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24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珩磨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卡板、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第一固定螺丝和第一卡合板,所述卡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该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通过支撑杆、第一槽口、第一螺杆、第一垫片、第一螺母、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内连杆、活塞、气缸、第三限位板、节气阀、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固定座之间的配合工作让设备的运行效率及精度有大幅提高,往复速度提高,本设备是垂直放置,减少重力的影响,大大提升了机床的往复速度及加工范围,所以此类机床不止能批量加工Φ15以下的小孔,还可以批量加工孔径Φ80以下的零件,大大拓宽了加工范围和孔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珩磨机
,具体为一种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
技术介绍
利用珩磨头珩磨工件精加工表面的磨床,主要用在汽车、拖拉机、液压件、轴承、航空等制造业中珩磨工件的孔,珩磨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珩磨机的主轴工作行程较短,适用于珩磨缸体和箱体孔等,镶嵌有油石的珩磨头由竖直安置的主轴带动旋转,同时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作垂直往复进给运动(见机床),卧式珩磨机的工作行程较长,适用于珩磨深孔,深度可达3000毫米,水平安置的珩磨头不旋转,只作轴向往复运动,工件由主轴带动旋转,床身中部设有支承工件的中心架和支承珩磨杆的导向架,在加工过程中,珩磨头的油石在胀缩机构作用下作径向进给,把工件逐步加工到所需尺寸,新型的珩磨机多采用液压胀缩的珩磨头,珩磨机大多是半自动的,常带有自动测量装置,还可纳入自动生产线工作,除加工孔的珩磨机外,还有加工其他表面的外圆珩磨机、轴承滚道珩磨机、平面珩磨机和曲面珩磨机等,冲程机构在珩磨机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结构部分,对珩磨机的整体工作状态又最直接的影响。现有的珩磨机冲程结构不能很好的确保机床效率、运动平稳、磨削时不产生振动,大多数珩磨机的冲程机构也都是水平放置,对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不能很好的提升,也让重力对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影响太大,不能很好的满足高效率的运行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具备机床效率提高、运动平稳、磨削时不产生振动,往复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能批量加工孔径Φ80以下的零件,大大拓宽了加工范围和孔的精度等优点,解决了不能很好的确保机床效率、运动平稳、磨削时不产生振动,大多数珩磨机的冲程机构也都是水平放置,对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不能很好的提升,也让重力对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影响太大,不能很好的满足高效率的运行状态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机床效率提高、运动平稳、磨削时不产生振动,往复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能批量加工孔径Φ80以下的零件,大大拓宽了加工范围和孔的精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包括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卡板、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第一固定螺丝和第一卡合板,所述卡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侧平行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合板,所述第一卡合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丝,所述卡扣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槽口、第一螺杆、第一垫片、第一螺母、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内连杆、活塞、气缸、第三限位板、节气阀、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槽口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平行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右侧贴合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内连杆,所述内连杆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下方平行设置有气缸,所述活塞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的下方平行设置有节气阀,所述节气阀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支撑杆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固定螺丝,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预留洞口,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底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杆,所述底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方平行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卡合杆,所述卡合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槽口。优选的,所述卡板通过第一转轴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之间构成内部尺寸与外部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一螺杆之间构成中轴线相重合,且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母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垫片与第一螺母之间构成水平线相重合,且第一螺杆与第一垫片之间构成内部尺寸与外部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气缸之间构成中轴线相重合,且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按照气缸的中轴线进行分布。优选的,所述活塞通过内连杆构成滑动结构,且活塞与气缸之间构成内部尺寸与外部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内连杆与第一固定杆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且第一固定杆与第一固定座之间通过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二转轴构成旋转结构,且支撑杆与底板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预留洞口通过底板的中轴线进行对称分布,且底板与底杆之间构成中轴线相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与底杆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且底杆与第二安装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通过支撑杆、第一槽口、第一螺杆、第一垫片、第一螺母、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内连杆、活塞、气缸、第三限位板、节气阀、第一固定杆和第一固定座之间的配合工作让设备的运行效率及精度有大幅提高,往复速度提高,本设备是垂直放置,减少重力的影响,大大提升了机床的往复速度及加工范围,所以此类机床不止能批量加工Φ15以下的小孔,还可以批量加工孔径Φ80以下的零件,大大拓宽了加工范围和孔的精度,通过卡板与第一转轴之间的旋转结构让设备的调节效率及整体调节稳定性有更好的提升,对设备的运行效率有大幅提高,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整体运行稳定性有更好的保障,通过内部尺寸与外部尺寸相吻合让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对设备的整体安全性能又更加完善的保障,通过第一槽口与第一螺杆之间的中轴线相重合让设备的整体受力平衡性有更加全面的保障,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更好的保障,对设备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更全面的提升,通过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母之间的焊接连接让设备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对设备的整体安全性及稳定性有更好的保障,通过第一垫片与第一螺母之间的水平线相重合让设备的整体位置关系更加稳定,对设备的整体受力稳定性及安全性有更好的提升,通过第一螺杆与第一垫片之间的内部尺寸与外部尺寸相吻合让第一垫片可以更好的与第一螺杆进行对接,对设备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更全面的提升,通过第一限位板与气缸之间的中轴线相重合让设备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更加全面的提升,对设备的整体受力平衡性也有更加完善的保障,通过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按照气缸的中轴线进行分布让设备的限位工作更加完善,对设备的整体运行稳定性有更好的提升,通过活塞与内连杆之间的滑动结构让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有更好的提升,通过效率提升可以更好的对原材进行加工,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整体安全性也有更好的保障,通过活塞与气缸之间的内部尺寸与外部尺寸相吻合让设备的整体做工作效率的运行稳定性有更好的提升,通过内连杆与第一固定杆之间的焊接连接让设备的整体连接稳定性有更好的保障,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整体结构安全性有更好的提升,让设备的安全性能有更加完善的保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包括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包括卡板(101)、第一转轴(102)、第一轴承(103)、第一固定螺丝(104)和第一卡合板(105),所述卡板(10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2),所述第一转轴(102)的右侧平行设置有第一轴承(103),所述第一轴承(1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合板(105),所述第一卡合板(10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丝(104),所述卡扣(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包括第一槽口(201)、第一螺杆(202)、第一垫片(203)、第一螺母(204)、第一限位板(205)、第二限位板(206)、内连杆(207)、活塞(208)、气缸(209)、第三限位板(210)、节气阀(211)、第一固定杆(212)和第一固定座(213),所述第一槽口(201)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螺杆(202),所述第一螺杆(202)的右侧平行设置有第一垫片(203),所述第一垫片(203)的右侧贴合有第一螺母(204),所述第一螺杆(202)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05),所述第一限位板(205)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限位板(206),所述第二限位板(20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内连杆(207),所述内连杆(207)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塞(208),所述活塞(208)的下方平行设置有气缸(209),所述活塞(208)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三限位板(210),所述第三限位板(210)的下方平行设置有节气阀(211),所述节气阀(211)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固定杆(212),所述第一固定杆(2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213);/n所述支撑杆(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所述第二转轴(3)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固定螺丝(4),所述第二固定螺丝(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预留洞口(5),所述底板(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2),所述第二螺杆(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13),所述底板(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杆(8),所述底杆(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7),所述底板(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9),所述第二安装座(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上方平行设置有第三转轴(15),所述第三转轴(1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卡合杆(10),所述卡合杆(1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槽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珩磨机冲程结构,包括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包括卡板(101)、第一转轴(102)、第一轴承(103)、第一固定螺丝(104)和第一卡合板(105),所述卡板(10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2),所述第一转轴(102)的右侧平行设置有第一轴承(103),所述第一轴承(1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卡合板(105),所述第一卡合板(10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丝(104),所述卡扣(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包括第一槽口(201)、第一螺杆(202)、第一垫片(203)、第一螺母(204)、第一限位板(205)、第二限位板(206)、内连杆(207)、活塞(208)、气缸(209)、第三限位板(210)、节气阀(211)、第一固定杆(212)和第一固定座(213),所述第一槽口(201)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螺杆(202),所述第一螺杆(202)的右侧平行设置有第一垫片(203),所述第一垫片(203)的右侧贴合有第一螺母(204),所述第一螺杆(202)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05),所述第一限位板(205)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限位板(206),所述第二限位板(20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内连杆(207),所述内连杆(207)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塞(208),所述活塞(208)的下方平行设置有气缸(209),所述活塞(208)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三限位板(210),所述第三限位板(210)的下方平行设置有节气阀(211),所述节气阀(211)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一固定杆(212),所述第一固定杆(2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213);
所述支撑杆(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所述第二转轴(3)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第二固定螺丝(4),所述第二固定螺丝(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预留洞口(5),所述底板(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2),所述第二螺杆(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13),所述底板(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杆(8),所述底杆(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7),所述底板(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9),所述第二安装座(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4)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森尔南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