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弧焊支撑架及其搭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7166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埋弧焊支撑架及其搭设方法,涉及建筑工程钢结构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上下翼缘板不等宽的大截面H型钢梁的埋弧焊焊接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埋弧焊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胎架单元,胎架单元包括平台梁,平台梁上设置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之间为工作台,工作台两侧分别设置由内斜撑、外撑和平台梁形成三角支撑架,外撑的上端形成腹板支撑位,三角支撑架关于工作台的中心线轴对称;立柱与内斜撑之间设置底撑,任意一个底撑安装活动撑,两个底撑分别与内斜撑垂直并形成翼缘支撑面。H型钢梁不等宽的上下翼缘板可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翼缘支撑面,再施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大截面H型钢梁埋弧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埋弧焊支撑架及其搭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钢结构
,具体是一种用于进行埋弧焊的支撑架,以及该支撑架的搭设方法。
技术介绍
埋弧焊的焊接效率高,焊缝外观成型美观,劳动环境好,是一种常见的钢结构焊接方式。在使用悬臂式或门式埋弧焊焊接H型钢的T型焊缝时,对于不同截面的H型钢,要求调整焊枪位置,使焊丝对准焊缝的根部。公布号为CN110539120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制作焊接H型钢可调节胎架及方法,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胎架单元,胎架单元包括L型支架,L型支架呈90°的L型结构且开口朝上,L型支架的角平分线竖直,L型支架下方设有支腿,L型支架上还设有两个顶升机构,两个顶升机构与L型支架的一条直角边滑动连接,两个顶升机构均与该直角边垂直。上述可调节胎架通过胎架本体和移动支撑使焊接H型钢组立时与水平地面呈45°倾斜,组立后可进行埋弧焊的船形位焊接,使组立、焊接工序在同一胎架上完成。上述技术适用于一般较小截面H型钢或者上下翼缘等宽的情况,对于大截面H型钢、上下翼缘不等宽的H钢梁适应性差,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上下翼缘板不等宽的大截面H型钢梁的埋弧焊焊接支撑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埋弧焊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胎架单元,胎架单元包括平台梁,平台梁上设置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之间为工作台,立柱在背对工作台的一侧设置内斜撑,内斜撑的上端连接外撑,外撑的上端形成腹板支撑位,外撑的下端固定于平台梁,内斜撑、外撑和平台梁形成三角支撑架,工作台两侧的三角支撑架关于工作台的中心线轴对称;两根立柱各自与背对工作台的一侧的内斜撑之间设置底撑,两个底撑分别与与之相连的内斜撑垂直并形成翼缘支撑面,任意一个底撑安装活动撑。进一步的是:活动撑在底撑的翼缘支撑面的安装高度可调整。更进一步的是:安装活动撑的底撑在翼缘支撑面沿高度方向设置多个定位孔,活动撑安装于定位孔内。具体的:底撑在翼缘支撑面沿高度方向设置两列定位孔,每一列包括两个定位孔,同一列的相邻两个定位孔的间距为80mm,活动撑通过螺栓安装于定位孔。进一步的是:平台梁在连接内斜撑、外撑、立柱处分别设置加劲板,平台梁的底部设置地脚螺栓安装孔。进一步的是:内斜撑与平台梁的夹角为45°。进一步的是:三角支撑架呈锐角三角形的形状,外撑与平台梁的夹角为75°。进一步的是:胎架单元的间距为3~4m,两根立柱的高度相等,两根立柱之间搭设连接梁并形成工作台,工作台的高度比立柱的高度低100mm。本专利技术埋弧焊支撑架的由于效果是:H型钢梁不等宽的上下翼缘板可分别放置于不同的翼缘支撑面,再进行焊接,可快速方便满足焊接需要,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大截面H型钢梁中的上下翼缘板不等宽的情况尤为适用。埋弧焊支撑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调节过程简单、灵活,便于操作。活动撑在翼缘支撑面的安装高度可调整,可适应上下翼缘板宽度差不同的H型钢梁。三角支撑架呈锐角三角形,稳定性高且结构合理。两根立柱之间搭设连接梁并形成工作台,不仅便于焊接施工,也能增强两根立柱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埋弧焊支撑架搭设方法,用于搭设上述任一埋弧焊支撑架,首先将平台梁固定于基础上,并对平台梁进行找平;然后,在平台梁上搭设立柱和三角支撑架;再搭设底撑;最后安装活动撑。具体的:平台梁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基础,三角支撑架的连接处满焊连接,底撑满焊于立柱和内斜撑之间。本专利技术埋弧焊支撑架搭设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埋弧焊支撑架搭设过程简单,难度低,便于进行大截面H型钢梁埋弧焊焊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埋弧焊支撑架的胎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右侧的底撑与活动撑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平台梁1、加劲板11、立柱2、工作台3、内斜撑4、外撑5、腹板支撑位51、底撑6、定位孔61、活动撑7、基础8;H型钢梁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埋弧焊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胎架单元,各个胎架单元沿一条直线并排布置。由于H型钢梁较长且横截面面积大,为了避免H型钢梁变形,胎架单元按3~4m的间距进行布置,以保证H型钢梁在埋弧焊支撑架上不会发生焊前变形。下面对单个胎架单元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胎架单元包括平台梁1,平台梁1最好选用钢结构件,平台梁1上设置两根立柱2,立柱2也最好为钢结构件且与平台梁1相互垂直,两根立柱2完全相同,立柱2下端固定连接于平台梁1,例如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于平台梁1。两根立柱2之间为工作台3。工作台3可由立柱2之间的平台梁1形成,也可以在立柱2之间设置连接梁,连接梁形成工作台3,连接梁不仅便于埋弧焊施工,还能传递并抵消两根立柱2向工作台3倾斜的趋势,增强两根立柱2的稳定性。工作台3的安装高度需要避免影响H型钢梁9的翻边,另外兼顾便于施工,例如,工作台3的高度比立柱2的高度低100mm。平台梁1连接内斜撑4、外撑5、立柱2处均为应力集中的位置,为了提高平台梁1的强度,避免变形,平台梁1在连接内斜撑4、外撑5、立柱2处分别设置加劲板11。平台梁1需要固定于地面,例如固定于特定的基础结构上,为了便于固定,平台梁1的底部设置地脚螺栓安装孔,使平台梁1可通过脚螺栓进行固定安装。立柱2在背对工作台3的一侧设置内斜撑4,即立柱2在工作台3的外侧设置内斜撑4,内斜撑4的上端连接外撑5,外撑5的上端形成腹板支撑位51,外撑5的下端固定于平台梁1,内斜撑4、外撑5和平台梁1形成三角支撑架,工作台3两侧的三角支撑架关于工作台3的中心线轴对称,如图1所示。内斜撑4、外撑5和平台梁1之间可焊接连接,为了保证使用安全,所有焊接均为满焊;或者三角支撑架的各边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内斜撑4与平台梁1的夹角最好为45°,平台梁1水平时,内斜撑4与水平面呈45°。外撑5不仅用于连接支撑内斜撑4的上端,同时也形成腹板支撑位51。三角支撑架可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但是最好呈锐角三角形的形状,外撑5与平台梁1的夹角为75°,节省材料并且结构稳固。腹板支撑位51与内斜撑4之间的距离,可视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该距离根据H型钢梁9翼缘板的宽度确定,最好为相对较宽的翼缘板的宽度的一半。两根立柱2各自与背对工作台3的一侧的内斜撑4之间设置底撑6,两个底撑6分别与与之相连的内斜撑4垂直并形成翼缘支撑面,翼缘支撑面相应也是两个,翼缘支撑面用于支撑H型钢梁9的翼缘板。两个底撑6中,任意一个底撑6安装活动撑7,例如在图1中,右侧的底撑6安装活动撑7。活动撑7的目的在于适应H型钢梁9相对较窄的翼缘板。为了适应不同宽度的翼缘板,活动撑7在底撑6的翼缘支撑面的安装高度可调整。具体可根据H型钢梁9的高度、翼缘板的宽度来调整活动撑7在底撑6的位置,以适合H型钢梁9施焊45°角度要求。例如,安装活动撑7的底撑6沿高度方向,也即是沿长度方向设置滑槽,活动撑7可沿滑槽移动并锁止。或者,参见图2,安装活动撑7的底撑6在翼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埋弧焊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胎架单元,其特征在于:胎架单元包括平台梁(1),平台梁(1)上设置两根立柱(2),两根立柱(2)之间为工作台(3),立柱(2)在背对工作台(3)的一侧设置内斜撑(4),内斜撑(4)的上端连接外撑(5),外撑(5)的上端形成腹板支撑位(51),外撑(5)的下端固定于平台梁(1),内斜撑(4)、外撑(5)和平台梁(1)形成三角支撑架,工作台(3)两侧的三角支撑架关于工作台(3)的中心线轴对称;两根立柱(2)各自与背对工作台(3)的一侧的内斜撑(4)之间设置底撑(6),两个底撑(6)分别与与之相连的内斜撑(4)垂直并形成翼缘支撑面,任意一个底撑(6)安装活动撑(7)。/n

【技术特征摘要】
1.埋弧焊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胎架单元,其特征在于:胎架单元包括平台梁(1),平台梁(1)上设置两根立柱(2),两根立柱(2)之间为工作台(3),立柱(2)在背对工作台(3)的一侧设置内斜撑(4),内斜撑(4)的上端连接外撑(5),外撑(5)的上端形成腹板支撑位(51),外撑(5)的下端固定于平台梁(1),内斜撑(4)、外撑(5)和平台梁(1)形成三角支撑架,工作台(3)两侧的三角支撑架关于工作台(3)的中心线轴对称;两根立柱(2)各自与背对工作台(3)的一侧的内斜撑(4)之间设置底撑(6),两个底撑(6)分别与与之相连的内斜撑(4)垂直并形成翼缘支撑面,任意一个底撑(6)安装活动撑(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弧焊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活动撑(7)在底撑(6)的翼缘支撑面的安装高度可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弧焊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安装活动撑(7)的底撑(6)在翼缘支撑面沿高度方向设置多个定位孔(61),活动撑(7)安装于定位孔(6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弧焊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底撑(6)在翼缘支撑面沿高度方向设置两列定位孔(61),每一列包括两个定位孔(61),同一列的相邻两个定位孔(61)的间距为80mm,活动撑(7)通过螺栓安装于定位孔(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文王艳刘定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