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054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烘干箱、导向辊、电加热装置、第一循环支管、第二循环支管、温度传感器以及布风装置,烘干箱内表面被层隔板自左往右依次分割为烘干室和循环烘干室,第一循环支管设置于烘干箱顶部位于循环烘干室的位置并与循环烘干室连通,第二循环支管设置于烘干箱顶部位于烘干室的位置并与烘干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烘干室内的热气流上升推动内部的气体从第二循环支管排出,内部热气与电加热装置不接触,可避免水蒸气沾染在电加热装置上,同时分区烘干,可尽量减少烘干室内的水蒸气进入循环烘干室内影响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521079197.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纺布生产线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内设有一对导向辊,烘干箱右侧设有进布辊和出布辊,所述烘干箱顶部设有电加热装置,烘干箱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烘干箱顶部的右侧设有第一循环支管,第一循环支管上设有第一引风机,烘干箱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二循环支管,第二循环支管上设有第二引风机,所述第一循环支管和第二循环支管均与循环总管相连通;所述循环总管与位于烘干箱底部的布风装置相连接,所述布风装置包括外环管、内环管和若干连接管,所述外环管和内环管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外环管、内环管和连接管上均匀设有若干出风口,实现了排出了烘干箱内的大量水汽,且对热量进行了重复地利用,有效节约了大量能源。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加热装置设置于烘干箱的顶部,在进行烘干加热,带有水的气体过多的与电加热装置接触会影响其使用寿命,第二循环支管抽出气体也带走电加热装置的热量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无纺布的热定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烘干箱、导向辊、电加热装置、第一循环支管、第二循环支管、温度传感器以及布风装置,烘干箱内表面被层隔板自左往右依次分割为烘干室和循环烘干室,第一循环支管设置于烘干箱顶部位于循环烘干室的位置并与循环烘干室连通,第二循环支管设置于烘干箱顶部位于烘干室的位置并与烘干室连通,布风装置设置于循环烘干室内表面底部,第二循环支管和第一循环支管的内表面通过风机、连接总管以及设置于连接总管内的除湿装置与布风装置连接,电加热装置设置于烘干室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即工作时,烘干室内的热气流上升推动内部的气体从第二循环支管排出,内部热气与电加热装置不接触,可避免水蒸气沾染在电加热装置上,同时分区烘干,可尽量减少烘干室内的水蒸气进入循环烘干室内影响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进一步的,导向辊分设与烘干室和循环烘干室内表面并呈现S型分布,可以增大布料在烘干室以及循环烘干室内的行程,增加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进一步的,温度传感器分设于烘干室内表面的进料口上方和下方的位置,烘干箱外表面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通风机和电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反馈烘干室位于进料口上部以及位于其下部区域的温度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其反馈的温度进行比较,控制通风机以及电加热装置工作,保证烘干室内位于进料口上部以及位于其下部区域内的温度适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进一步的,烘干箱外表面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开设置有与烘干室连通的出水管,有助于将烘干室内的水从出水管排出,避免其堆积在烘干室内,影响烘干效果。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通过烘干箱内表面被层隔板自左往右依次分割为烘干室和循环烘干室,电加热装置设置于烘干室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可以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1)通过烘干室内的热气流上升推动内部的气体从第二循环支管排出,内部热气与电加热装置不接触,可避免水蒸气沾染在电加热装置上,同时分区烘干,可尽量减少烘干室内的水蒸气进入循环烘干室内影响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行,可以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2)通过导向辊分设与烘干室和循环烘干室内表面并呈现S型分布,可以增大布料在烘干室以及循环烘干室内的行程,增加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烘干箱;2、导向辊;3、电加热装置;4、第一循环支管;5、第二循环支管;6、温度传感器;7、布风装置;8、层隔板;9、烘干室;10、循环烘干。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烘干箱1、导向辊2、电加热装置3、第一循环支管4、第二循环支管5、温度传感器6以及布风装置7,烘干箱1内表面被层隔板8自左往右依次分割为烘干室9和循环烘干室10,第一循环支管4设置于烘干箱1顶部位于循环烘干室10的位置并与循环烘干室10连通,第二循环支管5设置于烘干箱1顶部位于烘干室9的位置并与烘干室9连通,布风装置7设置于循环烘干室10内表面底部,第二循环支管5和第一循环支管4的内表面通过风机、连接总管以及设置于连接总管内的除湿装置与布风装置7连接,电加热装置3设置于烘干室9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即工作时,烘干室内的热气流上升推动内部的气体从第二循环支管排出,内部热气与电加热装置不接触,可避免水蒸气沾染在电加热装置上,同时分区烘干,可尽量减少烘干室内的水蒸气进入循环烘干室内影响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其中,导向辊2分设与烘干室9和循环烘干室10内表面并呈现S型分布,可以增大布料在烘干室以及循环烘干室内的行程,增加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其中,温度传感器6分设于烘干室9内表面的进料口上方和下方的位置,烘干箱1外表面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6、通风机和电加热装置3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反馈烘干室位于进料口上部以及位于其下部区域的温度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其反馈的温度进行比较,控制通风机以及电加热装置工作,保证烘干室内位于进料口上部以及位于其下部区域内的温度适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其中,烘干箱1外表面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开设置有与烘干室9连通的出水管,有助于将烘干室内的水从出水管排出,避免其堆积在烘干室内,影响烘干效果,有助于无纺布的热定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烘干箱(1)、导向辊(2)、电加热装置(3)、第一循环支管(4)、第二循环支管(5)、温度传感器(6)以及布风装置(7),其特征在于:烘干箱(1)内表面被层隔板(8)自左往右依次分割为烘干室(9)、循环烘干室(10);/n第一循环支管(4)设置于烘干箱(1)顶部位于循环烘干室(10)的位置并与循环烘干室(10)连通;/n第二循环支管(5)设置于烘干箱(1)顶部位于烘干室(9)的位置并与烘干室(9)连通;/n布风装置(7)设置于循环烘干室(10)内表面底部,第二循环支管(5)和第一循环支管(4)的内表面通过风机、连接总管以及设置于连接总管内的除湿装置与布风装置(7)连通;/n电加热装置(3)设置于烘干室(9)正面和背面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热定形装置,烘干箱(1)、导向辊(2)、电加热装置(3)、第一循环支管(4)、第二循环支管(5)、温度传感器(6)以及布风装置(7),其特征在于:烘干箱(1)内表面被层隔板(8)自左往右依次分割为烘干室(9)、循环烘干室(10);
第一循环支管(4)设置于烘干箱(1)顶部位于循环烘干室(10)的位置并与循环烘干室(10)连通;
第二循环支管(5)设置于烘干箱(1)顶部位于烘干室(9)的位置并与烘干室(9)连通;
布风装置(7)设置于循环烘干室(10)内表面底部,第二循环支管(5)和第一循环支管(4)的内表面通过风机、连接总管以及设置于连接总管内的除湿装置与布风装置(7)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勇周序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丰格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