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36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涉及测量仪技术领域,包括仪器和调节结构,所述仪器的底端设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和仪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表面设有长板,所述长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长板彼此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轮套在转轴上,且转轮借助转轴和长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调整方法是工人手工调整,调整结束后只能目测判断测量仪的角度是否达到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
本技术涉及测量仪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
技术介绍
测量仪器是为了取得目标物某些属性值而进行衡量所需要的第三方标准,测量仪器一般都具有刻度,容积等单位,测量仪器的概念其基本内容包括:精度、误差、测量标准器材、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测量、传统光学仪器。电力工程中常常需要使用测量仪来进行电杆和电杆之间的距离测试,而在测试的时候,常常位于室外,此时地面难免不平整,导致工作人员需要调节仪器的角度,使仪器的测量视线和电杆保持垂直,而传统的调整方法是工人手工调整,调整结束后只能目测判断测量仪的角度是否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包括仪器和调节结构,所述仪器的底端设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和仪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表面设有长板,所述长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长板彼此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轮套在转轴上,且转轮借助转轴和长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另一端和长板接触,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表面套有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第二圆环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绳子,所述绳子远离第二圆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锥。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壁和圆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壁和圆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环位于连接板和第二圆环之间。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矩形杆彼此之间的距离和绳子的内径尺寸相一致,所述矩形杆的长度和绳子的长度相一致。优选的,所述长板的底端设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和长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圆弧面套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圆弧面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套环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底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杆。优选的,所述圆杆的圆弧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尺寸和插杆的尺寸相一致,所述插杆借助凹槽和圆杆卡接。优选的,所述底杆的底端和转杆转动连接,所述底杆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底杆围绕圆杆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结构,当工人需要测量的时候,先借助辅助结构将测量仪放置在地面,此时将测量仪的测量头对准电杆,接着借助转轮转动仪器,仪器将在长板之间进行转动,在仪器转动的时候,圆柱始终跟随仪器转动,而圆柱表面的第二圆环由于其表面的绳子和尖锥将一直保持转动,而在转动的时候,尖锥由于重力将一直拉着绳子下垂并垂直于地面,此时圆柱表面的第一圆环将跟随圆柱进行转动,当第一圆环表面的矩形杆和绳子齐平的时候,停止转动,此时滑动第一圆环,第一圆环将带动矩形杆滑动,将矩形杆朝着绳子进行滑动,若绳子能进入两个矩形杆之间的缝隙,则借助矩形板表面的螺栓固定住仪器,此时仪器的测量视线将和电杆保持垂直,解决了传统的调整方法是工人手工调整,调整结束后只能目测判断测量仪的角度是否达到要求的问题。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辅助结构,当测量仪需要使用的时候,先向下踩踏板,此时踏板将带动套环下移,套环的下移将带动转杆进行转动,此时转杆将带动底杆进行转动,此时三个底杆将同时被打开,此时滑动插杆,将插杆卡进圆杆表面的凹槽内,此时插杆将限制踏板的移动,测量仪将借助三个被打开的底杆放置在地面上,解决了打开底杆时需要一个一个打开速度太慢,容易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中图1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中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中辅助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例说明:1、仪器;2、调节结构;21、连接板;22、转轮;23、长板;24、矩形板;25、圆柱;26、第一圆环;27、矩形杆;28、第二圆环;29、绳子;3、辅助结构;31、底板;32、底杆;33、圆杆;34、转杆;35、套环;36、踏板;37、插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包括仪器1和调节结构2,仪器1的底端设有调节结构2。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结构2和辅助结构3的具体设置和作用。如图1和图3所示,调节结构2包括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表面和仪器1固定连接,连接板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轮22,转轮22的表面设有长板23,长板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长板23彼此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轮22套在转轴上,且转轮22借助转轴和长板23转动连接,连接板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24,矩形板2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另一端和长板23接触,连接板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25,圆柱25的表面套有第一圆环26和第二圆环28,第一圆环26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杆27,第二圆环28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绳子29,绳子29远离第二圆环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锥,借助转轮22转动仪器1,仪器1将在长板23之间进行转动,在仪器1转动的时候,圆柱25始终跟随仪器1转动,而圆柱25表面的第二圆环28由于其表面的绳子29和尖锥将一直保持转动,而在转动的时候,尖锥由于重力将一直拉着绳子29下垂并垂直于地面,第一圆环26的内壁和圆柱25滑动连接,第二圆环28的内壁和圆柱25转动连接,第一圆环26位于连接板21和第二圆环28之间,矩形杆2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矩形杆27彼此之间的距离和绳子29的内径尺寸相一致,矩形杆27的长度和绳子29的长度相一致,当第一圆环26表面的矩形杆27和绳子29齐平的时候,停止转动,此时滑动第一圆环26,第一圆环26将带动矩形杆27滑动,将矩形杆27朝着绳子29进行滑动,若绳子29能进入两个矩形杆27之间的缝隙,则借助矩形板24表面的螺栓固定住仪器1,此时仪器1的测量视线将和电杆保持垂直。其整个调节结构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调节结构2,当工人需要测量的时候,先借助辅助结构3将测量仪放置在地面,此时将测量仪的测量头对准电杆,接着借助转轮22转动仪器1,仪器1将在长板23之间进行转动,在仪器1转动的时候,圆柱25始终跟随仪器1转动,而圆柱25表面的第二圆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包括仪器(1)和调节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1)的底端设有调节结构(2),所述调节结构(2)包括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的表面和仪器(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轮(22),所述转轮(22)的表面设有长板(23),所述长板(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长板(23)彼此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轮(22)套在转轴上,且转轮(22)借助转轴和长板(2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24),所述矩形板(2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另一端和长板(23)接触,所述连接板(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25),所述圆柱(25)的表面套有第一圆环(26)和第二圆环(28),所述第一圆环(26)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杆(27),所述第二圆环(28)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绳子(29),所述绳子(29)远离第二圆环(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包括仪器(1)和调节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1)的底端设有调节结构(2),所述调节结构(2)包括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的表面和仪器(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轮(22),所述转轮(22)的表面设有长板(23),所述长板(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长板(23)彼此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轮(22)套在转轴上,且转轮(22)借助转轴和长板(2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24),所述矩形板(2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另一端和长板(23)接触,所述连接板(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25),所述圆柱(25)的表面套有第一圆环(26)和第二圆环(28),所述第一圆环(26)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杆(27),所述第二圆环(28)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绳子(29),所述绳子(29)远离第二圆环(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尖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作业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26)的内壁和圆柱(2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圆环(28)的内壁和圆柱(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圆环(26)位于连接板(21)和第二圆环(28)之间。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琳琳任海新樊文会王璐陈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创智慧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