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降解餐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733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涉及餐具生产技术领域。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加料:称取原料并混合;熔融塑化:将原料加热熔融并搅拌,得到液态的混合料1;施压注射:在120‑160℃温度、10‑50MPa压力下将混合料1注射到注塑机中;冲模冷却:将注塑机中的混合料注塑,并在5‑15MPa压力下保持5‑15s,再冷却5‑15s,使混合料1固化成型,得到全降解餐具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先称取原料,将原料混合,便于物料性能稳定,在后续将原料熔融塑化,可以更好地混合各个原料,使得物料的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降解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具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降解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供,具有便宜、坚固、轻便和易携带等特点的塑料餐具在餐饮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塑料餐具(刀、叉、勺和餐盘)在这些餐饮行业的普及,塑料餐具也越来越体现它的重要性。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能源消耗巨大,考虑到塑料工业对加工成型技术有着低消耗、高效率、环保的高要求,有必要将塑料加工成型装备械向能源消耗低、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研究其创新技术。可降解塑料是一类以天然(植物)高分子或基于天然高分子改造而来的材料合成的塑料。不同于生物破坏性塑料,可降解塑料不含生物无法降解的成分,因此可以被微生物完全分解而没有残留。其具有与同类普通塑料相当或相近的应用性能和卫生性能,且经过改性后做成一性次餐具可以在高温下装盛食物;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较快降解,成为易被环境利用的碎片或碎末,最终回归自然;降解过程中产生和降解后残留的物质对环境无害或无潜在危害。基于可降解塑料突出的效果,特提出一种全降解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全降解餐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全降解餐具。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全降解餐具,该餐具均可通过上面两种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加料:称取原料并混合;熔融塑化:将原料加热熔融并搅拌,得到液态的混合料1;施压注射:在120-160℃温度、10-50MPa压力下将混合料1注射到注塑机中;冲模冷却:将注塑机中的混合料注塑,并在5-15MPa压力下保持5-15s,再冷却5-15s,使混合料1固化成型,得到全降解餐具成品。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投料:称取原料,加热熔融后制成板坯材料;模内填充:保持注塑机内的温度在150-200℃,将混合料2在50-60MPa压力下投入成型模具中;冲模成型:对成型模具内的混合料2加热到200-230℃加压到50-60MPa,再冷却40-60s,使混合料2先软化再冷却后固化成型,得到全降解餐具成品。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通过上面任意一种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全降解餐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先称取原料,将原料混合,便于物料性能稳定,在后续将原料熔融塑化,可以更好地混合各个原料,使得物料的性能稳定;在确定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的混合料1注入注塑机中,可以帮助混合料1中的原料均被融化,更好的混合,且在该温度压力区间注入注塑机后,能够帮助混合料1被迅速注塑、固化和冷却,制备出此全降解餐具。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先投料,将物料加热熔融搅拌,得到混合料2,使得混合料2混合均匀,更好地混合各个原料,使得物料的性能稳定;将混合料2输入成型模具中,而将成型模具的温度设置在150-200℃,可以避免成型模具温度过低对于混合料2的影响,再在后续进行加热加压,能够帮助物料先软化后冷却和固化,制备出此全降解餐具。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全降解餐具是采用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淀粉、滑石粉和聚羟基脂肪酸酯制备成的,其在储存期内满足使用要求,而使用后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注塑机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注塑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注塑机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注塑机的第一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注塑机的第二模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的注塑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标:1-第一底座;2-进料端;3-输料电机;4-螺旋输出杆;5-输出管;6-锥形注塑口;7-第一支撑板;8-第一模板;9-第二底座;10-推动气缸;11-第二支撑板;12-推动杆;13-推动板;14-第二模板;15-支撑杆;16-通孔;17-冲气管;18-移动轨道;19-滑动座;20-安装座;21-丝杠;22-移动座;23-移动电机;24-第一冷却通道;25-第二冷却通道;26-风机;27-保温加热层;28-卸料气缸;29-卸料杆;30-卸料板;31-锥形出料口;32-流通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加料:称取原料并混合;/n熔融塑化:将原料加热熔融并搅拌,得到液态的混合料1;/n施压注射:在120-160℃温度、10-50MPa压力下将混合料1注射到注塑机中;/n冲模冷却:将注塑机中的混合料注塑,并在5-15MPa压力下保持5-15s,再冷却5-15s,使混合料1固化成型,得到全降解餐具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加料:称取原料并混合;
熔融塑化:将原料加热熔融并搅拌,得到液态的混合料1;
施压注射:在120-160℃温度、10-50MPa压力下将混合料1注射到注塑机中;
冲模冷却:将注塑机中的混合料注塑,并在5-15MPa压力下保持5-15s,再冷却5-15s,使混合料1固化成型,得到全降解餐具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包括第一底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进料端,与所述进料端连接的输料装置,与所述输料装置连接的注塑装置,与所述注塑装置对接的成型装置,设置于所述成型装置上的推出装置,带动所述成型装置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注塑装置和成型装置上的冷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输料电机,与所述输料电机转动连接的螺旋输出杆,套接于所述螺旋输出杆上且与进料端对接的输出管,设置于所述输出管夹层内的保温加热层,以及设置于所述输出管末端且与注塑装置对接的锥形注塑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与所述成型装置对接的第一模板,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模板上且与所述锥形注塑口对接的锥形出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降解餐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移动装置上的第二底座,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推动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二支撑板,由所述推动气缸带动且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推动杆,与所述推动杆连接的推动板,设置于所述推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普力达新材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