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103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源模块、稳压模块、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以及负载工作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连接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DC‑AC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交流电放大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连接负载工作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采用了太阳能供电,节约能源,同时由于是逆变器电路,采用了辅助电源开关,保证了闭合开关后不会马上产生电压很高的电压,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保证了人体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航天局以小型化、轻量化为目标,为搭载火箭开发了开关电源,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开关电源因为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发热量低性能稳定等优点逐步取代了传统技术制造的连续工作电源,并广泛应用于电子整机和设备中。目前市面上的光伏逆变器虽然有着良好的电流逆变效果,但是对于转化的高伏交流电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直接手动启动开关,马上产生高伏交流电,不利于人身安全,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源模块、稳压模块、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以及负载工作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连接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DC-AC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交流电放大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连接负载工作模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由电池E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开关S1、开关S2、二极管D4、继电器K所构成,稳压模块由三端稳压器U1、电阻R1、二极管D3所构成,DC-AC模块由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容C4、电容C5、三极管V2、三极管V3所构成,驱动模块由电阻R2、电阻R7、电容C3、三极管V1、三极管V4电阻R10、电阻R11、MOS管V5、MOS管V6所构成,交流电放大模块由变压器W所构成,负载工作模块由负载X所构成,电池E1负极接地,电池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容C1另一端接地,电容C2另一端连接开关S1,开关S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开关S2,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继电器K的另一端接地,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三端稳压器U1的接地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变压器W输入端的滑动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三极管V4的集电极,电阻R10另一端连接MOS管V5的G极,MOS管V5的D极连接变压器W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W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6的S极,MOS管V6的D极连接MOS管V5的S极,MOS管V5的S极接地,MOS管V6的G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7另一端,三极管V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电容C3另一端接地,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阻R8,电阻R8接地,R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容C5,电容C5另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电容C4、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接地。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E1为太阳能电池。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3为发光二极管,二极管D2为限流二极管,二极管D4为稳压二极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1发出黄光,二极管D3发出绿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端稳压器U1型号为78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容C1为超级电容,是一种专门用来储能的特种电容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极管V1、三极管V2、三极管V3、三极管V4为NPN三极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MOS管V5、MOS管V6为NMOS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采用了太阳能供电,节约能源,同时由于是逆变器电路,采用了辅助电源开关,保证了闭合开关后不会马上产生电压很高的电压,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保证了人体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的原理图。图2为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的电路图。图3为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用于提供电源的太阳能电源模块,用于稳定电压的稳压模块,用于振荡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的的DC-AC模块,用于驱动交流电去放大的驱动模块,用于放大交流电的交流电放大模块,用于负载工作的负载工作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连接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DC-AC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交流电放大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连接负载工作模块。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由电池E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开关S1、开关S2、二极管D4、继电器K所构成,稳压模块由三端稳压器U1、电阻R1、二极管D3所构成,DC-AC模块由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容C4、电容C5、三极管V2、三极管V3所构成,驱动模块由电阻R2、电阻R7、电容C3、三极管V1、三极管V4电阻R10、电阻R11、MOS管V5、MOS管V6所构成,交流电放大模块由变压器W所构成,负载工作模块由负载X所构成,电池E1负极接地,电池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容C1另一端接地,电容C2另一端连接开关S1,开关S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开关S2,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继电器K的另一端接地,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三端稳压器U1的接地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变压器W输入端的滑动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三极管V4的集电极,电阻R10另一端连接MOS管V5的G极,MOS管V5的D极连接变压器W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W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6的S极,MOS管V6的D极连接MOS管V5的S极,MOS管V5的S极接地,MOS管V6的G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源模块、稳压模块、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以及负载工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连接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DC-AC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交流电放大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连接负载工作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由电池E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开关S1、开关S2、二极管D4、继电器K所构成,稳压模块由三端稳压器U1、电阻R1、二极管D3所构成,DC-AC模块由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容C4、电容C5、三极管V2、三极管V3所构成,驱动模块由电阻R2、电阻R7、电容C3、三极管V1、三极管V4电阻R10、电阻R11、MOS管V5、MOS管V6所构成,交流电放大模块由变压器W所构成,负载工作模块由负载X所构成,电池E1负极接地,电池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容C1另一端接地,电容C2另一端连接开关S1,开关S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开关S2,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继电器K的另一端接地,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三端稳压器U1的接地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变压器W输入端的滑动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三极管V4的集电极,电阻R10另一端连接MOS管V5的G极,MOS管V5的D极连接变压器W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W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6的S极,MOS管V6的D极连接MOS管V5的S极,MOS管V5的S极接地,MOS管V6的G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电阻R7另一端,三极管V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电容C3另一端接地,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阻R8,电阻R8接地,R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另一端、电容C5,电容C5另一端连接电阻R4另一端、三极管V3的基极,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电容C4、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系统辅助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源模块、稳压模块、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以及负载工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连接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DC-AC模块、驱动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DC-AC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交流电放大模块,交流电放大模块连接负载工作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由电池E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开关S1、开关S2、二极管D4、继电器K所构成,稳压模块由三端稳压器U1、电阻R1、二极管D3所构成,DC-AC模块由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8、电阻R9、电容C4、电容C5、三极管V2、三极管V3所构成,驱动模块由电阻R2、电阻R7、电容C3、三极管V1、三极管V4电阻R10、电阻R11、MOS管V5、MOS管V6所构成,交流电放大模块由变压器W所构成,负载工作模块由负载X所构成,电池E1负极接地,电池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容C1另一端接地,电容C2另一端连接开关S1,开关S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开关S2,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继电器K的另一端,继电器K的另一端接地,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三端稳压器U1的接地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变压器W输入端的滑动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三极管V4的集电极,电阻R10另一端连接MOS管V5的G极,MOS管V5的D极连接变压器W输入端的一端,变压器W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MOS管V6的S极,MOS管V6的D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小秀向健慧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双向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