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443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下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内部设有对污水进行初次泥水分离的第一反应室,所述第一部分内部还设有对经过第一反应室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泥水分离的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室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外侧的进水端,所述第二部分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外侧的出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安装移动灵活方便,装置的易损件少,耗材少,进水时悬浮物浓度:≦1000mg/l,出水悬浮物浓度≦10mg/l;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高达99.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环境污染是日益严峻的问题,其中污水处理是众多环境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污水中含有泥沙、粘土、铁锈、悬浮物、藻类、生物粘泥、腐蚀产物、大分子细菌、有机物及其它微小颗粒等杂质,如果污水不能被完全净化就直接排放,会重新进入到地球的水循环系统中,破坏生态环境之外,污水也会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利用格栅或过滤器对污水进行初步净化是大多数污水处理的必要步骤,现有技术采用简单的过滤装置对污水过滤难免出现堵塞且不便于清理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可以快速、高效的处理污水,且不会产生堵塞现象。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部分和设置在下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内部设有对污水进行初次泥水分离的第一反应室,所述第一部分内部还设有对经过第一反应室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泥水分离的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室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外侧的进水端,所述第二部分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外侧的出水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包括使得进入第一反应室内的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室中轴线自下而上呈螺旋式上升的搅拌器。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为上大下小且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桶状结构的中段自上而下均匀变小。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应室与第一反应室具有相同的中轴线,第二反应室设置在外侧,第一反应室设置在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呈桶状且与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具有相同的中轴线,所述第二部分呈锥状。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二反应室侧壁上的第一拉杆,所述第一反应室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二反应室侧壁上的第一撑杆。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应室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侧壁的固定槽钢,所述第二反应室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侧壁的第二撑杆。优选的,所述第二部分底部设有排污口。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有多个支脚,不同支脚之间设有斜撑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格栅或过滤器对污水进行初步净化,容易造成堵塞;本技术通过同轴设置的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内搅拌器的作用下,污水自下而上呈螺旋式上升,污水中的颗粒物回水的离心力不同,颗粒物被甩至器壁,在重力作用下沉入第二部分,聚集形成污泥,第二部分底部设有排污口,可以在设备运行中排泥,不必关闭污水的进水泵,在排泥时,将排污口的蝶阀缓慢开启,先流出的是泥水,接着是浊水,最后是清水,清水流出的同时清洗了蝶阀阀体衬胶,有效避免蝶阀关闭漏水,安全性高,从第一反应室分离出来的清液从顶部流入第二反应室,在第二反应室内自然沉降,清水从出水端溢流排出。2、本技术的去除效果高于传统滤池,由于装置内部无过滤网,不存在滤网被污物堵塞现象,使系统阻力增大,过流量不足,导系统水头损失不平衡等问题,无需定期反冲洗,保护水系统安全运行,相对常规过滤式反应器有着明显的优势。3、排泥时打开排污口,依靠净水压力排泥,省水省电,节省能源。4、本技术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安装移动灵活方便,装置的易损件少,耗材少,运行维护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定时排泥,自动化程度高,进水时悬浮物浓度:≦1000mg/l,出水悬浮物浓度≦10mg/l;去除率:悬浮物去除率高达99.00%。附图说明图1是沉淀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沉淀装置侧视图;图3是沉淀装置俯视图。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0-装置本体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排污口14-支脚15-斜撑杆20-第一反应室21-第一拉杆22-第一撑杆30-第二反应室31-固定槽钢32-第二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部分11和设置在下方的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内部设有对污水进行初次泥水分离的第一反应室20,所述第一部分11内部还设有对经过第一反应室20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泥水分离的第二反应室30,所述第一反应室20与第二反应室3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室20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外侧的进水端40,所述第二部分30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外侧的出水端50。所述第一反应室20包括使得进入第一反应室20内的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室20中轴线自下而上呈螺旋式上升的搅拌器,本技术的搅拌器为现有常规的搅拌器。所述第一反应室20为上大下小且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桶状结构的中段自上而下均匀变小。所述第二反应室30与第一反应室20具有相同的中轴线,第二反应室30设置在外侧,第一反应室20设置在内侧。所述第一部分11呈桶状且与第二反应室30、第一反应室20具有相同的中轴线,所述第二部分12呈锥状。所述第一反应室20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二反应室30侧壁上的第一拉杆21,所述第一反应室20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二反应室30侧壁上的第一撑杆22。所述第二反应室30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侧壁的固定槽钢31,所述第二反应室30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侧壁的第二撑杆32。所述第二部分12底部设有排污口13。所述装置本体10底部设有多个支脚14,不同支脚14之间设有斜撑杆15。本技术沉淀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进水端40前端设置管道混合器用以投加絮凝剂,投加过絮凝剂的废水经管混合器混合后从进水端40进入第一反应室20底部,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自下而上呈螺旋式上升,由于颗粒物回水的离心力不同,颗粒物被甩至器壁,在重力作用下沉入第二部分12,第一反应室20为上大下小且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桶状结构的中段自上而下均匀变小,以去除不同粒径颗粒物,提高处理效率;第一反应室20出水溢流至第二反应室30,由于水流方向的改变,动能消减,污染物在该区域自然沉降,清水从出水端50溢流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0),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部分(11)和设置在下方的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内部设有对污水进行初次泥水分离的第一反应室(20),所述第一部分(11)内部还设有对经过第一反应室(20)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泥水分离的第二反应室(30),所述第一反应室(20)与第二反应室(3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室(20)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外侧的进水端(40),所述第二部分(12)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外侧的出水端(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0),所述装置本体(10)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部分(11)和设置在下方的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内部设有对污水进行初次泥水分离的第一反应室(20),所述第一部分(11)内部还设有对经过第一反应室(20)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泥水分离的第二反应室(30),所述第一反应室(20)与第二反应室(3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室(20)底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外侧的进水端(40),所述第二部分(12)顶部设有延伸至第一部分(11)外侧的出水端(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室(20)包括使得进入第一反应室(20)内的污水沿着第一反应室(20)中轴线自下而上呈螺旋式上升的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室(20)为上大下小且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桶状结构的中段自上而下均匀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室(30)与第一反应室(20)具有相同的中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玮徐陆培孙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轻建设安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弗莱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