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97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包括支具主体,其为U型结构,且其一侧向开口端设置有挡板和软垫,一对通孔对称设置在支具主体两侧,一对固定柱对称设置在支具主体内侧壁远离挡板一端,一对限位杆对称铰接设置在支具主体内侧壁上部,其上下部均设置有扭转弹簧,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用于固定支具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能有效减少外界对其内手臂的伤害,通过肩垫可以分散受力,避免集中在颈部受力,通孔的设置有利于手部外固定支架穿过,固定柱以及带有扭转弹簧的限位杆共同作用能有效防止手臂从支具前端滑出,避免出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上肢损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目前上肢损伤(尺挠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锁骨骨折等)保守治疗或者术后固定时均需将前臂悬吊,以便保持上肢于一定的治疗体位,使患肢处于半免荷状态,减轻患肢负担,促进损伤部位的康复。前臂悬臂吊是一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传统的上肢悬吊是使用三角巾或简易型前臂吊带,但是传统的上肢悬吊支具稳定性差固定效果差,不能有效控制前臂摆动,舒适性差,容易造成肩部皮肤磨损等问题。中国技术专利201721162014.9公开了一种前臂吊带,包括前臂托、肩带,还设有腰部固定带、第一加强带,肩带的一端与前臂托后端连接,肩带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拉环与第一加强带连接,腰部固定带的一端通过第二拉环与第一加强带连接,另一端与前臂托活动连接,第一加强带两端与前臂托活动连接,该前臂吊带可以解决现有前臂吊带稳定性差及舒适性差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提供的前臂吊带采用软质布料制成,虽较为轻便,但是针对手部外固定支架手术病人不方便使用,易碰触到外固定支架,现有技术中该吊带主体部分可采用硬质材料(如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稳定结构,但此种吊带在使用时手臂易从吊带前端滑出,现有技术中虽可通过设置带魔术贴的固定带将胳膊与吊带固定起来,但是魔术贴在长时间单向受力挤压下,粘性会降低,魔术贴一旦脱落,手臂仍会从吊带前端滑出,而带卡扣的固定带在使用时,患者单手往往不好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包括:支具主体,其为U型结构,且其一侧向开口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底部靠近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有软垫;一对通孔,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两侧;一对固定柱,其为半圆柱结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远离所述挡板一端,所述一对固定柱曲面相对;一对限位杆,其对称铰接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上部,且靠近所述挡板一侧,所述一对限位杆的上下部均设置有扭转弹簧;第一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支具主体远离所述挡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支具主体;其中,所述支具主体内侧为硬质材质,外侧为软质材质,初始状态下,所述一对限位杆垂直于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优选的是,所述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还包括:固定带卡头,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另一端;固定带卡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带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固定带卡头配合连接;调节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或者第二固定带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固定带或者第二固定带的长度。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带内侧设置有肩垫。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均为透气材料。优选的是,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底部设置有手垫。优选的是,所述一对限位杆为塑料材质,且初始状态下,所述一对限位杆端部间距为3~6cm。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带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端部包括一对连接绳,所述一对连接绳分别与所述支具主体两侧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通孔为菱形形状。优选的是,所述支具主体内侧为塑料材质。本技术提供的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能有效减少外界对其内手臂的伤害,通过肩垫可以分散受力,避免集中在颈部受力,通孔的设置有利于手部外固定支架穿过,固定柱以及带有扭转弹簧的限位杆共同作用能有效防止手臂从支具前端滑出,避免出现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具主体;2.通孔;3.固定柱;4.限位杆;5.挡板;6.扭转弹簧;7.第一固定带;8.第二固定带;9.调节扣;10.肩垫;11.连接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包括支具主体1、通孔2、固定柱3、限位杆4、挡板5、扭转弹簧6、第一固定带7、第二固定带8、调节扣9、肩垫10和连接绳11。支具主体1为U型结构,且其一侧向开口端设置有挡板5,支具主体1内侧底部靠近挡板5一侧设置有软垫,软垫用于保护肘部,软垫可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的支具主体1内侧底部内凹,而且设置有软质手垫,手垫和手的轮廓一致,方便手臂放入,在另一实施例中支具主体1底部宽度可调,用于适应不同宽度的手臂;一对通孔2对称设置在支具主体1两侧,桡骨骨折后通常需要使用外固定支架,通孔2主要用于手部的外固定支架穿过,本实施例中通孔2为菱形形状,其他不影响通孔2作用的形状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一对固定柱3为半圆柱结构,且对称设置在支具主体1内侧壁远离挡板5一端,两个固定柱3的曲面相对;一对限位杆4对称铰接设置在支具主体1内侧壁上部,且靠近挡板5一侧,限位杆4的上下部均设置有扭转弹簧6,限位杆4为塑料材质,且初始状态下,限位杆4端部间距为3~6cm,本实施例中固定柱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能适应不同大小的手使用,使用时手指可弯曲抓握固定柱3,而且能提供支撑,减小胳膊对限位杆4的压力,既保护了手部,也保护了限位杆4。支具主体1内侧为硬质材质,外侧为软质材质,本实施例中支具主体1内侧为塑料材质,初始状态下,限位杆4垂直于支具主体1内侧壁,当将手臂放入时,限位杆4会向下旋转,当手臂进入到支具主体1时,扭转弹簧6复原,带动限位杆4复位,此时限位杆4会限制手臂朝支具前端滑动。第一固定带7的一端与挡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8的一端与支具主体1远离挡板5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带7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支具主体1,第二固定带8远离第一固定带7的端部包括一对连接绳11,两根连接绳11分别与支具主体1的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带7另一端的固定带卡头和设置在第二固定带8另一端的固定带卡扣,调节扣9设置在第一固定带7或者第二固定带8上,用于调节第一固定带7或者第二固定带8的长度。为了缓解肩部压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带7内侧设置有肩垫10,而且第一固定带7和第二固定带8均为透气材料,上面设置有大量透气孔,可以有效减少压疮的产生。本技术提供的手部外固定支架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具主体,其为U型结构,且其一侧向开口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底部靠近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有软垫;/n一对通孔,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两侧;/n一对固定柱,其为半圆柱结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远离所述挡板一端,所述一对固定柱曲面相对;/n一对限位杆,其对称铰接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上部,且靠近所述挡板一侧,所述一对限位杆的上下部均设置有扭转弹簧;/n第一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n第二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支具主体远离所述挡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支具主体;/n其中,所述支具主体内侧为硬质材质,外侧为软质材质,初始状态下,所述一对限位杆垂直于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具主体,其为U型结构,且其一侧向开口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底部靠近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有软垫;
一对通孔,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两侧;
一对固定柱,其为半圆柱结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远离所述挡板一端,所述一对固定柱曲面相对;
一对限位杆,其对称铰接设置在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上部,且靠近所述挡板一侧,所述一对限位杆的上下部均设置有扭转弹簧;
第一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带,其一端与所述支具主体远离所述挡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支具主体;
其中,所述支具主体内侧为硬质材质,外侧为软质材质,初始状态下,所述一对限位杆垂直于所述支具主体内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外固定支架术后用吊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带卡头,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另一端;
固定带卡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带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固定带卡头配合连接;
调节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双徐瑞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