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68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建设,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包括:沿路面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人行道结构、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以及泄水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面结构,通过设置人行道结构及泄水结构,便于人行道上的雨水快速下渗,并通过纵向集水管收集雨水,最终导入至收水井内,具有较强的排水功能,能够满足较大降水量时路面的排水需求,避免路面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中的道路一般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在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可能包括设施带。为了避免雨天时路面积水,道路一般会设置排水系统,但是目前的道路排水系统在应对较大的降雨量时,其排水功能可能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导致路面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包括:沿路面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人行道结构、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以及泄水结构,其中,所述人行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素土层,位于所述素土层上侧的灰土层,位于所述灰土层一侧的第一平缘石,位于所述第一平缘石外侧的第一混凝土后戗,位于所述灰土层上侧的缓冲层,以及位于缓冲层上侧的透水路砖层,其中所述第一平缘石下侧与所述素土层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层,所述素土层下侧埋有纵向集水管;所述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砾石基层,位于所述砾石基层上侧的碎石基层,位于碎石基层上侧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以及位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上侧的第二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碎石基层在贴近所述人行道结构一侧设有第二平缘石,所述砾石基层上侧设有第三平缘石;所述设施带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二混凝土后戗与第三混凝土后戗,位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后戗后方的立缘石,以及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后戗与第三混凝土后戗之间填充的种植土层;所述泄水结构包括贴近立缘石的收水井,以及位于收水井井口的截污篮,所述收水井包括井壁,以及位于井壁下侧的井座基础,所述井壁开有泄水孔,依次穿过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下侧的横向集水管连接于所述泄水孔,所述横向集水管前端与所述纵向集水管连通。上述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还包括:位于泄水结构一侧的机动车道。所述井壁在井口位置设有安装座,所述截污挂篮卡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三平缘石与立缘石上表面相平,所述第二混凝土后戗的上表面与第三混凝土后戗的上表面均低于立缘石上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面结构,通过设置人行道结构及泄水结构,便于人行道上的雨水快速下渗,并通过纵向集水管收集雨水,最终导入至收水井内,具有较强的排水功能,能够满足较大降水量时路面的排水需求,避免路面积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素土层,2.灰土层,3.第一平缘石,4.第一混凝土后戗,5.缓冲层,6.透水路砖层,7.水泥砂浆层,8.纵向集水管,9.砾石基层,10.碎石基层,11.第一沥青混凝土层,12.第二沥青混凝土层,13.第二平缘石,14.第三平缘石,15.第二混凝土后戗,16.第三混凝土后戗,17.立缘石,18.种植土层,19.井壁,20.井座基础,21.泄水孔,22.横向集水管,23.安装座,24.截污挂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包括:沿路面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人行道结构、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以及泄水结构,其中,所述人行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素土层1,位于所述素土层上侧的灰土层2,位于所述灰土层一侧的第一平缘石3,位于所述第一平缘石外侧的第一混凝土后戗4,位于所述灰土层上侧的缓冲层5,以及位于缓冲层上侧的透水路砖层6,其中所述第一平缘石下侧与所述素土层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层7,所述素土层下侧埋有纵向集水管8。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层可以由细沙铺成。第一平缘石可以通过水泥砂浆层与素土层粘结。本申请实施的人行道结构,雨水可以由透水路砖透下,依次透过缓冲层,以及灰土层,并最终被素土层中的纵向集水管收集,纵向集水管可以为渗透排水管,能够收集素土层中渗透下的雨水。所述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砾石基层9,位于所述砾石基层上侧的碎石基层10,位于碎石基层上侧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11,以及位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上侧的第二沥青混凝土层12,所述碎石基层在贴近所述人行道结构一侧设有第二平缘石13,所述砾石基层上侧设有第三平缘石14。本申请实施例中,砾石集成可以由砾石铺设,碎石基层可以由碎石铺设。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位于第二沥青混凝土层上侧,第一沥青混凝土层相较于第二沥青混凝土层,其采用的混凝土中砂粒可以具有更小的粒径,以保证路面的平滑。所述设施带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二混凝土后戗15与第三混凝土后戗16,位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后戗后方的立缘石17,以及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后戗与第三混凝土后戗之间填充的种植土层18;本申请实施例中,设施带可以用于放置市政设施,可以在市政设施的周围的种植土层上可以种植植被。所述泄水结构包括贴近立缘石的收水井,以及位于收水井井口的截污篮,所述收水井包括井壁19,以及位于井壁下侧的井座基础20,所述井壁开有泄水孔21,依次穿过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下侧的横向集水管22连接于所述泄水孔,所述横向集水管前端与所述纵向集水管连通。纵向集水管将收集的积水导入横向集水管,横向集水管依次穿过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下侧,并与收水井连接,将积水导入收水井。可选地,上述路面结构还包括:位于泄水结构一侧的机动车道。收水井还可以通过井口收集机动车道路面的积水收集,机动车道路面的积水通过收水井的井口流入收水井内。收水井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道排入河渠,从而最终实现路面排水。所述井壁在井口位置设有安装座23,截污挂篮24卡于所述安装座。收水井在对路面积水进行收集时,由于积水可能携带有树叶等污物,通过设置截污挂篮,能够使得积水携带污物流下时,污物被截污挂篮截留,避免污物进入收水井。可选地,所述第三平缘石与立缘石上表面相平,所述第二混凝土后戗的上表面与第三混凝土后戗的上表面均低于立缘石上表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路面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人行道结构、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以及泄水结构,其中,/n所述人行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素土层,位于所述素土层上侧的灰土层,位于所述灰土层一侧的第一平缘石,位于所述第一平缘石外侧的第一混凝土后戗,位于所述灰土层上侧的缓冲层,以及位于缓冲层上侧的透水路砖层,其中所述第一平缘石下侧与所述素土层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层,所述素土层下侧埋有纵向集水管;/n所述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砾石基层,位于所述砾石基层上侧的碎石基层,位于碎石基层上侧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以及位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上侧的第二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碎石基层在贴近所述人行道结构一侧设有第二平缘石,所述砾石基层上侧设有第三平缘石;/n所述设施带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二混凝土后戗与第三混凝土后戗,位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后戗后方的立缘石,以及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后戗与第三混凝土后戗之间填充的种植土层;/n所述泄水结构包括贴近立缘石的收水井,以及位于收水井井口的截污篮,所述收水井包括井壁,以及位于井壁下侧的井座基础,所述井壁开有泄水孔,依次穿过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下侧的横向集水管连接于所述泄水孔,所述横向集水管前端与所述纵向集水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排水功能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路面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人行道结构、非机动车道结构、设施带结构以及泄水结构,其中,
所述人行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素土层,位于所述素土层上侧的灰土层,位于所述灰土层一侧的第一平缘石,位于所述第一平缘石外侧的第一混凝土后戗,位于所述灰土层上侧的缓冲层,以及位于缓冲层上侧的透水路砖层,其中所述第一平缘石下侧与所述素土层之间填充有水泥砂浆层,所述素土层下侧埋有纵向集水管;
所述非机动车道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砾石基层,位于所述砾石基层上侧的碎石基层,位于碎石基层上侧的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以及位于第一沥青混凝土层上侧的第二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碎石基层在贴近所述人行道结构一侧设有第二平缘石,所述砾石基层上侧设有第三平缘石;
所述设施带结构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二混凝土后戗与第三混凝土后戗,位于所述第三混凝土后戗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路建源建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