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143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式真空泵,包括第一减震座和第二减震座,第一减震座设置有双轴电机,第二减震座设置有定子,定子固定连接于第一减震座,双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套设有转子,转子的限位槽设置有旋片,第一输出轴从双轴电机延伸至定子的内腔,转子和旋片均收容于定子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稳定性好,运行灵活,各部件协调性好,散热效果好,有效地提高了真空泵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真空泵
本技术属于真空泵
,具体涉及一种干式真空泵。
技术介绍
真空泵是一种旋转式变容积气体输送泵,在较大的压力范围内有较大的抽速,其已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等行业。其中,干式真空泵是真空泵的一个种类,其主要功能是将气体不断地吸入再排出,并借此达到抽气的目的。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了现有的干式真空泵安装稳定性差,各部件的协调性差,真空泵的散热性能差,防震效果差,运行效率低,不能保障干式真空泵的安全高效运行。为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干式真空泵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式真空泵,其安装稳定性好,运行灵活,各部件协调性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真空泵的运行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式真空泵,包括第一减震座和第二减震座,所述第一减震座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第二减震座设置有定子,所述定子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座,所述双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套设有转子,所述转子的限位槽设置有旋片,所述第一输出轴从所述双轴电机延伸至所述定子的内腔,所述转子和所述旋片均收容于所述内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座的外壁设置有L型减震板,所述双轴电机收容于所述第一减震座,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座能够全面地降低所述双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所述L型减震板用于托起所述双轴电机,其机械强度高,能够有效降低所述双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进一步地,所述双轴电机的第二输出轴设置有散热风机,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设置于所述双轴电机的相对两侧,所述散热风机用于为所述双轴电机散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座的侧部设置有散热罩,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散热风机均收容于所述散热罩,所述散热罩用于提高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罩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散热风机对应的网孔板,所述网孔板用于提高真空泵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座的侧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散热罩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块连接的螺钉,所述定位块和所述螺钉不仅能够提高所述散热罩和所述第一减震座之间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稳定性,还能够便于真空泵的维护。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的侧部设置有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围绕所述内腔设置,多个所述安装孔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减震座连接的减震螺栓,多个所述减震螺栓将所述定子和所述第一减震座栓接固定,能够使真空泵的整体防震效果更优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座的侧部设置有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进气腔和所述排气腔分别连通于所述内腔,所述转子和所述旋片在所述内腔运转能够实现所需的进气和排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座的侧部盖设有阀板,所述阀板设置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腔连通于所述进气阀,所述排气腔连通于所述排气阀,所述阀板用于提高真空泵的进气和排气的安全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座设置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双轴电机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双轴电机的运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第一减震座和第二减震座,第一减震座设置有双轴电机,第二减震座设置有定子,定子固定连接于第一减震座,其中,定子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减震座和第二减震座,能够使真空泵的整体防震效果优异,同时,双轴电机的第一输出轴套设有转子,转子的限位槽设置有旋片,第一输出轴从双轴电机延伸至定子的内腔,转子和旋片均收容于定子的内腔,在双轴电机的运行过程中,第一减震座和第二减震座的防震效果好,有效地提高了真空泵的运行稳定性,并且,转子和旋片在定子的内腔运转稳定,能够保障了真空泵具有良好的抽气效率和排气效率,从而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真空泵的运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减震座和双轴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减震座、散热风机和散热罩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转子、旋片、减震螺栓和阀板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减震座和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减震座;2-第二减震座;3-双轴电机;4-定子;5-转子;6-旋片;7-散热风机;8-散热罩;9-减震螺栓;11-L型减震板;12-定位块;13-电控盒;21-进气腔;22-排气腔;23-阀板;31-第一输出轴;32-第二输出轴;41-内腔;42-安装孔;51-限位槽;81-网孔板;82-螺钉;231-进气阀;232-排气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干式真空泵,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减震座1和第二减震座2,第一减震座1设置有双轴电机3,第二减震座2设置有定子4,定子4固定连接于第一减震座1,双轴电机3的第一输出轴31套设有转子5,转子5的限位槽51设置有旋片6,其中,限位槽51和旋片6的数量相等,限位槽51和旋片6均设置有多个,第一输出轴31从双轴电机3延伸至定子4的内腔41,转子5和旋片6均收容于内腔41。其中,双轴电机3的第一输出轴31用于驱动转子5和旋片6在内腔41运转,在双轴电机3的运行过程中,第一减震座1和第二减震座2均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减震效果,能够保障真空泵高效稳定运行。优选地,第一减震座1的外壁设置有L型减震板11,双轴电机3收容于第一减震座1,其中,L型减震板11的数量可以为2~4个,L型减震板11用于托起双轴电机3,其机械强度高,能够有效降低双轴电机3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优选地,为了提高真空泵的散热效率,保障双轴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座(1)和第二减震座(2);/n所述第一减震座(1)设置有双轴电机(3),所述第二减震座(2)设置有定子(4),所述定子(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座(1);/n所述双轴电机(3)的第一输出轴(31)套设有转子(5),所述转子(5)的限位槽(51)设置有旋片(6);/n所述第一输出轴(31)从所述双轴电机(3)延伸至所述定子(4)的内腔(41),所述转子(5)和所述旋片(6)均收容于所述内腔(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震座(1)和第二减震座(2);
所述第一减震座(1)设置有双轴电机(3),所述第二减震座(2)设置有定子(4),所述定子(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座(1);
所述双轴电机(3)的第一输出轴(31)套设有转子(5),所述转子(5)的限位槽(51)设置有旋片(6);
所述第一输出轴(31)从所述双轴电机(3)延伸至所述定子(4)的内腔(41),所述转子(5)和所述旋片(6)均收容于所述内腔(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座(1)的外壁设置有L型减震板(11),所述双轴电机(3)收容于所述第一减震座(1)。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干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3)的第二输出轴(32)设置有散热风机(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座(1)的侧部设置有散热罩(8),所述第二输出轴(32)和所述散热风机(7)均收容于所述散热罩(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8)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散热风机(7)对应的网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宾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莱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