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韶军专利>正文

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05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涉及光学门镜加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尾管自动上料;步骤2.将37号尾片和卡簧推送到尾管内;步骤3.将尾管内的37号尾片和卡簧压紧;步骤4.将36号片推送至前管上;步骤5.将35号片推送至前管上;步骤6.34号片落入第一夹持气缸上;步骤7.黑垫片落入第二夹持气缸上;步骤8.将黑垫片放置于34号片上;步骤9.将帽套在34号片和黑垫片上;步骤10.旋转气夹对尾管进行夹持;步骤11.将尾管和前管进行组装;步骤12.将帽、34号片和黑垫片放置于前管上进行组装;步骤13.对帽的背面和前管进行点胶;步骤14.光学门镜自动下料装盒,实现了光学门镜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
本申请涉及光学门镜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猫眼,又称门镜,是装在住宅户门上的一种小型光学仪器,便于居民观察户外情况。已成为居家安全的必需品,它是由一块凹透镜(物镜)和一块凸透镜组成。物镜的焦距极短,它使室外的人或物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最后得到一个缩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恰又成在人眼的明视距离附近,对门外的情况就看得清楚了。如附图14-16所示,光学门镜7包括前管71、尾管72、帽73、黑垫片74、卡簧75、37号尾片76、36号片77、35号片78、34号片79,目前光学门镜7的组装步骤,工艺复杂,都是由人工手动依序组装,人工组装速度缓慢,组装效率低,组装过程十分的繁琐,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尾管自动上料:设置工作台、上料装置、移动组件、升降组件、下料组件和组装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尾管自动上料:设置工作台(1)、上料装置(2)、移动组件(3)、升降组件(4)、下料组件(5)和组装装置(6),所述工作台(1)水平设置,且工作台(1)上设有工作架(11),所述上料装置(2)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移动组件(3)滑动设置在工作架(11)的顶部,所述升降组件(4)设置在移动组件(3)上,所述下料组件(5)呈水平设置,且下料组件(5)位于工作台(1)的下方,所述组装装置(6)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部,首先,尾管(72)通过上料装置(2)的尾管座(211)上的尾管电机(212)驱动输出端上的尾管同步轮(2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尾管自动上料:设置工作台(1)、上料装置(2)、移动组件(3)、升降组件(4)、下料组件(5)和组装装置(6),所述工作台(1)水平设置,且工作台(1)上设有工作架(11),所述上料装置(2)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移动组件(3)滑动设置在工作架(11)的顶部,所述升降组件(4)设置在移动组件(3)上,所述下料组件(5)呈水平设置,且下料组件(5)位于工作台(1)的下方,所述组装装置(6)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部,首先,尾管(72)通过上料装置(2)的尾管座(211)上的尾管电机(212)驱动输出端上的尾管同步轮(214),尾管同步轮(214)再带动尾管同步轮(214)在尾管座(211)内转动,使得尾管(72)跟随尾管同步轮(214)慢慢移动至组装装置(6)的压合板(643)的下方,尾管(72)再从尾管座(211)内进入推动座(661)内,顶升电机(651)驱动输出端上的顶升盘(655)转动,顶升盘(655)带动与其连接的顶升杆(654)转动,顶升板(656)的一端随着顶升杆(654)的转动而上升,而顶升板(656)另一端推动顶升架(653),顶升架(653)再推动两个与工作台(1)铰接的顶升板(656)的一端向上合拢,两个顶升板(656)的相对合拢能够对进入推动座(661)内的尾管(72)进行夹持固定,以免尾管(72)位置偏移,而导致尾管(72)与其他零件无法正常组装的问题;
步骤2.将37号尾片和卡簧推送到尾管内:随后第一上料气缸(2111)再驱动推动端上的第一推块(2110)在压合板(643)内水平移动,当第一推块(2110)从第一上料管(219)下方移开时,37号尾片(76)从第一上料管(219)内落到压合板(643)上,随后第一上料气缸(2111)再推动第一推块(2110)将37号尾片(76)推送至尾管(72)内,卡簧气缸(216)驱动推动端上的卡簧块(218),卡簧块(218)在压合板(643)内进行水平移动工作,随着卡簧块(218)从卡簧管(217)下方移开,使得卡簧(75)从卡簧管(217)内落在压合板(643)上,随后卡簧气缸(216)再推动卡簧块(218)将卡簧(75)推送至尾管(72)上;
步骤3.将尾管内的37号尾片和卡簧压紧:随后压合架(642)上的压合气缸(641)驱动推动端伸缩,压合气缸(641)的推动端能够对尾管(72)内的37号尾片(76)和卡簧(75)进行压合工作,完成37号尾片(76)、卡簧(75)和尾管(72)的压合工作,使得37号尾片(76)和卡簧(75)更加贴近尾管(72)的内壁,随后推动座(661)侧壁上的推动气缸(663)驱动推动端上的推动块(662),推动块(662)随着推动气缸(663)的将推动座(661)内的尾管(72)推送出去,完成37号尾片(76)、卡簧(75)和尾管(72)的组装工作;
步骤4.将36号片推送至前管上:然后,前管电机(222)驱动输出端上的一个转动辊(225)转动,转动辊(225)再带动前管同步轮(224)上的前管同步带(223)转动,使得前管(71)在前管座(221)朝向前方慢慢移动,而第三上料气缸(2211)驱动推动端上的推板(2213)在输料管(2214)内进行推动,推板(2213)将输料管(2214)内的36号片(77)推送至前管(71)上;
步骤5.将35号片推送至前管上:随后前管(71)再被移动到第二上料管(228)下方,第二上料气缸(226)驱动推动端上的第二推块(229),第二推块(229)在第二固定板(227)内进行插接移动,当第二推块(229)从第二上料管(228)下移开时,35号片(78)从第二上料管(228)中落下,随后35号片(78)再落到前管(71)上,完成35号片(78)、36号片(77)和前管(71)的组装工作;
步骤6.34号片落入第一夹持气缸上:然后,电动推杆(622)驱动推动端上的夹持板(615),使得夹持板(615)在滑块(621)上进行滑动,而且第一夹持气缸(611)和第二夹持气缸(612)随着夹持板(615)分别来到上料座(231)和垫片座(237)的下方,第一升降气缸(613)承托第一夹持气缸(611)进行升降,第二升降气缸(614)承托第二夹持气缸(612)进行升降,使得第一夹持气缸(611)更加贴近上料座(231),第二夹持气缸(612)更加贴近垫片座(237),随后第一电机(235)驱动输出端上的第一齿轮(236)转动,第一齿轮(236)再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条(234)在上料座(231)上移动,第一齿条(234)再带动第一推料块(233)在上料座(231)内推动,通过第一推料块(233)的推动将第一落料管(232)内的34号片(79)从上料座(231)内推出,使得34号片(79)落入第一夹持气缸(611)上;
步骤7.黑垫片落入第二夹持气缸上:然后,而第二电机(2311)驱动输出端上的第二齿轮(2316)转动,第二齿轮(2316)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条(2310)在垫片座(237)上移动,第二齿条(2310)再推动第二落料块在垫片座(237)内推动,通过第二推料块(239)的推动,将第二落料管(238)内的黑垫片(74)推出垫片座(237)内,使得黑垫片(74)落入第二夹持气缸(612)上;
步骤8.将黑垫片放置于34号片上:随后驱动电机(623)驱动输出端上的旋转杆(624)转动,旋转杆(624)带动移动同步轮(38)转动,第一同步轮(625)再带动第一同步带(626)转动,滑块(621)上的第一夹持气缸(611)和第二夹持气缸(612)随着夹持板(615)移动,第一夹持气缸(611)先将34号片(79)放置于移料块(622)上,随后第二夹持气缸(612)再将黑垫片(74)放置于34号片(79)上;
步骤9.将帽套在34号片和黑垫片上:然后,第二上料盘(2312)再将帽(73)传送至物料板(2315)上,物料气缸(2313)再驱动推动端上的推动板(2314)在物料板(2315)内进行推动,推动板(2314)将帽(73)推送至移料块(622)上,使得帽(73)套在34号片(79)和黑垫片(74)上,完成34号片(79)、黑垫片(74)与帽(73)的组装工作;
步骤10.旋转气夹对尾管进行夹持:然后,移动组件(3)的移动电机(31)驱动输出端上的移动杆(36)转动,移动杆(36)带动移动同步轮(38)转动,移动同步轮(38)再带动移料同步轮转动,横板(32)随着移动同步带(37)在工作架(11)上滑动,横板(32)内的旋转电机(33)再驱动输出端上的移动螺杆(34)转动,移动块(35)再随着移动螺杆(34)的转动在横板(32)内移动,升降组件(4)的升降电机(43)驱动输出端上的升降齿轮(44),升降齿轮(44)再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升降齿条(42)在升降座(41)内进行升降运动,升降齿条(42)下的夹料气夹(45)先移动到37号尾片(76)、卡簧(75)和尾管(72)组装完成的位置,随后夹料气夹(45)对其进行夹取,并且将尾管(72)携带至旋转气夹(635)上,同时旋转气夹(635)对尾管(72)进行夹持;
步骤11.将尾管和前管进行组装:然后,夹料气夹(45)在移动至35号片(78)、36号片(77)和前管(71)组装完成的位置,对其进行夹取后再移动尾管(72)的上方,当尾管(72)和前管(71)对齐后,旋转气缸夹持着尾管(72)进行旋转,对尾管(72)和前管(71)进行组装的工作;
步骤12.将帽、34号片和黑垫片放置于前管上进行组装:随后丝杆滑台(621)上的移料块(622)将帽(73)、34号片(79)和黑垫片(74)移动至真空吸盘(6211)的下方,移料电机(623)再驱动输出端上的移料螺杆(625)转动,移料齿条(627)随着移料螺杆(625)的转动在滑动板(626)内下降,当真空吸盘(6211)与帽(73)贴合后,真空吸盘(6211)再对帽(73)、34号片(79)和黑垫片(74)进行吸附,随后伺服电机(6210)驱动输出端上的移料齿轮(628)旋转,移料齿轮(628)通过相啮合的移料齿条(627)使得移料座(629)在移料齿条(627)上滑动,真空吸盘(6211)再随着移料座(629)朝向旋转气夹(635)的位置移动,同时安装板(631)上的安装电机(632)驱动输出端上的第一铰接杆(633)转动,第一铰接杆(633)再带动第二铰接杆(634)移动,安装座(636)随着第二铰接杆(634)在工作台(1)上进行滑动,旋转气缸带着完成组装后的尾管(72)和前管(71)移动到真空吸盘(6211)的下方,最后真空吸盘(6211)将帽(73)、34号片(79)和黑垫片(74)放置于前管(71)上,随后夹料气夹(45)对帽(73)、34号片(79)和黑垫片(74)进行夹持固定,同时旋转气缸再带动尾管(72)进行旋转,使得帽(73)、34号片(79)和黑垫片(74)在前管的顶部进行组装工作,完成光学门镜的最后组装工作;
步骤13.对帽的背面和前管进行点胶:随后夹料气夹(45)带动光学门镜移动至点胶枪(672)的位置,点胶电机(673)驱动输出端上的点胶盘(676)旋转,点胶盘(676)上的点胶杆(674)再带动点胶座(675)转动,使得点胶枪(672)的枪口贴在帽(73)的背面和前管(71)结合处进行点胶的位置旋转半周,完成光学门镜的上胶工作,获得所需的光学门镜;
步骤14.光学门镜自动下料装盒:最后夹料气夹(45)再将光学门镜放置于下料组件(5)的传送带(51)上,最后传送带上发(51)再将光学门镜依次送入收集盒(53)上,完成对光学门镜的收集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尾管上料组件(21)、前管上料组件(22)和帽上料组件(23),所述尾管上料组件(21)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前管上料组件(22)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前管上料组件(22)位于尾管上料组件(21)的旁侧,所述帽上料组件(23)设置在工作台(1),且帽上料组件(23)位于前管上料组件(22)的旁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门镜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上料组件(21)包括尾管座(211)、尾管电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韶军曾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兰韶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