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SiC包壳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4772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SiC包壳及其应用,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连接浆料;S2、将连接浆料均匀涂抹在SiC端塞和/或SiC包壳管的连接面上,将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以连接面相对配合形成连接结构;S3、在保护气氛下,将连接结构升温至100℃~300℃,保温0.1‑4h进行固化,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之间的连接浆料固化形成连接层;S4、对固化后的连接结构进行电阻焊处理,使连接层致密化,将SiC端塞与SiC包壳管致密连接,形成SiC包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采用电阻焊技术实现端塞和包壳管的快速连接,极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连接效率;电阻焊连接的热影响区较小,不会对包壳内部的核燃料造成影响,提高了包壳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SiC包壳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燃料
,尤其涉及一种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SiC包壳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对于核用包壳材料,目前商用的是锆合金,但是锆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差、高温强度低,在失水条件下容易造成核燃料的泄漏;并且锆合金在高温水蒸气条件下的产氢量较大,易造成氢爆,如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碳化硅(SiC)陶瓷具有高熔点、高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使其在车辆、海洋工程、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不仅如此,SiC还具有良好的抗中子辐照性能以及低中子吸收截面,因此,非常有潜力应用于核能领域反应堆的包壳材料。SiC因为具备以上优异的性能,因此可解决锆合金服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以上问题。然而,对于SiC包壳的应用,因为其高熔点、低自扩散系数,SiC包壳的应用急需解决两端连接的问题。现有的连接技术主要采用烧结炉进行连接,比如无压烧结炉、热压烧结炉、放电等离子烧结炉、马弗炉等,以上的烧结设备虽然可以实现SiC连接,但是连接效率非常低,并且产生的热影响区较大,不利于SiC包壳装载核燃料条件下的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SiC包壳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连接浆料;S2、将所述连接浆料均匀涂抹在SiC端塞和/或SiC包壳管的连接面上,将所述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以连接面相对配合形成连接结构;S3、在保护气氛下,将所述连接结构升温至100℃~300℃,保温0.1-4h进行固化,所述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之间的连接浆料固化形成连接层;S4、对固化后的所述连接结构进行电阻焊处理,使所述连接层致密化,将所述SiC端塞与SiC包壳管致密连接,形成SiC包壳。优选地,步骤S1包括:将连接材料和分散剂加入有机溶剂中,经超声分散均匀;所述连接材料和所述分散剂的比例为0.1wt%~0.5wt%:99.9wt%~99.5wt%。优选地,所述连接材料包括陶瓷粉体、玻璃粉体、金属粉体、前驱体和烧结助剂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连接材料中,玻璃粉体占玻璃粉体和陶瓷粉体总粉体质量的0~50%,金属粉体占陶瓷粉体、玻璃粉体和金属粉体总粉体质量的0~50%,前驱体占陶瓷粉体、玻璃粉体、金属粉体和前驱体总粉体质量的0~50%。优选地,所述陶瓷粉体为碳化硅、碳化锆、碳化钛、碳氮化钛和氧化铝中至少一种,其粉体粒径为0.1μm~10μm。优选地,所述玻璃粉体为SiO2-Y2O3-Al2O3、SiO2-Y2O3-MgO、CaO-Al2O3、CaO-Al2O3-SiO2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金属粉体为Ti、Zr、Nb、Al和Ni中至少一种,其粉体粒径为0.1μm~10μm。优选地,所述前驱体为聚碳硅烷、聚氧硅烷、聚硅氮烷中的至少一种,陶瓷产率为60wt%~85wt%。优选地,所述烧结助剂在所述连接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10%;所述烧结助剂为Al2O3-Re2O3,其中Re为Sc、Y、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或Lu;所述烧结助剂中,Al2O3和Re2O3的比例为1wt%~99wt%:99wt%~1wt%。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油酸、硬脂酸、蓖麻油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丙酮、二甲苯、聚乙二醇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步骤S3和步骤S4的保护气氛为氮气、氩气或真空。优选地,步骤S4中,电阻焊处理时的电阻焊电流为10000~30000A,机械加压为0.1MPa~1MPa,焊接时间为10s~60s。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连接层的电阻率为10-4Ω·cm~10-1Ω·cm。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为0.1μm~20μm,其在室温下剪切强度为50MPa~150MPa,在1200℃高温下的剪切强度为80MPa~200MPa;优选地,所述SiC包壳的漏率为0~1×10-8Pa·m3/s。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SiC包壳,通过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获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SiC包壳应用于核反应堆中堆芯的防护,作为堆芯的第一道防护屏障。本专利技术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采用电阻焊技术实现端塞和包壳管的快速连接,极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连接效率;电阻焊连接的热影响区较小,不会对包壳内部的核燃料造成影响,提高了包壳的可靠性。采用电阻焊技术可实现SiC包壳管的两端密封,可推动其替代传统锆合金,从而提高核电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制得的SiC包壳剪切测试后断裂面的低倍显微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制得的SiC包壳剪切测试后断裂面的高倍显微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连接浆料。连接浆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连接材料和分散剂加入有机溶剂中,经超声分散均匀,形成浆料。其中,连接材料和分散剂的比例为0.1wt%~0.5wt%:99.9wt%~99.5wt%。有机溶剂适量,根据浆料所需固含量加入对应量。连接材料包括陶瓷粉体、玻璃粉体、金属粉体、前驱体和烧结助剂中至少一种。连接材料中,玻璃粉体占玻璃粉体和陶瓷粉体总粉体质量的0~50%,金属粉体占陶瓷粉体、玻璃粉体和金属粉体总粉体质量的0~50%,前驱体占陶瓷粉体、玻璃粉体、金属粉体和前驱体总粉体质量的0~50%。作为选择,陶瓷粉体可为碳化硅、碳化锆、碳化钛、碳氮化钛和氧化铝中至少一种,其粉体粒径为0.1μm~10μm,纯度为99~99.999%。玻璃粉体为SiO2-Y2O3-Al2O3(SiO2、Y2O3和Al2O3的混合粉体)、SiO2-Y2O3-MgO(SiO2、Y2O3和MgO的混合粉体)、CaO-Al2O3(CaO和Al2O3的混合粉体)、CaO-Al2O3-SiO2(CaO、Al2O3和SiO2的混合粉体)中至少一种。金属粉体为Ti、Zr、Nb、Al和Ni中至少一种,其粉体粒径为0.1μm~10μm,纯度为99~99.999%。前驱体为聚碳硅烷、聚氧硅烷和聚硅氮烷中的至少一种,其陶瓷产率为60wt%~85wt%。烧结助剂在连接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10%。烧结助剂优选为Al2O3-Re2O3,Al2O3和Re2O3的比例为1wt%~99wt%:99wt%~1wt%。Re2O3中,Re为稀土元素,具体可为Sc(钪)、Y(钇)、La(镧)、Ce(铈)、Pr(镨)、Nd(钕)、Pm(钷)、Sm(钐)、Eu(铕)、Gd(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备连接浆料;/nS2、将所述连接浆料均匀涂抹在SiC端塞和/或SiC包壳管的连接面上,将所述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以连接面相对配合形成连接结构;/nS3、在保护气氛下,将所述连接结构升温至100℃~300℃,保温0.1-4h进行固化,所述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之间的连接浆料固化形成连接层;/nS4、对固化后的所述连接结构进行电阻焊处理,使所述连接层致密化,将所述SiC端塞与SiC包壳管致密连接,形成SiC包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连接浆料;
S2、将所述连接浆料均匀涂抹在SiC端塞和/或SiC包壳管的连接面上,将所述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以连接面相对配合形成连接结构;
S3、在保护气氛下,将所述连接结构升温至100℃~300℃,保温0.1-4h进行固化,所述SiC端塞和SiC包壳管之间的连接浆料固化形成连接层;
S4、对固化后的所述连接结构进行电阻焊处理,使所述连接层致密化,将所述SiC端塞与SiC包壳管致密连接,形成SiC包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将连接材料和分散剂加入有机溶剂中,经超声分散均匀;
所述连接材料和所述分散剂的比例为0.1wt%~0.5wt%:99.9wt%~99.5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材料包括陶瓷粉体、玻璃粉体、金属粉体、前驱体和烧结助剂中至少一种;
所述连接材料中,玻璃粉体占玻璃粉体和陶瓷粉体总粉体质量的0~50%,金属粉体占陶瓷粉体、玻璃粉体和金属粉体总粉体质量的0~50%,前驱体占陶瓷粉体、玻璃粉体、金属粉体和前驱体总粉体质量的0~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用碳化硅包壳快速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体为碳化硅、碳化锆、碳化钛、碳氮化钛和氧化铝中至少一种,其粉体粒径为0.1μm~10μm;
所述玻璃粉体为SiO2-Y2O3-Al2O3、SiO2-Y2O3-MgO、CaO-Al2O3、CaO-Al2O3-SiO2中至少一种;
所述金属粉体为Ti、Zr、Nb、Al和Ni中至少一种,其粉体粒径为0.1μm~10μm;
所述前驱体为聚碳硅烷、聚氧硅烷、聚硅氮烷中的至少一种,陶瓷产率为60wt%~85w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翔薛佳祥廖业宏任啟森翟剑晗张永栋张显生
申请(专利权)人: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