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修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51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包括支撑台、上喷淋头、多个下喷淋头,所述支撑台用于支撑待抛修金属零件并在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底侧与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架空空间,所述上喷淋头处于所述支撑台的上部空间,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上侧面的喷淋,多个所述下喷淋头处于所述架空空间内,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下侧面的喷淋。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抛修用除尘装置,能够对设待抛修金属零件相对两侧喷水,有效防止抛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逸散对抛修人员可能的身体损害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能够散除抛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零件高温灼伤,结构简单、无排风设备所带来的噪音,设备投资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修用除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金属抛修
,具体涉及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对高性能零部件需求的日益提高,对金属零件的尺寸要求越发严格,然而零部件在铸造、增材制造或修复再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抛修,零件抛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金属屑等粉尘、颗粒逸散到空气中,对抛修人员的身体造成损害,为了降低这一损害,现有的抛修装置多采用风力除尘的方式,这种风力除尘方式具有噪音大、设备投资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能够对设待抛修金属零件相对两侧喷水,有效防止抛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逸散对抛修人员可能的身体损害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能够散除抛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零件高温灼伤,结构简单、无排风设备所带来的噪音,设备投资成本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包括支撑台、上喷淋头、多个下喷淋头,所述支撑台用于支撑待抛修金属零件并在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底侧与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架空空间,所述上喷淋头处于所述支撑台的上部空间,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上侧面的喷淋,多个所述下喷淋头处于所述架空空间内,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下侧面的喷淋。可选地,所述上喷淋头与所述下喷淋头汇总连接于第一供水管。可选地,所述上喷淋头通过伸缩管与所述第一供水管连通,且所述上喷淋头滑动连接于支撑框架上;和/或,多个所述下喷淋头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支撑台上;和/或,所述第一供水管与外部供水源可选择性连通。可选地,所述支撑台的下方设有挡板组件,所述支撑台具有周向立壁,所述周向立壁与所述挡板组件共同形成储水槽。可选地,所述挡板组件的下方区域设置有回收水槽,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可开合的设置于所述回收水槽的开口处。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回收水槽的槽壁之间枢转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回收水槽的槽壁之间枢转连接;和/或,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的搭接处、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回收水槽的槽壁搭接处、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回收水槽的槽壁搭接处皆具有密封件。可选地,所述回收水槽的底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回收水槽的底壁被构造成为由所述回收水槽的边缘朝向所述排水口向下倾斜的斜面。可选地,所述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5°≤A≤10°。可选地,所述排水口通过回收管与所述第一供水管连通且所述回收管上串联有泵水部件。可选地,所述回收管上串联有第一过滤器和/或第二过滤器;和/或,所述回收管上串联有单向阀,以防止所述第一供水管中的水进入所述回收水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能够对设待抛修金属零件相对两侧喷水,实现对金属零件抛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等的全方位去除抑制,有效防止抛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逸散对抛修人员可能的身体损害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该技术方案中由于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排风设备,因此排风设备的鼓风机运转所带来的机械及气动噪音将被完全避免,设备投资成本较低,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方案中的喷淋头通过喷洒水还能够散除抛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零件高温灼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抛修用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支撑台;11、周向立壁;2、上喷淋头;21、支撑框架;3、下喷淋头;41、第一供水管;42、伸缩管;5、回收水槽;51、排水口;52、回收管;53、第一过滤器;54、第二过滤器;55、泵水部件;61、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转轴。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包括支撑台1、上喷淋头2、多个下喷淋头3,所述支撑台1用于支撑待抛修金属零件并在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底侧与所述支撑台1之间形成架空空间,所述上喷淋头2处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部空间,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上侧面的喷淋,多个所述下喷淋头3处于所述架空空间内,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下侧面的喷淋。该技术方案的抛修用除尘装置能够对设待抛修金属零件相对两侧喷水,实现对金属零件抛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等的全方位去除抑制,有效防止抛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逸散对抛修人员可能的身体损害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该技术方案中由于不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排风设备,因此排风设备的鼓风机运转所带来的机械及气动噪音将被完全避免,设备投资成本较低,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方案中的喷淋头通过喷洒水还能够散除抛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零件高温灼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喷淋头2与所述下喷淋头3汇总连接于第一供水管41,也即所述上喷淋头2与所述下喷淋头3共同受控于所述第一供水管41,从而能够简化进水的控制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喷淋头2通过伸缩管42与所述第一供水管41连通,且所述上喷淋头2滑动连接于支撑框架21上,所述伸缩管42例如可以采用橡胶波纹管实现,具体的所述上喷淋头2上可以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框架21则包括对应于所述滑块的滑轨(或者具有滑轨的滑杆),两者之间的滑动可以通过人工手动调整,当然其也可以采用机械自动化的方式实现,本技术不做特别限制。所述第一供水管41与外部供水源可选择性连通,例如与外部的水龙头连通。多个所述下喷淋头3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支撑台1上;和/或,可选地,所述支撑台1的下方设有挡板组件,所述支撑台1具有周向立壁11,所述周向立壁11与所述挡板组件共同形成储水槽,以使所述待抛修零件能够至少部分的没入水面以下,尤其是对于具有橡胶部件等耐温能力较差的附属零件的金属零件的抛修,无需将它们拆除组装而采用没入水面以下的方式进而保证对其的破坏。所述支撑台1为具有支撑柱的板状结构,所述支撑台1的材料优选为含Cr元素大于15%的金属材料,防止使用过程中其被腐蚀,所述支撑台1的厚度具体可以为5mm,支撑台1上可以设置多个孔,相邻的两个孔之间的间隔优选为3~8mm,所述孔的直径优选为5~10mm,多个下喷淋头3分别一一对应的组装于所述多个孔内。同样道理,所述挡板组件的材料与所述支撑台1的材料选择可以保持一致。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组件的下方区域设置有回收水槽5,以能够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以便于再次循环利用,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所述第一挡板61与所述第二挡板62可开合的设置于所述回收水槽5的开口处,此时,在作业过程中,所述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处于闭合状态,而此时,上部作业产生的喷淋水被存储于所述储水槽中,而当所述储水槽中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例如可能溢流时)时,则使所述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存储的水转存于所述回收水槽5中,而在所述储水槽中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或者整个作业过程结束后,则使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处于闭合状态,尤其是在整个作业过程结束后使之闭合能够有效防止长时间不作业水体的蒸发损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1)、上喷淋头(2)、多个下喷淋头(3),所述支撑台(1)用于支撑待抛修金属零件并在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底侧与所述支撑台(1)之间形成架空空间,所述上喷淋头(2)处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部空间,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上侧面的喷淋,多个所述下喷淋头(3)处于所述架空空间内,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下侧面的喷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修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1)、上喷淋头(2)、多个下喷淋头(3),所述支撑台(1)用于支撑待抛修金属零件并在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底侧与所述支撑台(1)之间形成架空空间,所述上喷淋头(2)处于所述支撑台(1)的上部空间,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上侧面的喷淋,多个所述下喷淋头(3)处于所述架空空间内,以形成对所述待抛修金属零件的下侧面的喷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修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淋头(2)与所述下喷淋头(3)汇总连接于第一供水管(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修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淋头(2)通过伸缩管(42)与所述第一供水管(41)连通,且所述上喷淋头(2)滑动连接于支撑框架(21)上;和/或,多个所述下喷淋头(3)均匀间隔连接于所述支撑台(1)上;和/或,所述第一供水管(41)与外部供水源可选择性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修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下方设有挡板组件,所述支撑台(1)具有周向立壁(11),所述周向立壁(11)与所述挡板组件共同形成储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修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的下方区域设置有回收水槽(5),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61)、第二挡板(62),所述第一挡板(61)与所述第二挡板(62)可开合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红王志辉张典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红银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