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03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湿法冶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以及架设于电解槽本体顶部的溶液过滤箱,溶液过滤箱和电解槽本体同侧的侧壁通过连接管串联,其中:溶液经过电解槽本体相对连接管一侧外壁设置有进液口灌入/电解,再通过连接管漫灌至溶液过滤箱内过滤/排放。该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采用了串联的方式将电解槽本体和溶液过滤箱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纳米氧化铈溶液先经过电解槽本体的电解,然后再漫灌至溶液过滤箱的内部,而进入溶液过滤箱内部的液体会经过过滤架内的过来材料进行过滤,从而将分离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分解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法冶金
,具体为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
技术介绍
水热法是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主要方法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水热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结晶性好,形貌均一,粒径易控制的优点。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可以制备出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铈。根据专利号CN201220651939.0,公开了氧化铈分离提纯用的隔膜电解槽,隔膜电解槽包括反应室、隔膜、阳极和阴极,反应室内安装两片隔膜,反应室被分隔成三室,两侧的为阳极室,中间的为阴极室,阳极室内安装阳极,阴极室内安装阴极,阳极和阴极连接直流稳态电源。型通过隔膜电解氧取代化学氧分离提纯氧化铈,节能降耗,高效环保,分离提纯效果好,还防止锰离子等的二次污染。而上述专利中提供技术方案在运行对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的过程中,工序繁琐,且过滤效果一般,提纯之后的杂质含量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旨在解决隔膜电解槽设备处理工序繁琐,且过滤效果一般,提纯之后的杂质含量较高。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以及架设于所述电解槽本体顶部的溶液过滤箱,所述溶液过滤箱和所述电解槽本体同侧的侧壁通过连接管串联,其中:溶液经过所述电解槽本体相对所述连接管一侧外壁设置有进液口灌入/电解,再通过所述连接管漫灌至所述溶液过滤箱内过滤/排放。作为优选,所述电解槽本体包括槽体、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的数量为若干,且两者相互交错排布,而每一个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形成设置有环形隔膜,所述槽体包括对称分布的挤压板以及若干数量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连接使两个所述挤压板向相邻一侧靠拢、以挤压位于两个所述挤压板之间排列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使阳极板推动环形隔膜抵靠于阴极板形成密封空间。作为优选,若干所述密封空间可分为阴极室和阳极室,所述阳极室的数量为两个,并关于所述阴极室中心对称分布。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挤压板靠近溶液过滤箱一侧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绝缘固定板,两个所述绝缘固定板之间插接有端子,所述端子依次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相接触,且每一个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设置有套在端子上的绝缘环。作为优选,两根所述端子同端均设置有接线端簧片,所述接线端簧片被装配用于将电流引入端子上以使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连接直流稳态。作为优选,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对称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对称分布的连孔,所述连孔用于使阴极室和阳极室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溶液过滤箱内置有分隔环,所述分隔环将所述溶液过滤箱内部划分为过滤室以及储液室,所述溶液过滤箱一端的端口内螺纹连接有密封盖以使所述过滤室形成密封,所述过滤室内置有过滤架,所述过滤架被装配用于对流经的液体进行过滤。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架一侧外壁开设有凹槽,且该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装配用于使过滤架弹出所述过滤室内,其中:所述过滤架受所述密封盖推挡抵靠于所述分隔环上时,所述凹槽的端口与所述分隔环外壁相贴合形成密封空间。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架内置有由所述过滤室向储液室方向依次分布的过滤网、过滤海绵、RO膜以及高密度海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案采用了串联的方式将电解槽本体和溶液过滤箱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纳米氧化铈溶液先经过电解槽本体的电解,然后再漫灌至溶液过滤箱的内部,而进入溶液过滤箱内部的液体会经过过滤架内的过来材料进行过滤,从而将分离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分解作业。并且溶液过滤箱采用组合式的设计,过滤用的过滤架可以随着密封盖的打开而自动弹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拿取和清理工作。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中电解槽本体和溶液过滤箱的连通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中电解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中溶液过滤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解槽本体;11、槽体;111、挤压板;112、连接杆;12、阳极板;13、阴极板;14、环形隔膜;2、溶液过滤箱;21、分隔环;22、密封盖;3、连接管;4、绝缘固定板;41、端子;42、绝缘环;43、接线端簧片;8、过滤架;81、弹性件;82、过滤网;83、过滤海绵;84、RO膜;85、高密度海绵;100、进液口;200、连孔;300、过滤室;301、储液室。具体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包括电解槽本体1以及架设于电解槽本体1顶部的溶液过滤箱2,溶液过滤箱2和电解槽本体1同侧的侧壁通过连接管3串联,而整体的分解过滤流程如下:溶液经过电解槽本体1相对连接管3一侧外壁设置有进液口100灌入/电解,再通过连接管3漫灌至溶液过滤箱2内过滤/排放。采用了串联的方式将电解槽本体1和溶液过滤箱2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纳米氧化铈溶液先经过电解槽本体1的电解,然后再漫灌至溶液过滤箱2的内部,而进入溶液过滤箱2内部的液体会经过过滤架8内的过来材料进行过滤,从而将分离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分解作业。根据图2和图3可知,方案中的电解槽本体1包括槽体11、阳极板12和阴极板13。其中阳极板12和阴极板13的数量为若干,且两者相互交错排布,而每一个阳极板12和阴极板13之间形成设置有环形隔膜14,槽体11包括对称分布的挤压板111以及若干数量的连接杆112,连接杆112用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本体(1)以及架设于所述电解槽本体(1)顶部的溶液过滤箱(2),所述溶液过滤箱(2)和所述电解槽本体(1)同侧的侧壁通过连接管(3)串联,其中:/n溶液经过所述电解槽本体(1)相对所述连接管(3)一侧外壁设置有进液口(100)灌入/电解,再通过所述连接管(3)漫灌至所述溶液过滤箱(2)内过滤/排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本体(1)以及架设于所述电解槽本体(1)顶部的溶液过滤箱(2),所述溶液过滤箱(2)和所述电解槽本体(1)同侧的侧壁通过连接管(3)串联,其中:
溶液经过所述电解槽本体(1)相对所述连接管(3)一侧外壁设置有进液口(100)灌入/电解,再通过所述连接管(3)漫灌至所述溶液过滤箱(2)内过滤/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本体(1)包括槽体(11)、阳极板(12)和阴极板(13);所述阳极板(12)和所述阴极板(13)的数量为若干,且两者相互交错排布,而每一个所述阳极板(12)和阴极板(13)之间形成设置有环形隔膜(14),所述槽体(11)包括对称分布的挤压板(111)以及若干数量的连接杆(112),所述连接杆(112)用于连接使两个所述挤压板(111)向相邻一侧靠拢、以挤压位于两个所述挤压板(111)之间排列的阳极板(12)和阴极板(13)、使阳极板(12)推动环形隔膜(14)抵靠于阴极板(13)形成密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密封空间可分为阴极室和阳极室,所述阳极室的数量为两个,并关于所述阴极室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纳米氧化铈分离提纯用隔膜电解槽,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挤压板(111)靠近溶液过滤箱(2)一侧的外壁对称设置有绝缘固定板(4),两个所述绝缘固定板(4)之间插接有端子(41),所述端子(41)依次与所述阳极板(12)和所述阴极板(13)相接触,且每一个阳极板(12)和阴极板(13)之间设置有套在端子(41)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杰明纳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