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914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包括液氨输送装置、氨水制备装置、浓氨水储存罐、闪蒸系统、稀氨水储存罐以及尾气吸收系统,液氨输送装置连接于氨水制备装置,氨水制备装置至浓氨水储存罐,浓氨水储存罐连接至闪蒸系统,闪蒸系统与稀氨水储存罐连接,稀氨水储存罐与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氨水制备装置、浓氨水储存罐、闪蒸系统以及稀氨水储存罐均与尾气吸收系统连接,尾气吸收系统连接至氨水制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创造性将液氨分解储存,规避了液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护了人身与财产安全,且整个系统实现了零排放,科学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
本技术属于液氨储存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
技术介绍
液氨是重大危险源,现有液氨储罐往往具有极大安全隐患,一旦液氨储存量超过储罐容积的85%则极易发生超压泄漏爆炸事故,危害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且在生产巡检与设备检修过程中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因空间受限而窒息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以将液氨分解成氨气与氨水,氨水用于重新制备,氨气可进行回收或者再利用,实现整个系统的零排放,为液氨的储存增加了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包括液氨输送装置、氨水制备装置、浓氨水储存罐、闪蒸系统、稀氨水储存罐以及尾气吸收系统,所述液氨输送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所述氨水制备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浓氨水储存罐连接,所述浓氨水储存罐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闪蒸系统连接,所述闪蒸系统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稀氨水储存罐连接,所述稀氨水储存罐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所述氨水制备装置、所述浓氨水储存罐、所述闪蒸系统以及所述稀氨水储存罐的顶部均通过第六管道连接至所述尾气吸收系统,所述尾气吸收系统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通过第七管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稀氨水储存罐与所述浓氨水储存罐均并联设置2个。进一步地,所述氨水制备装置上还设有循环水进管与循环水出管,所述尾气吸收装置上设有进水管。进一步地,所述闪蒸系统包括一级闪蒸加热器、一级闪蒸罐、二级闪蒸加热器、二级闪蒸罐、氨水冷却器以及氨气缓冲罐,第三管道连接至所述一级闪蒸加热器,所述一级闪蒸加热器通过第八管道与所述一级闪蒸罐连接,所述一级闪蒸罐的底部通过第九管道与所述二级闪蒸加热器连接,所述二级闪蒸加热器通过第十管道与所述二级闪蒸罐连接,所述二级闪蒸罐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稀氨水储存罐连接,所述一级闪蒸罐与所述二级闪蒸罐的顶部均通过第十一管道与所述氨气缓冲罐连接。进一步地,第八管道以及第十管道上均设有阀门,第三管道与第九管道上均有氨水输送泵,第四管道上设有氨水冷却器。进一步地,第十一管道上设有管道加热器,所述管道加热器上设有蒸汽进口与冷凝水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氨气缓冲罐上还设有氨气泄漏报警器,氨气缓冲罐与氨气使用终端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通过氨水制备装置直接制备为氨水储存,氨水储存不是重大危险源,创造性的将液氨分解储存,规避了液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护了人身与财产安全,同时系统中设有氨气泄漏报警器,方便发现安全隐患,且整个系统实现了零排放,科学环保。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的流程图;图2为图1中闪蒸系统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第三管道;4、第四管道;5、第五管道;6、第六管道;7、第七管道;8、第八管道;9、第九管道;10、第十管道;11、第十一管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液氨输送装置、氨水制备装置、浓氨水储存罐、闪蒸系统、稀氨水储存罐以及尾气吸收系统,闪蒸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一级闪蒸加热器、一级闪蒸罐、二级闪蒸加热器、二级闪蒸罐、氨水冷却器、管道过热器、氨气缓冲罐以及氨气使用终端,液氨输送装置一般为液氨槽车,液氨槽车到达厂区后将液氨通过第一管道1输送至氨水制备装置,氨水制备装置上设有循环水进管与循环水出管,循环水通过循环水进管进入,通过循环水出管流出,目的是对该氨水制备装置进行冷却,氨水制备装置通过第二管道2连接至浓氨水储存罐,浓氨水储存罐一般并联设置多个备用罐。浓氨水储存罐通过第三管道3与一级闪蒸加热器连接,第三管道3上设有氨水输送泵输送氨水,同时蒸汽通过蒸汽进口进入一级闪蒸加热器对氨水进行提浓,提浓后的氨水通过第八管道8进入一级闪蒸罐,在一级闪蒸罐中气相与液相相互分离,其中液相氨水在一级闪蒸罐的底部,且通过第九管道9进入二级闪蒸加热器,气相氨气在一级闪蒸罐的顶部,且通过第十一管道11进入氨气缓冲罐,第九管道9上也设置有氨水输送泵负责输送经一级闪蒸罐提浓后的氨水,同时蒸汽通过蒸汽进口进入二级闪蒸加热器进行二次提浓,二次提浓后的氨水经二级闪蒸加热器闪蒸后通过第十管道10进入二级闪蒸罐,经二级闪蒸罐分离出的氨气在顶部通过第十一管道11进入氨气缓冲罐,分离出的稀氨水浓度小于10%,且在二级闪蒸罐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4经氨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稀氨水储存罐,第四管道4上设有氨水冷却器,稀氨水储存罐通常设置多个备用,罐内的稀氨水通过第五管道5返回氨水制备装置再次制备氨水循环利用,第十一管道11上还设有管道加热器,管道加热器上设有蒸汽进口与冷凝水出口,外界蒸汽通过蒸汽进口进入管道加热器,与第十一管道11内的氨气进行换热,产生的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排出,换热后的氨气进入氨气缓冲罐,氨气缓冲罐中的氨气去往氨气使用终端以供业主使用或进入尾气吸收系统,氨气缓冲罐上还设有氨气泄漏报警器以对氨气管道的泄漏情况进行检测,方便检修同时保证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闪蒸浓缩不仅能满足工艺需要,还能降低氨水的储存浓度,提升安全性,减少冷冻盐水耗量。氨水制备装置、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输送装置、氨水制备装置、浓氨水储存罐、闪蒸系统、稀氨水储存罐以及尾气吸收系统,所述液氨输送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所述氨水制备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浓氨水储存罐连接,所述浓氨水储存罐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闪蒸系统连接,所述闪蒸系统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稀氨水储存罐连接,所述稀氨水储存罐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所述氨水制备装置、所述浓氨水储存罐、所述闪蒸系统以及所述稀氨水储存罐的顶部均通过第六管道连接至所述尾气吸收系统,所述尾气吸收系统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通过第七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输送装置、氨水制备装置、浓氨水储存罐、闪蒸系统、稀氨水储存罐以及尾气吸收系统,所述液氨输送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所述氨水制备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浓氨水储存罐连接,所述浓氨水储存罐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闪蒸系统连接,所述闪蒸系统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稀氨水储存罐连接,所述稀氨水储存罐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所述氨水制备装置、所述浓氨水储存罐、所述闪蒸系统以及所述稀氨水储存罐的顶部均通过第六管道连接至所述尾气吸收系统,所述尾气吸收系统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通过第七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氨水储存罐与所述浓氨水储存罐均并联设置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上还设有循环水进管与循环水出管,所述尾气吸收系统上设有进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液氨重大危险源的氨储存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艳刘新哲
申请(专利权)人:锦益创典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