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77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包括提升装置和对称设置的两除灰模块,所述除灰模块包括外壳、加强圈、刷板和永磁铁,所述加强圈嵌入外壳内,所述刷板固定在外壳一侧,所述永磁铁嵌入外壳内部,两除灰模块通过两永磁铁互相吸附在阳极布两侧;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支架、转轴和拉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拉线绕设在转轴上,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加强圈上,转动转轴,拉线拉动除灰模块沿阳极布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灰工具能适应阳极跨度大的静电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属于静电除尘器

技术介绍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提出了柔性电极湿式电除尘技术的概念,2003年美国Croll-Reynolds、FirstEnergy、SouthernEnvironmental公司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共同研究制作出第一台实验装置。我国最早由山东大学和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共同研发,开始了柔性绝缘疏水纤维织物用于湿式除尘器的研究工作,并于2012年在益阳300MW燃煤机组中完成首次工业化应用。湿式除尘器中柔性阳极由耐腐蚀性优良的柔性绝缘疏水纤维织物通过润湿使其导电,可以形成水膜,并靠重力自流向下与烟气分离,柔性织物材料作为收尘极布置成方形孔道(立式布置),烟气沿孔道流过。原理是柔性绝缘疏水纤维本身的结构特性,有利于表面形成均匀水膜,利用从烟气中收集的酸液带出灰,实现自清灰。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只依靠水膜自流冲洗柔性布上的灰尘,粉尘冲洗动力不足,运行时间长会造成阳极柔性布表面聚集灰尘较多,虽然上部设计有阴极冲洗水系统,但是由于阳极方形孔道较小,阳极布整体跨度较大,以及流场等原因,阴极冲洗水同样无法将阳极布上面的积灰冲洗干净,长时间运行后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阳极布表面聚集较多灰尘并形成板结,最终导致阳极导电性大幅降低从而影响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操作且移动跨度大的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包括提升装置和对称设置的两除灰模块,所述除灰模块包括外壳、加强圈、刷板和永磁铁,所述加强圈嵌入外壳内,所述刷板固定在外壳一侧,所述永磁铁嵌入外壳内部,两除灰模块通过两永磁铁互相吸附在阳极布两侧;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支架、转轴和拉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拉线绕设在转轴上,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加强圈上,转动转轴,拉线拉动除灰模块沿阳极布滑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加强圈上下两端均设有呈“U”字型的拉环,所述拉环伸出外壳。所述拉线与除灰模块的拉环连接。所述提升装置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除灰模块上下两侧,且呈对称布置,两提升装置的拉线分别与除灰模块上下两端的拉环连接。所述转轴一端设有摇把。所述加强圈呈环形,所述永磁铁位于环形的中部。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刷板在与螺栓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螺栓孔后螺接螺母,所述外壳与刷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刷板远离外壳一侧设有刷丝。所述外壳和刷板均呈矩形;所述螺栓孔设有五个,且分别位于外壳的四角和中心位置。所述外壳远离刷板一侧固定有手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两除灰模块内设置永磁铁,两永磁铁极性相反,利用两永磁铁将两除灰模块吸附在阳极布的两侧,再将两提升装置对称设置于除尘器阳极模块的上下两端,上端的提升装置与阳极上框架连接固定,下端的提升装置与阳极下框架连接固定,两提升装置的拉线分别连接在除灰模块上,利用两提升装置拉动除灰模块沿阳极布往返滑动,从而通过除灰模块上的刷丝对阳极布表面进行除尘。本技术利用拉线拉动除灰模块移动,占用空间小,在阳极孔道较小时,也可以移动,同时利用拉线可使得除灰模块的移动跨度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除灰模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刷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阳极布,2-外壳,21-螺栓孔,3-加强圈,31-拉环,4-刷板,41-刷丝,42-螺栓,5-永磁铁,6-手柄,7-支架,8-转轴,81-摇把,9-拉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包括提升装置和对称设置的两除灰模块,两除灰模块对称设置于阳极布1两侧。所述除灰模块包括外壳2和刷板4,所述外壳2为正方形高强度塑料外壳,结合图3所示,外壳2一侧设有手柄6,外壳2与手柄6整体模具浇注制作成型;外壳2内设有加强圈3和永磁铁5,本实施例中加强圈3和永磁铁5分别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加强圈和异性环形钕铁硼永磁磁铁,在浇注外壳2时将加强圈3和永磁铁5植入外壳2内部。结合图2所示,所述加强圈3和永磁铁5均呈环形,所述加强圈3上下两侧设有拉环31,拉环31呈“U”字型,拉环31伸出外壳2,所述永磁铁5位于加强圈3内侧。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刷板4固定在外壳2远离手柄6一侧,呈正方形,大小与外壳2相同,刷板4远离外壳2一侧植入高强度塑料刷丝41,另一侧固定有五个单头塑料螺栓42,外壳2在与螺栓42对应处设有螺栓孔21,螺栓42穿过螺栓孔21后螺接螺母,从而把外壳2和刷板4固定连接在一起。两除灰模块内的永磁铁5极性相异,将两除灰模块对称设置于阳极布1两侧,利用异性相吸的原理,两除灰模块吸附在阳极布1上。结合图6所示,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支架7、转轴8和拉线9,所述支架7上设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轴承,转轴8通过轴承与支架7转动连接,所述拉线9绕设在转轴8上,转轴一端设有摇把81,所述拉线9一端固定在转轴8上,另一端固定在加强圈3的拉环31上,转动转轴8,拉线9通过拉环31拉动除灰模块沿阳极布1上下滑动。本实施例由于阳极布跨度大,一般超过五米,手持除灰模块进行除灰操作难度大,因此本实施例将两提升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静电除尘装置的顶部和底部,顶部的提升装置固定在阳极上框架上,底部的提升装置固定在阳极下框架上。利用上下两提升装置的拉线9与一除灰模块的一拉环31固定连接,摇动摇把81,拉线9带动一除灰模块滑动,另一除灰模块在磁力的作用下一起滑动,从而通过提升装置带动除灰模块沿阳极布1滑动,在运动过程中阳极布1与高强度塑料刷板4中植入的高强度塑料刷丝41产生摩擦力,这样刷丝41就将聚集在湿除柔性阳极布表面的积灰清除掉了,一次除灰不彻底可摇动上下提升机使除灰夹具上下来回多次运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装置和对称设置的两除灰模块,所述除灰模块包括外壳、加强圈、刷板和永磁铁,所述加强圈嵌入外壳内,所述刷板固定在外壳一侧,所述永磁铁嵌入外壳内部,两除灰模块通过两永磁铁互相吸附在阳极布两侧;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支架、转轴和拉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拉线绕设在转轴上,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加强圈上,转动转轴,拉线拉动除灰模块沿阳极布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装置和对称设置的两除灰模块,所述除灰模块包括外壳、加强圈、刷板和永磁铁,所述加强圈嵌入外壳内,所述刷板固定在外壳一侧,所述永磁铁嵌入外壳内部,两除灰模块通过两永磁铁互相吸附在阳极布两侧;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支架、转轴和拉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拉线绕设在转轴上,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加强圈上,转动转轴,拉线拉动除灰模块沿阳极布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上下两端均设有呈“U”字型的拉环,所述拉环伸出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与除灰模块的拉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磁性双面自吸式阳极布表面除灰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除灰模块上下两侧,两提升装置的拉线分别与除灰模块上下两端的拉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斌斌花勤健申智勇景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