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95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由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隔为筛出腔、搅拌腔及设备腔,所述筛出腔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筛滚筒,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动力端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与所述筛滚筒的右端连接,所述搅拌腔的左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设备腔的下壁上表面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动力端与所述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贯穿所述设备腔的上壁,所述搅拌腔的右端且在所述机体的右壁上贯穿连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左端贯穿所述设备腔,确保在修复过程中土壤处于分散状态,使得土壤与药剂充分接触,保证土壤内部得到良好的改良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领域为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中国现有耕地有近1/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土壤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有可能引起农产品中所含的污染物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土壤改良修复大致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几类方法,目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缺少对于土壤内较大土块的打散功能及较大石块的筛选功能,且多数修复设备在修复过程中难以确保土壤处于分散状态,造成被修复土壤不能与药剂充分接触,使得土壤内部不能得到良好的改良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缺少对于土壤内较大土块的打散功能及较大石块的筛选功能,且多数修复设备在修复过程中难以确保土壤处于分散状态,造成被修复土壤不能与药剂充分接触,使得土壤内部不能得到良好的改良修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由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隔为筛出腔、搅拌腔及设备腔,所述筛出腔的左右两壁分别贯穿连通连接有进料口及石块排出口,所述筛出腔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筛滚筒,所述筛滚筒的右端设有齿轮,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动力端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与所述筛滚筒的右端连接,所述齿轮贯穿所述机体的上壁,所述搅拌腔的左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螺旋,所述搅拌轴的左端贯穿所述搅拌腔的左壁与所述机体的左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左端且在机体左壁的右方及搅拌腔左壁的左方设有皮带轮,所述设备腔的下壁上表面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动力端与所述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贯穿所述设备腔的上壁,所述设备腔的上壁开设有供皮带穿过的皮带口,所述搅拌腔的左端且在所述机体的左壁上设有药液腔,所述药液腔的左右两壁依次贯穿连通连接有加注口及慢速出药口,所述搅拌腔的右端且在所述机体的右壁上贯穿连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左端贯穿所述设备腔。优选的,所述筛出腔为左右开放设置的圆柱状金属桶,所述筛出腔呈倾斜放置。优选的,所述筛滚筒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轴承,所述筛滚筒的侧表面均匀覆盖有筛网。优选的,所述搅拌腔为圆柱形状的腔体,所述搅拌腔的上端开设有窗口。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右端且在所述一号电机的上方设有防护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采用机体内部分别设置筛出腔、搅拌腔及设备腔的设计,使得设备对进入设备的土壤依次进行土块石块的筛出,经过筛选的土壤添加药液进行搅拌,且整个过程不会对设备腔内的机械机构造成损坏,增加土块石块的筛出机构,使得土壤成分更加纯净,不会以为石块带来其他设备的损坏,设备增加对于土壤内较大土块的打散功能及较大石块的筛选功能,确保设备在修复过程中土壤处于分散状态,使得被修复土壤与药剂充分接触,保证土壤内部得到良好的改良修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右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A-A视向结构剖视图;图中:1-机体、2-筛出腔、3-搅拌腔、4-设备腔、5-进料口、6-石块排出口、7-筛滚筒、8-齿轮、9-一号电机、10-搅拌轴、11-搅拌螺旋、12-皮带轮、13-二号电机、14-皮带、15-皮带口、16-药液腔、17-加注口、18-慢速出药口、19-出料口、20-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内部由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隔为筛出腔2、搅拌腔3及设备腔4,所述筛出腔2的左右两壁分别贯穿连通连接有进料口5及石块排出口6,通过进料口5将需要修复的土壤添加到设备内部,筛选出来的石块通过石块排出口6排出,所述筛出腔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筛滚筒7,通过筛滚筒7的旋转对土块石块进行筛出,所述筛滚筒7的右端设有齿轮8,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一号电机9,为筛滚筒提供动力,所述一号电机9的动力端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8与所述筛滚筒7的右端连接,所述齿轮8贯穿所述机体1的上壁,所述搅拌腔3的左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0,所述搅拌轴10上设有搅拌螺旋11,通过搅拌轴10的旋转带动搅拌螺旋11对土壤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轴10的左端贯穿所述搅拌腔3的左壁与所述机体1的左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10的左端且在机体1左壁的右方及搅拌腔3左壁的左方设有皮带轮12,通过皮带轮12与皮带14将二号电机13的东i传递到搅拌轴10上,所述设备腔4的下壁上表面设有二号电机13,所述二号电机13的动力端与所述皮带轮12之间连接有皮带14,所述皮带14贯穿所述设备腔4的上壁,所述设备腔4的上壁开设有供皮带14穿过的皮带口15,所述搅拌腔3的左端且在所述机体1的左壁上设有药液腔16,储存药液,所述药液腔16的左右两壁依次贯穿连通连接有加注口17及慢速出药口18,所述搅拌腔3的右端且在所述机体1的右壁上贯穿连通连接有出料口19,所述出料口19的左端贯穿所述设备腔4。具体而言,所述筛出腔2为左右开放设置的圆柱状金属桶,所述筛出腔2呈倾斜放置,依靠土壤自身重力使得土壤能向右滑动并进行筛选。具体而言,所述筛滚筒7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轴承,所述筛滚筒7的侧表面均匀覆盖有筛网20,通过筛网20对土壤中的土块及石块进行筛出。具体而言,所述搅拌腔3为圆柱形状的腔体,所述搅拌腔3的上端开设有窗口,保证土壤的搅拌均匀及排出顺畅。具体而言,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右端且在所述一号电机9的上方设有防护罩,保护一号电机9并防止对工作人员的伤害。工作原理:本技术采用机体1内部分别设置筛出腔2、搅拌腔3及设备腔4的设计,使得设备对进入设备的土壤依次进行土块石块的筛出,经过筛选的土壤添加药液进行搅拌,且整个过程不会对设备腔内的机械机构造成损坏,使用时,提前通过加注口17对药液腔16内进行药液的加注,随后开启设备,通过进料口5将需要修复的土壤加入到筛出腔2内,筛滚筒7在一号电机9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对土壤内的土块及石块进行筛出,筛选出来的土块及石块通过石块排出口6排出,筛选合格的土壤掉落到搅拌腔3内,搅拌轴10在二号电机13的带动下使得搅拌螺旋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由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隔为筛出腔(2)、搅拌腔(3)及设备腔(4),所述筛出腔(2)的左右两壁分别贯穿连通连接有进料口(5)及石块排出口(6),所述筛出腔(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筛滚筒(7),所述筛滚筒(7)的右端设有齿轮(8),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一号电机(9),所述一号电机(9)的动力端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8)与所述筛滚筒(7)的右端连接,所述齿轮(8)贯穿所述机体(1)的上壁,所述搅拌腔(3)的左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0),所述搅拌轴(10)上设有搅拌螺旋(11),所述搅拌轴(10)的左端贯穿所述搅拌腔(3)的左壁与所述机体(1)的左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10)的左端且在机体(1)左壁的右方及搅拌腔(3)左壁的左方设有皮带轮(12),所述设备腔(4)的下壁上表面设有二号电机(13),所述二号电机(13)的动力端与所述皮带轮(12)之间连接有皮带(14),所述皮带(14)贯穿所述设备腔(4)的上壁,所述设备腔(4)的上壁开设有供皮带(14)穿过的皮带口(15),所述搅拌腔(3)的左端且在所述机体(1)的左壁上设有药液腔(16),所述药液腔(16)的左右两壁依次贯穿连通连接有加注口(17)及慢速出药口(18),所述搅拌腔(3)的右端且在所述机体(1)的右壁上贯穿连通连接有出料口(19),所述出料口(19)的左端贯穿所述设备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改良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由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隔为筛出腔(2)、搅拌腔(3)及设备腔(4),所述筛出腔(2)的左右两壁分别贯穿连通连接有进料口(5)及石块排出口(6),所述筛出腔(2)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筛滚筒(7),所述筛滚筒(7)的右端设有齿轮(8),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右端设有一号电机(9),所述一号电机(9)的动力端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8)与所述筛滚筒(7)的右端连接,所述齿轮(8)贯穿所述机体(1)的上壁,所述搅拌腔(3)的左右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轴(10),所述搅拌轴(10)上设有搅拌螺旋(11),所述搅拌轴(10)的左端贯穿所述搅拌腔(3)的左壁与所述机体(1)的左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10)的左端且在机体(1)左壁的右方及搅拌腔(3)左壁的左方设有皮带轮(12),所述设备腔(4)的下壁上表面设有二号电机(13),所述二号电机(13)的动力端与所述皮带轮(12)之间连接有皮带(14),所述皮带(14)贯穿所述设备腔(4)的上壁,所述设备腔(4)的上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立罗宏林董春雨董新星王凯谭福民何洁李嘉琪任丽娟魏朝霞张乃明张仕颖夏运生苏友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