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135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比重钨合金小型号制品坯体加工物料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包括设置有装料腔的软膜、用于封堵装料腔的塞头以及安装在塞头上的抽气嘴;所述装料腔包括方柱形料腔、与方柱形料腔一端连通且圆滑过渡的圆柱形料腔;所述塞头位于方柱形料腔远离圆柱形料腔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待加工坯体的准近净成形,从而有效杜绝了原圆柱形软模物料装填量大、生产周期长、加工繁琐的弊端,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比重钨合金小型号制品坯体加工物料控制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
技术介绍
高比重钨合金小异形(方圆结合)系列制品,在当前等静压制、氢气烧结工艺路线下,通常采取的是制作圆柱形坯体棒料进行烧结,以确保后续机械加工整形过程工件余量足够;因此,现行圆柱形坯体结构棒料的物料损耗是构成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后期的软模模具结构改进中,将圆柱形调整为方柱形结构,有效实现了物料的阶段性降耗,但仍未达到最佳的物料控制目标,同时又暴露出了后续机械加工环节的打刀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实现了待加工坯体的准近净成形,从而有效杜绝了原圆柱形软模物料装填量大、生产周期长、加工繁琐的弊端,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包括设置有装料腔的软膜、用于封堵装料腔的塞头以及安装在塞头上的抽气嘴;所述装料腔包括方柱形料腔、与方柱形料腔一端连通且圆滑过渡的圆柱形料腔;所述塞头位于方柱形料腔远离圆柱形料腔的一侧。方柱形料腔与圆柱形料腔两者圆滑过渡,形成与最终制品形状相接近的装料腔,有效的缩减了物料装填量;本专利技术引入了准近净坯体成型理念,设计该软膜,全过程实现了物料装填量在原有基础上30%的递减。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柱形料腔与圆柱形料腔的连接处的曲率半径为6.67-8.3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柱形料腔的截面尺寸为23mm*23mm;所述圆柱形料腔的直径为21mm。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向装料腔内装料,所述软膜的外侧套装有外模支撑。优选的,所述外模支撑为铝膜。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塞头包括与方柱形料腔配合使用的的塞本体、与塞本体远离方柱形料腔一端连接的塞帽;所述塞头上设置有贯穿塞帽和塞本体的安装孔;所述抽气嘴安装在安装孔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避免在压制后的脱模阶段的端头崩边而影响加工余量的问题,所述安装孔包括贯穿塞帽和塞头的孔一、以及与孔一同轴连接且位于塞本体远离塞帽一端的孔二;所述孔二上安装有滤布;所述滤布与塞本体靠近方柱形料腔的一端共面。所述孔二的直径大于孔一的直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柱形料腔、圆柱形料腔、安装孔同轴设置。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膜的外侧设置有与塞帽配合使用的环状凸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设置具有方柱形料腔和圆柱形料腔的软模,确保了小异形高比重合金制品加工质量的同时,坯体料耗得到明显降低;提高了小异形高比重合金制品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滤布与塞本体的端面共面设计,有效的避免了压制后脱模阶段的端头崩边而影响加工余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软膜与外模支撑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软膜与外模支撑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塞头、抽气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坯体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制备坯体的制作示意图其中:10、坯体;201、塞头;2011、塞本体;2012、塞帽;2013、滤布;202、软膜;2021、方柱形料腔;2022、圆柱形料腔;203、外模支撑;204、抽气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中,需要理解的是,不具有相互替代性的不同技术特征显示在同一附图,仅是为了便于简化附图说明及减少附图数量,而不是指示或暗示参照所述附图进行描述的实施例包含所述附图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在本申请实施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定位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柱。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7所示,一方面,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包括设置有装料腔的软膜202、用于封堵装料腔的塞头201以及安装在塞头201上的抽气嘴204;如图2所示,所述装料腔包括方柱形料腔2021、与方柱形料腔2021一端连通且圆滑过渡的圆柱形料腔2022;所述塞头201位于方柱形料腔2021远离圆柱形料腔2022的一侧。通常,针对小型号高比重合金制品的生产加工,在坯体10的制作环节需考虑物料装填对软模结构的形变影响、真空除气方法对坯体10结构收缩形变影响、等静压制中制品摆放形式对其外观形变的影响、烧结填料目数在制品表面的嵌入深度对后续加工余量的影响,以及制品液相烧结形变等综合因素;因此,通常做法是制作较大余量的圆柱形坯体10予以应对,以确保最终制品的精加工尺寸与质量;其最大弊端是物料损耗太大。针对上述现存因素可能对最终坯体10加工余量造成的影响,最初首先是对其圆柱体软模模具进行了减量设计,将物料装填量有效降至一定范围,但考虑到制品精加工后的方圆结合形状,圆柱体棒料的减量最终受制于其结构本身;因此,尝试由圆到方的结构调整及减量,设计制作了纯方柱形结构的软模模具,使其坯体10结构与最终制品形状相接近,将物料装填量进一步缩减;但当方柱形棒料的减量与坯体10待加工余量较为接近时,减量则无法进行;最终,引入了准近净坯体成型理念,方柱形料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装料腔的软膜、用于封堵装料腔的塞头以及安装在塞头上的抽气嘴;所述装料腔包括方柱形料腔、与方柱形料腔一端连通且圆滑过渡的圆柱形料腔;所述塞头位于方柱形料腔远离圆柱形料腔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装料腔的软膜、用于封堵装料腔的塞头以及安装在塞头上的抽气嘴;所述装料腔包括方柱形料腔、与方柱形料腔一端连通且圆滑过渡的圆柱形料腔;所述塞头位于方柱形料腔远离圆柱形料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形料腔与圆柱形料腔的连接处的曲率半径为6.67-8.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形料腔的截面尺寸为23mm*23mm;所述圆柱形料腔的直径为2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在软膜外侧的外模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比重钨合金制品坯体准近净成型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容程东军柯祖斌王育伟齐灵军高为杨永忠陈杰旻蔺伟宏张亦钒王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