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30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1
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产妇私处清洗方式清洗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倒L形的枪体,枪体内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可变形且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接触,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上端均设有出液管,枪体上侧左端设有U形的支架,支架左侧拆卸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毛巾缠绕在转轴上,下侧的出液管端部设有软管,软管自由端位于毛巾的上侧,上侧的出液管端部设有喷头;省去来回在盆内清洗毛巾、更换清洗水的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清洗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产后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妇的私处都会流出大量的血性物质,护理人员需要不定时对产妇的私处进行清洗处理,否则,产妇会出现外阴瘙痒,引发各种妇科疾病,且顺产的产妇还有阴道撕裂、不及时清理会引发伤口发炎,给产妇带来一定的不适。护理人员一般都是用毛巾沾温水后对产妇私处进行擦洗,毛巾沾染血性物质后,将毛巾清洗后再将大量的水分拧掉,然后再对产妇的私处进行再次清洗,有些血迹需要用毛巾反复擦洗才能清洗干净,频繁的清洗毛巾延长清洗时间且操作麻烦,清洗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产妇私处清洗方式清洗效率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倒L形的枪体,枪体内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可变形且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接触,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上端均设有出液管,枪体上侧左端设有U形的支架,支架左侧拆卸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毛巾缠绕在转轴上,下侧的出液管端部设有软管,软管自由端位于毛巾的上侧,上侧的出液管端部设有喷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扳动扳杆,先对产妇的会阴部进行喷水冲洗,将干的血迹浸湿、血块充分软化,便于擦拭,再用毛巾对产妇会阴部进行擦拭,毛巾沾染污水后,继续扳动扳杆对毛巾进行冲洗,将毛巾上的污水挤干后,重复喷水、擦拭的动作即可实现对产妇的会阴部清洗,省去来回在盆内清洗毛巾、更换清洗水的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清洗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断裂左视剖切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倒L形的枪体1,枪体1内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可变形且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接触,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上端均设有出液管4,枪体1上侧左端设有U形的支架5,支架5左侧拆卸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6,毛巾7缠绕在转轴6上,下侧的出液管4端部设有软管8,软管8自由端位于毛巾7的上侧,上侧的出液管4端部设有喷头9。为了使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可产生变形,所述的枪体1左侧铰接有位于出液管4下方的扳杆10,扳杆10与枪体1铰接处设有扭簧,枪体1左侧开设有与让位槽连通的弧形槽,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板11,弧形板11左端与扳杆10连接且其右端固定有压板12,压板12位于让位槽内且与第一水囊2接触。所述的第一水囊2上侧的出液管4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3,第二水囊3上侧的出液管4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4,第一单向阀13和第二单向阀14的开口均朝上,第一单向阀13的开口压力大于第二单向阀14的开口压力。为了方便向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内进水,所述的枪体1内设有位于让位槽右侧的储液腔15,储液腔15下端经三通管与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连通,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与三通管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进液单向阀16,进液单向阀16的开口朝上。为了方便转轴6与支架5的装拆,所述的支架5前后两个相对面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轴向的限位孔17,两个限位孔17开口相对,转轴6前后两端分部设有凸柱18,凸柱18可插入对应的限位孔17内。为了防止缠绕在转轴6上的毛巾7松弛,影响使用效果,所述的支架5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开口朝前且位于转轴6后方的弧形限位板19,弧形限位板19的内侧面与毛巾7的自由端外侧面接触。为了控制毛巾7擦洗时软管8不向外流水,所述的弧形板11前侧开设有前后轴向的定位孔20,枪体1上开设有位于让位槽左侧且开口朝后的滑槽21,滑槽21底部经弹簧连接有定位柱22,定位柱22自由端可插入定位孔20内。为了方便向储液腔15内注水,所述的枪体1上端开设有与储液腔15连通的注水孔,注水孔内过盈连接有堵塞。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第一水囊2、第二水囊3及储液腔15内均充满清洗水的初始状态;将转轴6从支架5上拆掉,将毛巾7缠绕在转轴6上,使毛巾7的自由端位于转轴6的右侧,再将转轴6后端的凸柱18插入支架5上对应的限位孔17内,向前稍微扳动支架5的前侧,向右推动转轴6使得转轴6前端的凸柱18插入对应的限位孔17内,此时,毛巾7的自由端被弧形限位板19压紧,毛巾7不会变松弛;护理人员手持枪体1,将喷头9正对产妇的会阴部,向右扳动扳杆10,扳杆10向右摆动并压缩扭簧,扳杆10经弧形板11带动压板12向右摆动并挤压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由于第一单向阀13的开口压力大于第二单向阀14的开口压力,因此第二单向阀14打开,第二水囊3中的水经出液管4从喷头9喷出,并喷洒在产妇的会阴部,对会阴部的血迹及血块进行浸湿、软化,当第二水囊3中的水完全喷出后,定位柱22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定位孔20内,防止扳杆10反转;手持枪体1,操作毛巾7对产妇的会阴部进行擦拭,当毛巾7上沾染血性污水后,将毛巾7对准垃圾桶,向右继续扳动扳杆10,弧形板11挤压定位柱22,定位柱22挤压弹簧并在滑槽21内滑动,同时,扳杆10经弧形板11带动压板12继续挤压第一水囊2,第一水囊2内的压力继续增加,第一单向阀13打开,第二水囊3中的水经出液管4、软管8流在毛巾7上,对毛巾7进行冲洗,护理人员停止扳动扳杆10,扳杆10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的同时,进液单向阀16打开,储液腔15内的清洗液经三通阀进入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内,护理人员将毛巾7上的水挤干后,重复上述动作实现对产妇的会阴部重复擦洗。本技术中在对产妇会阴部擦洗的过程中,会有污水会流在产褥垫上,待清洗过后更换新的产褥垫即可。本技术中的支架5可产生轻微变形,为的是便于安装转轴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扳动扳杆,先对产妇的会阴部进行喷水冲洗,将干的血迹浸湿、血块充分软化,便于擦拭,再用毛巾对产妇会阴部进行擦拭,毛巾沾染污水后,继续扳动扳杆对毛巾进行冲洗,将毛巾上的污水挤干后,重复喷水、擦拭的动作即可实现对产妇的会阴部清洗,省去来回在盆内清洗毛巾、更换清洗水的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清洗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包括倒L形的枪体(1),其特征在于,枪体(1)内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可变形且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接触,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上端均设有出液管(4),枪体(1)上侧左端设有U形的支架(5),支架(5)左侧拆卸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6),毛巾(7)缠绕在转轴(6)上,下侧的出液管(4)端部设有软管(8),软管(8)自由端位于毛巾(7)的上侧,上侧的出液管(4)端部设有喷头(9);所述的枪体(1)左侧铰接有位于出液管(4)下方的扳杆(10),扳杆(10)与枪体(1)铰接处设有扭簧,枪体(1)左侧开设有与让位槽连通的弧形槽,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板(11),弧形板(11)左端与扳杆(10)连接且其右端固定有压板(12),压板(12)位于让位槽内且与第一水囊(2)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包括倒L形的枪体(1),其特征在于,枪体(1)内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可变形且左右方向排布的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接触,第一水囊(2)和第二水囊(3)上端均设有出液管(4),枪体(1)上侧左端设有U形的支架(5),支架(5)左侧拆卸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6),毛巾(7)缠绕在转轴(6)上,下侧的出液管(4)端部设有软管(8),软管(8)自由端位于毛巾(7)的上侧,上侧的出液管(4)端部设有喷头(9);所述的枪体(1)左侧铰接有位于出液管(4)下方的扳杆(10),扳杆(10)与枪体(1)铰接处设有扭簧,枪体(1)左侧开设有与让位槽连通的弧形槽,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板(11),弧形板(11)左端与扳杆(10)连接且其右端固定有压板(12),压板(12)位于让位槽内且与第一水囊(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囊(2)上侧的出液管(4)内设有第一单向阀(13),第二水囊(3)上侧的出液管(4)内设有第二单向阀(14),第一单向阀(13)和第二单向阀(14)的开口均朝上,第一单向阀(13)的开口压力大于第二单向阀(14)的开口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护理冲洗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岩刘永敏苏冠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