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68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0
一种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例如一种兼容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通过引入压控振荡器、倍频器、第一级分频器、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等,实现了同一套频率源产生具有第一输出频率的信号和具有第二输出频率的信号两个频段信号的功能,例如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容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例如一种兼容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
技术介绍
频率源技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很大的先进电路技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雷达、导航、通信、空间电子技术及仪器、仪表等的性能指标。具体地,频率源是用来提供各种信号的电子设备,频率源一般包括自激振荡源和合成频率源。合成频率源按其构成方式又可以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能够产生多种频段的频率源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例如一种兼容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下面具体说明。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包括压控振荡器、倍频器、第一级分频器、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响应于控制电压,输出具有初始频率的信号;所述倍频器与所述压控振荡器连接,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具有初始频率的信号进行倍频以得到具有第一输出频率的信号,并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容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控振荡器、倍频器、第一级分频器、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鉴频鉴相器、电荷泵和环路滤波器;/n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响应于控制电压,输出频率在6.6GHz~8.44GHz的两路互补方波信号;/n所述倍频器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两路互补方波信号进行三倍频以得到频率在19.8GHz~25.32GHz的两路互补方波信号,并作为所述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的毫米波频段的输出;/n所述第一级分频器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两路互补方波信号进行二分频以得到频率在3.3GHz~4.22GHz的四路方波信号,并作为所述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的C波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容C波段和毫米波频段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控振荡器、倍频器、第一级分频器、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鉴频鉴相器、电荷泵和环路滤波器;
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响应于控制电压,输出频率在6.6GHz~8.44GHz的两路互补方波信号;
所述倍频器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两路互补方波信号进行三倍频以得到频率在19.8GHz~25.32GHz的两路互补方波信号,并作为所述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的毫米波频段的输出;
所述第一级分频器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两路互补方波信号进行二分频以得到频率在3.3GHz~4.22GHz的四路方波信号,并作为所述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的C波段的输出;所述四路方波信号的相位为0°、90°、180°、270°;所述第一级分频器还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其中一路方波信号进行二分频以得到频率在3.3GHz~4.22GHz的方波信号,或者进行三分频以得到频率在2.2GHz~2.81GHz的方波信号,并输出给所述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
所述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用于根据分频比第一控制信号确定分频比,以对从所述第一级分频器接收到的方波信号进行分频,使分频后的方波信号的频率接近参考信号的频率100MHz,并向所述鉴频鉴相器输出分频后的方波信号;
所述鉴频鉴相器用于将由所述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输出的方波信号与所述参考信号进行比较,以产生与这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成比例的脉冲信号;
所述电荷泵用于将所述脉冲信号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差分输出;
所述环路滤波器用于对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滤波,以输出给所述压控振荡器,作为所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


2.一种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控振荡器、倍频器、第一级分频器、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
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响应于控制电压,输出具有初始频率的信号;
所述倍频器与所述压控振荡器连接,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具有初始频率的信号进行倍频以得到具有第一输出频率的信号,并作为所述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的第一输出;
所述第一级分频器与所述压控振荡器连接,用于对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具有初始频率的信号进行分频以得到具有第二输出频率的信号,并作为所述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的第二输出;
所述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与所述第一级分频器连接,用于根据分频比第一控制信号确定分频比,以对从所述具有第二输出频率的信号进行分频,使分频后的方波信号的频率接近参考信号的频率,并向所述鉴频鉴相器输出分频后的信号;
所述鉴频鉴相器与所述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连接,用于将由所述第二级可编程分频器输出的信号与所述参考信号进行比较,以产生与这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成比例的脉冲信号;
所述电荷泵用于将所述脉冲信号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差分输出给所述压控振荡器,以作为所述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电荷泵和压控振荡器之间的环路滤波器;所述电荷泵将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压控振荡器前,所述环路滤波器先对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滤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频率为6.6GHz~8.44GHz,所述第一输出频率为19.8GHz~25.32GHz,所述第二输出频率为3.3GHz~4.22GHz;所述参考信号的频率为100MHz;
所述倍频器为三倍的倍频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振荡器包括压控振荡电路VCO_TOP、与非门NAND1、与非门NAND2、反相器INV1和反相器INV2;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VCO_TOP用于通过其VCVAR端接收控制电压VC_VCO,并产生两路互补方波信号,以通过其VO+和VO-端进行输出;所述与非门NAND1的输入端与所述压控振荡电路VCO_TOP的VO+端连接,所述与非门NAND1的输出端与所述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非门NAND2的输入端与所述压控振荡电路VCO_TOP的VO-端连接,所述与非门NAND2的输出端与所述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VCO_TOP的VO+和VO-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级分频器连接,以向所述第一级分频器输出两路互补方波信号;所述反相器INV1和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与所述倍频器连接,以向所述倍频器输出两路互补方波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本振锁相频率综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倍频器包括晶体管M1、晶体管M2、晶体管M3、晶体管M4、晶体管M5、晶体管M6、晶体管M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
所述晶体管M1的控制极通过一电阻接收信号VBISS,所述晶体管M1的第二极接地,第一极与晶体管M2的第二极连接;晶体管M2的控制极与晶体管M3的第一极连接,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晶体管M3的控制极连接,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晶体管M1的第一极连接;晶体管M2的第一极还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和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M3的第一极连接;晶体管M2的第一极还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与晶体管M3的另一端连接;
晶体管M2的第一极还与晶体管M4的第一极连接;晶体管M4的控制极与所述压控振荡器连接,接收所述压控振荡器的一路方波信号;晶体管M4的第二极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晶体管M3的第一极还与晶体管M5的第一极连接;晶体管M5的控制极与所述压控振荡器连接,接收所述压控振荡器的另一路方波信号;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所述晶体管M4的第二极连接;
晶体管M2的第一极还与晶体管M6的控制连接,晶体管M6的第二极接地,晶体管M6的第一极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接工作电压;晶体管M6的第一极还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输出一路方波信号;晶体管M3的第一极还与晶体管M7的控制连接,晶体管M7的第二极接地,晶体管M7的第一极与电感L4的一端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接工作电压;晶体管M7的第一极还与电容C4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亮周丕增郑士源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