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97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包括第一无纺布层、药用夹层、蒸汽发热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绑带,第二无纺布层和蒸汽发热层的边缘缝合形成结合层,第一无纺布层与结合层的边缘部分缝合且留有开口,第一无纺布层与结合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药用夹层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机构,药用夹层为吸附有艾叶油的无纺布,四肢约束带还包括密封袋或者密封膜,密封袋或者密封膜包围药用夹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四肢约束带可以使患者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缩短患者捆绑约束带的时间,减少并发症;而且药用夹层的位置可以调节,固定时更舒适,药用夹层使用后可以回收吸附艾叶油之后循环利用,无纺布层与蒸汽发热层可以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镇静方法主要是给与镇静类药物或注射镇静剂如咪达唑仑等药物,以解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使得患者镇静安神,但多次使用镇静药物后会使人成瘾,同时药物剂量的难于控制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患死亡,而且镇痛和镇静剂联合使用使得风险提高。辅助镇静的方法是使用约束带强制使病人镇静,长时间的捆绑会让病人疲惫而停止躁动可以达到镇静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四肢约束带在捆绑过程中非常舒服,衬垫的位置移动或者无法与镇静部位位置一致,使用这类型的约束带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如约束部位的神经损伤,影响肢体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造成肺不张,或者影响心功能,可能造成皮肤挫伤、压疮等的发生。而且现有的四肢约束带均为一次性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所述四肢约束带包括第一无纺布层、药用夹层、蒸汽发热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绑带,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和蒸汽发热层的边缘缝合形成结合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边缘部分缝合且留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药用夹层的径向长度或者所述药用夹层的纬向长度,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所述药用夹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配合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药用夹层为吸附有艾叶油的无纺布,所述四肢约束带还包括密封袋或者密封膜,所述密封袋或者密封膜包围所述药用夹层,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或者第二无纺布层的外侧。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将第二无纺布层和蒸汽发热层的边缘缝合形成结合层且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边缘部分缝合且留有开口,使得吸附有艾叶油的药物夹层可以从开口放入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并且通过配合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固定;将上述四肢约束带固定在人体后艾叶油夹层可以透过第二无纺布层和蒸汽发热层到达人体的穴位,以适当的温度刺激穴位,使患者在温和的温度刺激下可以镇静,解除狂躁的状态,使患者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缩短患者捆绑约束带的时间,减少并发症;上述的药用夹层包围在密封袋或者密封膜中,在使用的时候拆除密封袋或者密封膜然后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固定后使用,避免了艾叶油的挥发提升了药用夹层的效用;第一无纺布层与结合层的边缘部分缝合且留有开口,开口的长度不小于药用夹层径向长度或者所述药用夹层纬向长度,使得药用夹层能够进入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之间;上述的药用夹层单独包装通过第一固定机构配合的第二固定机构可拆卸固定,操作简单,药用夹层使用后可以回收,重新消毒吸附艾叶油之后可以循环利用,无纺布层与蒸汽发热层消毒后可以重复利用,循环环保。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热层包括透气纱布、铁粉、碳粉和蛭石,所述铁粉、碳粉和蛭石混合均匀后分布在所述透气纱布上。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的蒸汽发热层可以将热量均匀的分布,在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使用施加温度刺激穴位的过程中,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患者皮肤受损。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蒸汽发热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的形状几何相似,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药用夹层的面积比例为5~15,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等距或者矩阵分布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可以与所述若干个第一固定机构中的任意一个配合固定。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通过在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等距或者矩阵分布的第一固定机构,使得药用夹层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若干个第一固定机构的配合调整药用夹层的位置,使得药用夹层能够对准穴位且同时使得第一无纺布层、蒸汽发热层和第二无纺布层能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使得捆绑更舒服,并且如果需要镇静的多个穴位位置较近还可以同时使用几个药物夹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的大小相等,所述蒸汽发热层面积: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面积=(0.7~1):1。优选地,所述药用夹层为圆形、矩形或者椭圆形,所述圆形药用夹层的直径为1~2cm,所述矩形药用夹层的边为1~2cm,所述椭圆形药用夹层的长轴和短轴均在1~2cm的范围内。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大小合适,及能够起到镇静作用而且节约原料成本。优选地,所述若干个等距或者矩阵分布的第一固定机构中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机构的距离为1~2cm。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有利于药用夹层位置的调整,使得调整更精确。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为配合的粘扣或者子母扣。优选地,所述四肢约束带包括两条绑带,所述两条绑带呈十字形固定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或者第二无纺布层的外侧。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的绑带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固定无纺布层,避免卷曲。优选地,所述四肢约束带还包括可粘层,所述可粘层固定在所述第二无纺布层或者第一无纺布层的外侧。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设置可粘层,能够更好的固定无纺布层,避免卷曲。优选地,所述一无纺布层为圆形、矩形或者椭圆形,所述药用夹层为圆形、矩形或者椭圆形,所述圆形药用夹层的直径为4~8cm,所述矩形药用夹层的边为4~8cm,所述椭圆形药用夹层的长轴和短轴均在4~8cm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四肢约束带包括若干个相同的药物夹层,所述药物夹层密封在密封袋中。上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可以更换药用夹层,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药用夹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本技术的四肢约束带固定在人体后艾叶油夹层可以透过第二无纺布层和蒸汽发热层到达人体的穴位,以适当的温度刺激穴位,使患者在温和的温度刺激下可以镇静,解除狂躁的状态,使患者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缩短患者捆绑约束带的时间,减少并发症;本技术的药用夹层包围在密封袋或者密封膜中,在使用的时候拆除密封袋或者密封膜然后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固定后使用,避免了艾叶油的挥发提升了药用夹层的效用;上述的药用夹层单独包装通过第一固定机构配合的第二固定机构可拆卸固定,操作简单,药用夹层使用后可以回收,重新消毒吸附艾叶油之后可以循环利用,无纺布层与蒸汽发热层消毒后可以重复利用,循环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的A-A面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的层状相对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的第一无纺布层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和药用夹层的示意图。其中,1、第一无纺布层,2、药用夹层,3、蒸汽发热层,4、第二无纺布层,5、绑带,6、结合层,7、开口,8、第一固定机构,9、第二固定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肢约束带包括第一无纺布层、药用夹层、蒸汽发热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绑带,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和蒸汽发热层的边缘缝合形成结合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边缘部分缝合且留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药用夹层的径向长度或者所述药用夹层的纬向长度,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所述药用夹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配合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药用夹层为吸附有艾叶油的无纺布,所述四肢约束带还包括密封袋或者密封膜,所述密封袋或者密封膜包围所述药用夹层,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或者第二无纺布层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肢约束带包括第一无纺布层、药用夹层、蒸汽发热层、第二无纺布层和绑带,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和蒸汽发热层的边缘缝合形成结合层,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边缘部分缝合且留有开口,所述开口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药用夹层的径向长度或者所述药用夹层的纬向长度,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所述药用夹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配合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药用夹层为吸附有艾叶油的无纺布,所述四肢约束带还包括密封袋或者密封膜,所述密封袋或者密封膜包围所述药用夹层,所述绑带固定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或者第二无纺布层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蒸汽发热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的形状几何相似,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药用夹层的面积比例为5~15,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所述结合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等距或者矩阵分布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与所述若干个第一固定机构中的任意一个配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的大小相等,所述蒸汽发热层面积: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面积=(0.7~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镇静安神的四肢约束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娇李雨葶林欣田霞陈玉锋许秋韵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