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散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740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散热管理系统,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首先检测是否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在充电桩进入工作阶段前,可启动加热模式,以实现加热和除湿的目的,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能使充电桩顺利进入工作阶段。在充电桩应用在高湿环境时,还可启动干燥模式,以避免或清除凝露;在充电桩进入工作阶段后,还没开始充电、短期需要备用、充电功率较小或充电桩异常无法正常充电时,还可启动待机模式节约能耗;在充电桩正常充电时,进入散热模式,对充电桩进行降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拓宽了充电桩的应用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散热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及散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充电桩在小汽车、客运车、货运车和电船等充电场景中的应用,以及在社区、郊区和工矿区等环境中应用,对充电桩的噪音控制、占地面积、充电效率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充电桩通过柜体风机带动内部空气流动,与充电模块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主要采用风冷散热系统。占地面积大,风机寿命短,噪音难以控制和治理,也限制了充电桩的功率密度和充电效率。同时,充电桩整机与外部环境连通,内部器件与外部环境之间处于半封闭状态,容易受灰尘、潮湿、凝露和盐雾等气候侵害,极大地降低充电桩可靠性,进而严重增加了维护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能够提升充电桩的功率、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寿命,使充电桩具有节约能源且噪音污染小的优点,能在复杂环境中长久可靠运行,还能减少充电桩的占地面积和维护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提升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判断是否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若否,则执行S2;若是,则执行S3;/nS2: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加热模式;/nS3:判断充电桩内部是否存在凝露风险或已经存在凝露,若是,则执行S4;若否,则执行S5;/nS4: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干燥模式;/nS5:判断充电桩是否满足散热控制条件,若否,进入S6;若是,则进入S7;/nS6: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待机模式;/nS7: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散热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判断是否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若否,则执行S2;若是,则执行S3;
S2: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加热模式;
S3:判断充电桩内部是否存在凝露风险或已经存在凝露,若是,则执行S4;若否,则执行S5;
S4: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干燥模式;
S5:判断充电桩是否满足散热控制条件,若否,进入S6;若是,则进入S7;
S6: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待机模式;
S7:控制散热管理系统进入散热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是否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温度开关或湿度开关是否闭合,若是,则不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若否,则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加热模式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S201:判断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液位状态是否正常,若是,则执行S202;
S202:控制冷媒内循环管路连通;
S203:控制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抽送泵、加热单元及空冷散热组件启动,直至符合充电桩工作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
是否存在凝露风险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大于预设湿度th2,若是,则存在凝露风险;若否,则不存在凝露风险;
是否已经存在凝露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凝露开关是否闭合,若是,则已经存在凝露;若否,则不存在凝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干燥模式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S401:控制冷媒内循环管路连通;
S402:控制空冷散热组件启动;
S403:比较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进入机柜内时的温度T与预设温度tw1,若T>tw1,则进入S404;若否,则进入S405;
S404:控制液冷散热组件的加热单元关闭;
S405:比较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进入机柜内时的温度T与预设温度tw0,若T<tw0,则进入S406;若否,则干燥模式结束;
S406:控制液冷散热组件的冷媒抽送泵及加热单元启动,直至不存在凝露风险或不存在凝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是否满足散热控制条件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判断充电桩是否正常,若是,则进入S502;若否,则不满足散热控制条件;
S502:判断充电桩是否开始充电,若是,则进入S503;若否,则不满足散热控制条件;
S503:判断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是否小于预设功率,若是,则不满足散热控制条件,若否,则满足散热控制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待机模式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S601:控制冷媒内循环管路连通;
S602:控制辅助散热单元关闭;
S603:判断充电桩机柜内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是否小于预设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刘国鹏周一心李定胜谢天海高录科周永志原茂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