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10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有上工作型面;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中开设有型腔;整形块,所述整形块沿着所述型腔开口一体地固设于所述下模座上;以及若干压料芯,所述压料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型腔内,其中所述压料芯和所述整形块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下工作型面,所述上工作型面和下工作型面与侧围外板的型面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正整形模具有效解决了设计工作量大、模具结构复杂、加工繁琐的问题,从而缩短了铸造周期,提高了模具制作的效率,减少了制造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主机厂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形各类车身外观,并不断的试验创新,而试制是验证设计正确与否的关键环节,要求试制的每个环节必须高精度进行制造和控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数据完成,同时也需要将成本控制至最低、压缩试制的制作周期。其中侧围外板件是汽车最大的一个外覆盖件,也是难度最大的零件,特别在当今汽车市场,更强调外型美观协调和个性化,外观变化和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越来越多,那么侧围外板件的设计和制造就直接影响了整个车型的开发前景。通过模具工装对侧围外板件的生产制造属于汽车四大工艺中第一阶段的冲压工艺,而现有的用于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设计工作量大、模具结构复杂、模具整形刀块数量比较大,铸件铸造周期长、加工繁琐、整个项目的节约性差,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在侧围外板模具加工时,需要将各种刀块,先进行机加工后再进行组立加工,造成加工工时长,且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其中,所述正整形模具有效解决了设计工作量大、模具结构复杂、加工繁琐的问题,从而缩短了铸造周期,提高了模具制作的效率,减少了制造加工成本。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对随后的描述的理解,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的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料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整形模具;10-上模;11-压面板;100-上工作型面;20-下模座;21-型腔;22-限位块;23-导块;24-顶杆孔;30-整形块;40-压料芯;41-起吊孔;200-下工作型面;50-导向机构;51-导柱;52-导槽;60-起吊辅助装置;61-起吊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的结构被阐明。其中,所述正整形模具1包括上模10、下模座20、整形块30以及若干压料芯40,其中,所述上模20的下表面设有上工作型面100,所述下模座20中开设有型腔21,所述整形块30沿着所述型腔21开口一体地固设于所述下模座20上,所述压料芯4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型腔21内,当所述压料芯40安装于所述型腔21内时,所述压料芯40和所述整形块30的上表面形成一下工作型面200,所述下工作型面200与上工作型面100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侧围外板的型面。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型腔2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限位块22,当所述压料芯40设置于所述型腔21内时,所述限位块22用以限制所述压料芯40的位置。此外,所述型腔21的侧壁和所述压料芯40的侧壁均凸出地设有导块23,所述导块23之间相互配合用于所述压料芯40安装和工作时的位移导向。优选地,每一块所述压料芯40的型面上设有起吊孔41,以方便所述压料芯40的起吊和装配。其中,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座20的侧面各设有四个起吊辅助装置6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起吊辅助装置60为起吊棒61,所述上模10的两相对侧面各设有两个起吊棒61(图中相对侧的起吊棒未示出),所述下模座20的两相对侧面各设有两个起吊棒61(图中相对侧的起吊棒未示出),用于模具的起吊和翻转。更具体地,所述型腔21底面设有若干顶杆孔24,所述顶杆孔24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压料芯40的下方,顶杆通过所述顶杆孔24将所述压料芯40顶起一定高度,用于所述压料芯40工作时的弹性受力。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正整形模具1还包括导向机构50,所述导向机构51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座20上的四个导柱51以及对应地开设于所述上模10上的四个导槽52,其中,所述导柱51一体地形成于所述下模座20的四角处,所述导向机构50用以所述上模10和所述下模座20合模时的精准导向。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上模10设有四个压面板11,所述上模10可通过所述压面板11固定于所述压机上。所述压料芯40装入所述下模座20的所述型腔21内,模具冲压时,首先将模具装入压力机上,将所述上模10通过压板锁付在压机上滑块上,通过压板将所述下模座20锁付在压机下工作台上,顶杆将所述压料芯40顶起一定高度,放入零件,所述上模10随压机上滑块一起向下运动与顶起的压料芯40相合后进行正整形运动,直至运动到底完成整形工作。综上所述,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正整形模具1可有效解决设计工作量大、模具结构复杂、加工繁琐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模具制作的效率,并大大节省了设计成本、铸件成本和加工成本,最为重要的是为原本非常紧张的试制周期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有上工作型面;/n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中开设有型腔;/n整形块,所述整形块沿着所述型腔开口一体地固设于所述下模座上;以及/n若干压料芯,所述压料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型腔内,其中所述压料芯和所述整形块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下工作型面,所述上工作型面和下工作型面与侧围外板的型面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有上工作型面;
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中开设有型腔;
整形块,所述整形块沿着所述型腔开口一体地固设于所述下模座上;以及
若干压料芯,所述压料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型腔内,其中所述压料芯和所述整形块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下工作型面,所述上工作型面和下工作型面与侧围外板的型面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限位块,用以当所述压料芯设置于所述型腔内时限制所述压料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侧壁和所述压料芯的侧壁均凸出地设有导块,所述导块相互配合用于所述压料芯的安装和工作时的位移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制侧围外板正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导向机构,所述定位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导柱,以及与所述导柱对应地设置于所述上模的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明杨遇春
申请(专利权)人:菲格瑞特苏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