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62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由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按照小提花组织编织而成,正面表面为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反正表面为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普通涤纶半消光DTY具有不同的颜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正面采用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反面采用普通涤纶半消光DTY,将所制备的提花面料在染色时对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采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采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可以实现对不同原料进行染色使得成品花纹艳丽,图案纹理更为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是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
技术介绍
传统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是采用两种染色后的色丝进行交织,采用两种颜色的色丝进行编织时,不仅织造效率低、损耗大,而且当深色与浅色色丝进行编织时,成品面料在高温熨烫时容易将深色裉色沾到浅色的色丝上,造成花纹不清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由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按照小提花组织编织而成,正面表面为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反正表面为普通涤纶半消光DTY;所述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所述普通涤纶半消光DTY具有不同的颜色。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小提花面料采用12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为第一成圈系统、第二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由4针道的上针盘和4针道的下针筒编织而成;在第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在第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在第三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在第四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在第五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在第六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在第七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在第八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在第九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在第十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成圈、浮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在第十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浮圈、成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在第十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所述第一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是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第二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为普通涤纶半消光DTY。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的规格为75D/72F。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普通涤纶半消光DTY的规格为75D/72F。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制备的提花面料中,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表面具有阳离子染料,普通涤纶半消光DTY表面具有分散染料。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所述普通涤纶半消光DTY纤维表面附着有抗菌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正面采用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反面采用普通涤纶半消光DTY,将所制备的提花面料在染色时对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采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采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可以实现对不同原料进行染色使得成品花纹艳丽,图案纹理更为清晰。附图说明图1-1是第一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2是第二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3是第三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4是第四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5是第五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6是第六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7是第七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8是第八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9是第九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10是第十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11是第十一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图1-12是第十二成圈系统中纱线的编织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结合图1-1至图1-12,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采用12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为第一成圈系统、第二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由4针道的上针盘和4针道的下针筒编织而成。如图1-1中所示的,在第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如图1-2中所示的,在第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如图1-3中所示的,在第三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如图1-4中所示的,在第四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如图1-5中所示的,在第五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如图1-6中所示的,在第六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如图1-7中所示的,在第七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如图1-8中所示的,在第八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如图1-9中所示的,在第九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如图1-10中所示的,在第十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成圈、浮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如图1-11中所示的,在第十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浮圈、成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如图1-12中所示的,在第十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并且在第一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是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第二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所使用的原料为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阳离子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由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按照小提花组织编织而成,正面表面为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反正表面为普通涤纶半消光DTY;所述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所述普通涤纶半消光DTY具有不同的颜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由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普通涤纶半消光DTY采用双面针织大圆机按照小提花组织编织而成,正面表面为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反正表面为普通涤纶半消光DTY;所述阳离子改性涤纶长丝DTY与所述普通涤纶半消光DTY具有不同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双面双色小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提花面料采用12个成圈系统进行编织,为第一成圈系统、第二成圈系统、第三成圈系统、第四成圈系统、第五成圈系统、第六成圈系统、第七成圈系统、第八成圈系统、第九成圈系统、第十成圈系统、第十一成圈系统、第十二成圈系统;由4针道的上针盘和4针道的下针筒编织而成;
在第一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二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三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四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五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六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下针依次为集圈、成圈、成圈、成圈;
在第七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下针依次为浮圈、浮圈、浮圈、浮圈;
在第八成圈系统中,上针依次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领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