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柏生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27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号滚筒和二号滚筒,且二号滚筒位于一号滚筒的后部,所述一号滚筒的表面通过传送带与二号滚筒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一号滚筒的轴心处通过连杆焊接有一号皮带轮,所述支撑板的右侧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传送带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几个串联结构的协同工作可以使物料自动被机器人翻面并进行滚刷,从而无需工人的介入,进而大大减少了劳动成本,也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增加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见于隋炀帝命工匠按照柳抃形象所营造的木偶机器人,施有机关,有坐、起、拜、伏等能力,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目前市场的机器人在使用时只能达成单一的目的,进而在使用时还需要工人在一旁进行辅助操作,进而还是会增加劳动成本,且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故而提出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号滚筒和二号滚筒,且二号滚筒位于一号滚筒的后部,所述一号滚筒的表面通过传送带与二号滚筒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一号滚筒的轴心处通过连杆焊接有一号皮带轮,所述支撑板的右侧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传送带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物料。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一号小齿轮,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二号小齿轮,所述二号小齿轮的轴心处通过连杆焊接有一号锥齿轮,所述一号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二号锥齿轮,所述二号锥齿轮的轴心处焊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设置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的右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焊接有夹板,大齿轮表面的齿数只有三分之一,防止大齿轮同时带动两个小齿轮旋转,进而造成两个机构之间的冲突,进而致使装置损坏。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左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板的右侧,所述一号小齿轮的轴心处通过连杆与一号滚筒的轴心处焊接固定,所述蜗杆的表面与支撑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与支撑板的内壁转动连接,转轴和夹板的数量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转轴和夹板均以支撑板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线性阵列分别。优选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壁设置有齿牙,所述蜗轮的轴心处焊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涡轮蜗杆的传动可以实现自锁,防止其在不需要旋转时自动发生旋转,进而导致物料没有被滚刷到位。优选的,所述蜗轮的表面与蜗杆的表面相互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心处与支撑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心处与转轴的左端焊接固定,主动齿轮和蜗轮内部的齿牙数均只有一半,因此使主动齿轮和蜗轮可以分别带动从动齿轮进行正反往复旋转,进而无需电机正反往复旋转,减少了电机的负担。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滚刷机构,所述滚刷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右端焊接有一号双层皮带轮,所述一号双层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二号双层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二号双层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三号双层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三号双层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二号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螺旋杆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螺旋杆均以安装板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线性阵列分别。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焊接固定,所述一号双层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一号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螺旋杆的表面设置有运动装置,二号双层皮带轮、三号双层皮带轮和二号皮带轮的轴心处分别与剩下三个螺旋杆的右端焊接固定,使四个螺旋杆可以一同旋转。优选的,所述运动装置包括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刷筒,所述滑块的内壁焊接有卡块,滑块通过其内部的卡块可以在螺旋杆上的滑槽中进行滑动,而固定块可以对滑块进行限位,这时滑块即可在螺旋杆上滑动。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内壁与螺旋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表面与安装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卡块的表面与螺旋杆的内壁活动连接,滑块移动的长度大于物料的宽度,因此在刷筒移动至一边后,物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进行翻转。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交互机器人,通过几个串联结构的协同工作可以使物料自动被机器人翻面并进行滚刷,从而无需工人的介入,进而大大减少了劳动成本,增加了工作效率。2、该智能交互机器人,通过传动机构中的翻转机构可以实现电机在一直正转的情况下带动转轴进行正反向往复旋转,从而无需电机一起正反往复旋转,可以减少电机的负担,大大增加电机的使用寿命。3、该智能交互机器人,通过传动机构中大齿轮带动两个小齿轮的旋转,可以实现物料的翻转和物料的滚刷分别进行,从而防止两者发生冲突进行导致机器损坏,进而增加维护成本。4、该智能交互机器人,通过传动机构中的蜗轮蜗杆传动,可以实现装置的自锁,从而在无需物料翻转时,物料不会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自动翻转,防止滚刷不到位,进而影响机器人的实用性,不利于推广使用。5、该智能交互机器人,通过一个电机可以同时带动物料进给、物料的翻转及物料的滚刷,从而可以减少电机的放置,进而减少成本的投入,还可以减少空间的占用,实现各个机构之间同步运作,工作效率得以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传动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传动机构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翻转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滚刷机构部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滚刷机构整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运动装置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一号滚筒;3、二号滚筒;4、传送带;5、一号皮带轮;6、支撑柱;7、传动机构;71、电机;72、大齿轮;73、一号小齿轮;74、二号小齿轮;75、一号锥齿轮;76、二号锥齿轮;77、蜗杆;78、翻转装置;781、蜗轮;782、齿牙;783、主动齿轮;784、从动齿轮;79、转轴;711、夹板;8、安装板;9、滚刷机构;91、固定板;92、螺旋杆;93、运动装置;931、滑块;932、固定块;933、刷筒;934、卡块;94、一号双层皮带轮;95、二号双层皮带轮;96、三号双层皮带轮;97、二号皮带轮;10、物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如图1-图6所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左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号滚筒2和二号滚筒3,且二号滚筒3位于一号滚筒2的后部,一号滚筒2的表面通过传送带4与二号滚筒3的表面传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号滚筒(2)和二号滚筒(3),且二号滚筒(3)位于一号滚筒(2)的后部,所述一号滚筒(2)的表面通过传送带(4)与二号滚筒(3)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一号滚筒(2)的轴心处通过连杆焊接有一号皮带轮(5),所述支撑板(1)的右侧焊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机构(7),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8),所述传送带(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物料(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号滚筒(2)和二号滚筒(3),且二号滚筒(3)位于一号滚筒(2)的后部,所述一号滚筒(2)的表面通过传送带(4)与二号滚筒(3)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一号滚筒(2)的轴心处通过连杆焊接有一号皮带轮(5),所述支撑板(1)的右侧焊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机构(7),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板(8),所述传送带(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物料(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有电机(71),所述电机(71)的输出端焊接有大齿轮(72),所述大齿轮(72)的表面啮合有一号小齿轮(73),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转动连接有二号小齿轮(74),所述二号小齿轮(74)的轴心处通过连杆焊接有一号锥齿轮(75),所述一号锥齿轮(75)的表面啮合有二号锥齿轮(76),所述二号锥齿轮(76)的轴心处焊接有蜗杆(77),所述蜗杆(77)的表面设置有翻转装置(78),所述翻转装置(78)的右侧设置有转轴(79),所述转轴(79)的表面焊接有夹板(7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1)的左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板(1)的右侧,所述一号小齿轮(73)的轴心处通过连杆与一号滚筒(2)的轴心处焊接固定,所述蜗杆(77)的表面与支撑柱(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9)的表面与支撑板(1)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交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78)包括有蜗轮(781),所述蜗轮(781)的内壁设置有齿牙(782),所述蜗轮(781)的轴心处焊接有主动齿轮(783),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刘柏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