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78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所述边坡上呈阶梯状分布有多个重力式石笼挡土墙,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包括多层石笼和填入石笼内的石料;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顶面设有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内充填有营养土,并移植有草皮灌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柔性的挡土建筑物,适用于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多级重力式石笼挡土墙结构在墙背处形成的边坡平台,以及梯形体石笼顶面均增加了营养土的覆盖面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空间,可以促进施工后的生态恢复、减小雨水冲刷对于边坡和石笼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边坡生态恢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地形地貌更为复杂,地质条件更差,土层更为瘠薄。山区公路的建设必然会产生大量边坡,工程开挖、爆破所产生的工程扰动区使得地基承载力下降,对边坡的稳定性不利,建设过程中环境破坏现象显著、边坡生态衰退,完工后产生的碎石陡坡难以绿化。传统的护坡方式多为肋式砌石或现浇混凝土护坡等,封闭式的护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植被恢复更加困难,即使对这些护坡方式进行生态改进,在护坡上铺设草皮再开设排水孔排水,也会因为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和排水孔堵塞。斜坡上的客土层通常较薄,可种植的植物种类受限,植物种类的单一性导致边坡生态脆弱,很难长久地维持边坡生态平衡。现有的石笼护坡通常只对墙背土坡进行绿化,而石笼没有绿化功能。如果要绿化石笼,一般只能在石笼表层平铺护垫然后喷洒植物种子,或者等待石笼内部的石料间隙被土体逐渐填充,自然生长一些植物。前者施工难度大,植物养护成本高,且成活率低,很难适用于大型边坡防护工程;后者历时久,具有随机性,在项目完工时无植物生长,即使后期长出了植物,通常也是参差不齐,品类不可控,无法保证观赏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具备可就地取材,地基适应性强,整齐美观,可形成较好的边坡生态环境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所述边坡上呈阶梯状分布有多个重力式石笼挡土墙,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包括多层石笼和填入石笼内的石料;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顶面设有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内充填有营养土,并移植有草皮灌木。优选地,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包括三层石笼,从下至上分别为第一层石笼、第二层石笼、第三层石笼,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设置在坡面不同高度,水平间距为2~3.5m。优选地,所述第三层石笼为直角梯形体,顶面倾斜设置,外侧远离墙背处的高度为0.7m,内侧靠近墙背处的高度为0.5m。优选地,所述植生槽为梯形植生槽,所述梯形植生槽由第三层石笼顶面、墙背处的边坡平台及上一级第一层石笼的侧面共同围成。优选地,所述第三层石笼内所填石料粒径15~30cm,分层充填,充填粒径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石笼采用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材料。优选地,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的墙背、顶面、底面和底部的侧面分别设有反滤土工布,所述反滤土工布与重力式石笼挡土墙的石笼之间通过钢丝绞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石笼的长度均为2m,在石笼内部间隔1m处设有横隔板,所述石笼的网孔为边长5cm的正六边形。优选地,所述植生槽内填入营养土的深度为15~20cm,移植的草皮灌木为边坡所在地的土著植物,所述土著植物为草本植物以及低矮灌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由多层石笼构成的重力式石笼挡土墙,这种柔性结构可以很好地适应由于公路开挖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的边坡。2、本技术采用由多层石笼构成的重力式石笼挡土墙,石笼内的大粒径石料能形成大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在强降雨条件下,这种大孔隙结构能有效减小坡面径流,为植被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3、本技术第三层石笼为直角梯形体,顶面倾斜设置,顶面铺设反滤土工布,与墙背处的边坡平台及上一级第一层石笼的侧面共同围成了梯形植槽,这种形式增加了营养土的厚度,拓展了营养土的顶面宽度,丰富了可以种植的植物种类,使石笼及边坡具备绿化功能。4、本技术在持续降雨条件下,利用梯形植生槽中的植物净化地表径流,利用石笼中颗粒结构的石料以及石笼表面的反滤土工布净化入渗的地下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及对公路边坡的污染。5、本技术形成了具有观赏性的公路边坡生态环境,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重力式石笼挡土墙的三维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层石笼网箱的三维示意图;图中:1、营养土;2、反滤土工布;3、草皮灌木;4、第一层石笼;5、第二层石笼;6、第三层石笼;7、重力式石笼挡土墙;8、边坡;41、侧面;42、底面;61、顶面;62、横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8,所述边坡8上呈阶梯状分布有多个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包括三层石笼和填入石笼内的石料,从下至上分别为第一石笼4、第二石笼5、第三石笼6,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设置在坡面不同高度,根据坡高和坡比设计各级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的位置,保证每级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之间的水平间隔在2~3.5m之间。所述第三石笼6为直角梯形体,顶面倾斜设置,外侧远离墙背处的高度为0.7m,内侧靠近墙背处的高度为0.5m。所述第三石笼6内所填石料粒径为15~30cm,分层充填,充填粒径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减小。所述石笼采用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材料。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的墙背、顶面、底面和底部的侧面分别设有反滤土工布2,所述反滤土工布2与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的石笼之间通过钢丝绞合连接。所述石笼的长度均为2m,在石笼内部间隔1m处设有横隔板62,所述石笼的网孔为边长5cm的正六边形。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顶面设有梯形植生槽,所述梯形植生槽由第三层石笼顶面61、墙背处的边坡平台及上一级第一层石笼4的侧面41共同围成,所述植生槽内充填有营养土1,并移植有草皮灌木3。所述植生槽内填入营养土1的最大深度为15~20cm,移植的草皮灌木3为边坡8所在地的土著植物,所述土著植物为草本植物以及低矮灌木。施工方法:进行边坡8清理,并根据设计资料,将边坡8开挖成阶梯型,在坡脚处开挖1.5m宽1m深的基础,整平夯实后作为第一级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的基坑,边坡8上的每级台阶在设计部位均开挖1.5m宽0.3m深的基础,碾压密实后作为多级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的基坑。基坑中预先铺设反滤土工布2,然后逐层组装石笼网箱,并填充石料,石笼侧面41及网箱墙背预先以钢丝绞合的方式与反滤土工布2相连。石笼网箱采用现场拼接的组装方式,网箱面板均采用预制螺旋卡扣相连,相邻石笼之间采用绑扎固定,将同一排的石笼网箱连接固定之后开始充填石料。石笼填充料为直径不小于15cm的坚固密实、耐风化的石料,采用台阶式填装,同一排相邻石笼填装高度差不超过30cm,防止单个石笼的变形。第三层石笼6内为分层填料,底部充填粒径较大的石料,顶部选择粒径较小的石料,保证石料贴合梯形体石笼,石笼四周的石料选择较为平整的块石且大面朝外,保证整齐美观,第三层石笼6的顶面61上预先铺设反滤土工布2。回填料采用边坡8开挖得到的土料,保证回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8),所述边坡(8)上呈阶梯状分布有多个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包括多层石笼和填入石笼内的石料;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顶面设有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内充填有营养土(1),并移植有草皮灌木(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8),所述边坡(8)上呈阶梯状分布有多个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包括多层石笼和填入石笼内的石料;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顶面设有植生槽,所述植生槽内充填有营养土(1),并移植有草皮灌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包括三层石笼,从下至上分别为第一层石笼(4)、第二层石笼(5)、第三层石笼(6),所述重力式石笼挡土墙(7)设置在坡面不同高度,水平间距为2~3.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石笼(6)为直角梯形体,顶面倾斜设置,外侧远离墙背处的高度为0.7m,内侧靠近墙背处的高度为0.5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区公路连续多级石笼挡墙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槽为梯形植生槽,所述梯形植生槽由第三层石笼(6)顶面、墙背处的边坡平台及上一级第一层石笼(4)的侧面共同围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超马煜钧张恒祝凡戴健健宋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