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35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涉及压力容器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接头本体和密封圈,接头本体呈筒状且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接头本体的一端设有环形安装槽,安装槽设于接头本体内、外侧壁之间,安装槽用于容置气瓶内胆的瓶口并与气瓶内胆的瓶口的内外侧壁均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密封圈套设在接头本体内壁上,密封圈能够用于与对接部件密封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增强了与复合气瓶内胆的安装强度和安装稳定性,减小了复合气瓶的瓶口的变形,密封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燃油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能源及环境危机日益明显,使用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的天然气资源对我国汽车行业以及整个工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天然气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中,燃料多以压缩气体的方式存储于气瓶中。在我国,现阶段广泛使用的气瓶主要是合金内胆气瓶,而在国际上,塑料内胆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由于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抗冲击性能优越和抗疲劳性能好等优势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主流。塑料内胆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纤维层(复合材料缠绕层),内层为塑料内胆。塑料内胆的强度和刚度较小,故塑料内胆全缠绕复合气瓶一般采用金属接头。金属接头与塑料内胆全缠绕复合气瓶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塑料内胆和金属接头材质不同易分层而产生泄漏;传统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无瓶口双层支撑结构,连接强度较低,复合气瓶充放气时直接对内胆的瓶口造成冲击,复合气瓶的瓶口处易产生变形,气密性较差,容易产生气体泄漏;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与对接部件之间直接通过螺纹等方式连接,没有密封结构,密封性能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安装强度和安装的稳定性,能够减小复合气瓶的瓶口处的变形,密封性能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密封圈,所述接头本体呈筒状且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接头本体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置气瓶内胆的瓶口并与所述气瓶内胆的瓶口的内外侧壁均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接头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密封圈能够用于与所述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的对接部件密封接触。优选的,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安装座和连接头,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连接头均呈筒状,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连通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安装槽。优选的,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安装槽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沿所述安装座的径向方向向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延伸,所述安装环用于与所述气瓶内胆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远离所述连接头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凸起。优选的,所述安装环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壁相接,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接,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与所述气瓶内胆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缠绕纤维层。优选的,所述连接头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环形且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套设在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与所述安装座的外径相同。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内部安装筒、中间安装筒和外部安装筒,所述内部安装筒用于套设在所述中间安装筒内并与所述中间安装筒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中间安装筒用于套设在所述外部安装筒内并与所述外部安装筒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内部安装筒用于与所述连接头连通,所述中间安装筒和所述内部安装筒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端的端面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壁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内部安装筒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连接头的端面用于与所述内部安装筒的端面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数量相同,各所述第一安装孔与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共线,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侧壁上设有螺纹。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在接头本体上设置了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与气瓶内胆的瓶口相匹配,安装时将气瓶内胆的瓶口嵌入至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内外侧壁分别与气瓶内胆的瓶口的内外侧壁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即气瓶内胆瓶口的内外两个侧壁上均进行了密封,此双层密封的结构增大了密封面积并对气瓶内胆瓶口的内外两侧均具有支撑作用,增强了安装强度和安装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小充放气时气流对复合气瓶瓶口的冲击,从而减缓复合气瓶瓶口变形,有利于减少漏气现象的发生,且结构和加工工艺简单;密封圈套设在接头本体的内壁上,密封圈能够用于与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的对接部件密封接触,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与阀门或气管等外部对接部件连接时,对接部件能够压紧密封圈实现密封效果,提高了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与外部对接部件的气密性,有效地减小了气体泄漏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1-接头本体,101-通孔,102-安装槽,2-气瓶内胆,3-安装座,301-安装环,302-第一安装面,303-第二安装面,304-第一安装孔,305-内部安装筒,306-中间安装筒,307-外部安装筒,4-连接头,401-第一连接部,402-第二连接部,403-第二安装孔,5-密封圈,6-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安装强度和安装的稳定性,能够减小复合气瓶的瓶口处的变形,密封性能好。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100,包括接头本体1和密封圈5,接头本体1呈筒状且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101,接头本体1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安装槽102,安装槽102设于接头本体1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安装槽102用于容置气瓶内胆2的瓶口并与气瓶内胆2的瓶口的内外侧壁均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安装时将气瓶内胆2的瓶口嵌入至安装槽102内,安装槽102的内外侧壁分别与气瓶内胆2的瓶口的内外侧壁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即气瓶内胆2的瓶口的内外两个侧壁上均进行了密封,此双层密封的结构增大了密封面积并对气瓶内胆2的瓶口的内外两侧均具有支撑作用,增强了安装强度和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和密封圈,所述接头本体呈筒状且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接头本体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置气瓶内胆的瓶口并与所述气瓶内胆的瓶口的内外侧壁均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接头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密封圈能够用于与所述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的对接部件密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和密封圈,所述接头本体呈筒状且设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接头本体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置气瓶内胆的瓶口并与所述气瓶内胆的瓶口的内外侧壁均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接头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密封圈能够用于与所述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的对接部件密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安装座和连接头,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连接头均呈筒状,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连通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安装槽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沿所述安装座的径向方向向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延伸,所述安装环用于与所述气瓶内胆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远离所述连接头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壁相接,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接,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与所述气瓶内胆密封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缠绕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内胆复合气瓶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乔国王鹏程祖磊张骞张桂明王华毕李德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