构和所述第二建筑结构均包括钢结构和/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包括钢柱和钢梁,相邻所述钢柱之间连接有所述钢梁;
所述钢柱位于所述带有电梯的建筑结构远离所述原有建筑的一侧,部分所述钢梁与所述原有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清树张跃峰祝晨光刘培祥王如生孙长勇尹学智付义刘凯张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