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耳道冲洗引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外耳道清洗
,具体涉及一种外耳道冲洗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外耳道疾病是耳鼻咽喉科科室常见的一种病症,多见于因外耳道内耵聍过多或由于炎症引起外耳道内化脓现象;除了正常的治疗手段,日常的护理清洁也十分重要。常见的外耳道清洗方法多为利用注射器伸入至耳道内进行注射,然后让患者头部先顺着冲洗方向歪向地面,等冲洗结束后,等待五到十分钟后再让患者反向歪头,使得药液由耳道自然滴出到垃圾桶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一次冲洗作业需患者反复歪头多次,导致在进行冲洗作业时患者常出现不适,究其原因是高压的冲洗液对患者耳朵内腔形成高压冲洗作业,这种高压冲洗作业会使患者出现眩晕的感觉,伴随患者频繁左右歪头,眩晕感会进一步加重,部分患者会因此产生抗拒心理甚至抗拒行为。其二,注射器冲洗方式多为单直线设计,因而在有限的耳道空间内无法达到对多点部位的全面清理效果,尤其对于角落的清洁效果较差;如若保证冲洗的全面性,就会延长每次冲洗的作业时间,费时费力。最后,目前大多数医院仍然采用弯盘甚至就近采用垃圾桶来接取耳道内流出的药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耳道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堵外耳道的隔板(10)以及贯穿式的固定在隔板(10)上的注药管;以隔板(10)为界将注药管分为内管段和外管段(21),内管段为分叉管路,内管段的各出液口分别斜向的指向外耳道的相应区域,外管段(21)连通注液囊(30)或注射器;隔板(10)上还贯穿开设有可供外耳道内药液流出的出液孔(11),所述出液孔(11)的出液路径指向外管段(21)外壁,外管段(21)上固接有口部朝向出液孔(11)所在方向的储液部(40),从而使得外耳道内药液经由出液孔(11)孔腔及外管段(21)外壁的导流作用而流入储液部(40)的储液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耳道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堵外耳道的隔板(10)以及贯穿式的固定在隔板(10)上的注药管;以隔板(10)为界将注药管分为内管段和外管段(21),内管段为分叉管路,内管段的各出液口分别斜向的指向外耳道的相应区域,外管段(21)连通注液囊(30)或注射器;隔板(10)上还贯穿开设有可供外耳道内药液流出的出液孔(11),所述出液孔(11)的出液路径指向外管段(21)外壁,外管段(21)上固接有口部朝向出液孔(11)所在方向的储液部(40),从而使得外耳道内药液经由出液孔(11)孔腔及外管段(21)外壁的导流作用而流入储液部(40)的储液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耳道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40)为储液罐,储液部(40)的罐口与外管段(21)同轴并固定在外管段(21)上,所述外管段(21)的外壁开设有用于增加引流效果的螺旋状的第一引流槽(2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耳道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段(21)包括依序形成螺纹配合的直接连接隔板(10)的第一直管段(22)、直接固接储液部(40)的第二直管段(23)以及连接注射囊的软管段(24);第二直管段(23)贯穿储液部(40)的罐底且与储液部(40)间形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耳道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直管段(22)上同轴的回转配合有开关板(50),且开关板(50)的上板面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