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39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包括基座、凹模、托料板和凸模,凹模设于基座,凹模的上侧面限定出用以供车架纵梁料片放置的加工区域,凹模在加工区域内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托料板沿上下向活动设于凹槽,用于向上支撑车架纵梁料片;凸模沿上下向活动设于凹槽的正上方,以具有向下活动至将车架纵梁料片压入凹槽内的活动行程;托料板的上表面和凸模的下底面的形状、尺寸分别与车架纵梁的腹面相适配。通过凸模向下活动将车架纵梁料片压入凹槽中,直接成型车架纵梁,现车架纵梁的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托料板支撑车架纵梁料片,使得车架纵梁料片缓慢下降,以具有缓冲作用,改善回弹、翘曲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冲压成型
,特别涉及一种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商用车车架纵梁一般为传统大梁钢510L,随着市场对整车轻量化的需求不断突出,在不降低车架强度的前提下,商用车车架纵梁越来越多采用牌号550L、QSTE-650大梁钢,屈服强度达到550Mpa、650Mpa或更高等级的高强钢材料,而受制于高强钢较大的回弹问题,目前高强度钢车架普遍存在回弹、翘曲误差、开裂等质量问题,过程控制难度较大,导致车架宽度、板簧支架同轴度不合格,对前悬架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都有一定影响。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高强钢成型的回弹、翘曲、开裂等质量问题,采用辊压成型和数控三面冲来生产,但辊压成型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旨在解决生产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和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包括:基座;凹模,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凹模的上侧面限定出用以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n凹模,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凹模的上侧面限定出用以供车架纵梁料片放置的加工区域,所述凹模在所述加工区域内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n托料板,所述托料板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凹槽,用于向上支撑所述加工区域处的车架纵梁料片;以及,/n凸模,所述凸模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凹槽的正上方,以具有向下活动至将车架纵梁料片压入所述凹槽内的活动行程;/n其中,所述托料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凸模的下底面的形状、尺寸分别与所述车架纵梁的腹面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凹模,设于所述基座,所述凹模的上侧面限定出用以供车架纵梁料片放置的加工区域,所述凹模在所述加工区域内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
托料板,所述托料板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凹槽,用于向上支撑所述加工区域处的车架纵梁料片;以及,
凸模,所述凸模沿上下向活动设于所述凹槽的正上方,以具有向下活动至将车架纵梁料片压入所述凹槽内的活动行程;
其中,所述托料板的上表面和所述凸模的下底面的形状、尺寸分别与所述车架纵梁的腹面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和所述托料板均具有用于成型所述车架纵梁的一阶落差和二阶落差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分别用于与所述一阶落差和所述二阶落差间隔设置,所述间隔高度为3~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和所述托料板均具有用于成型所述车架纵梁的一阶落差和二阶落差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所述凸模的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在拐角处均设有第一过渡圆弧段,所述第一过渡圆弧段的半径为所述车架纵梁过渡圆弧段半径的1/5~3/5;
所述托料板的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在相互靠近端均设有第二过渡圆弧段,所述第二过渡圆弧段的半径为所述车架纵梁过渡圆弧段半径的1/5~3/5与所述车架纵梁厚度之和;所述托料板的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在相互远离端均设有第三过渡圆弧段,所述第三过渡圆弧段的半径为所述车架纵梁过渡圆弧段半径的1/5~3/5与所述车架纵梁厚度之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具有用于成型所述车架纵梁的一阶落差和二阶落差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的连接处设有0.3~0.8mm高的第三台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和所述托料板均具有用于成型所述车架纵梁的一阶落差和二阶落差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所述凸模的下底面向下凸设有多个弹性压料杆,多个所述弹性压料杆间隔布设于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外;和/或,
所述托料板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利民张中刚熊献锋鞠光修红芳徐论意丁元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