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03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外壳、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电极座和第一脑波电极,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头环外壳内,所述电极座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头环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脑波电极固定在所述电极座上,且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极座上设有容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头环采用柔性电路板以取代导线,实现脑波电极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将导线的伸缩运动转换为柔性电路板的小角度弯折,柔性电路板其传输信号稳定,并且柔韧性好,耐小角度弯折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头环
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头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社交网络、导航等众多领域开发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目前市场上所流行的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头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其中,智能头环是通过捕捉脑电波信号,以实现对其他智能设备的控制,譬如智能家居设备,其还可用于帮助学生等人群提高注意力。智能头环主要包括有头环外壳、控制电路板和脑波电极,脑波电极用于捕捉穿戴该智能头环用户的脑电波信号,其一般设置于头环外壳内侧以朝向头部布置,并且与位于头环外壳内的控制电路板之间使用导线连接。另外,为使头环佩戴舒适以及脑波电极与头部紧密贴合,环形外壳上设置有伸缩结构以安装脑波电极,脑波电极可伸缩而适应头部。然而,在头部挤压脑波电极的过程中,其所连接的导线弯折易缠绕,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并且多次使用,导线反复伸缩弯折容易损坏,维修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旨在解决目前的智能头环使用导线信号传输不稳定且容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外壳、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电极座和第一脑波电极,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头环外壳内,所述电极座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头环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脑波电极固定在所述电极座上,且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极座上设有容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空间。优选地,所述头环外壳内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可供所述电极座直线滑动的容置腔,所述电极座与所述头环外壳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电极座上还设有位于其所述安装空间内、用于安装所述弹簧的插柱。优选地,所述头环外壳为半闭合式壳体,且具有两可相对张合的自由端。优选地,所述智能头环还包括沿所述头环外壳的内周设置的弹性接触带,所述弹性接触带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头环外壳的两所述自由端连接以围合形成可变形空间,所述弹性接触带与所述电极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脑波电极的接触面位于所述弹性接触带的内侧空间。优选地,所述智能头环还包括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脑波电极,所述第二脑波电极设置在所述弹性接触带上,且其接触面位于所述弹性接触带的内侧空间。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带的内侧面设有条纹。本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智能头环中,第一脑波电极可随电极座在头环外壳上伸缩,而与头部柔性接触,以适应头环的佩戴;并且采用柔性电路板以进行脑波电极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将导线的伸缩运动转换为柔性电路板的小角度弯折,柔性电路板其传输信号稳定,并且柔韧性好,耐弯折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智能头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智能头环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智能头环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参照图1至图3,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外壳100、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1、电极座200和第一脑波电极10,控制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1位于头环外壳100内,电极座200可伸缩地设置在头环外壳100的内侧,第一脑波电极10固定在电极座上,且通过柔性电路板1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电极座200上设有容置柔性电路板1的安装空间。智能头环作为众多智能穿戴设备其中之一,通过捕捉脑电波信号,以实现对其他智能设备的控制,譬如智能家居设备。具体地,智能头环主要由头环外壳100、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1、电极座200和第一脑波电极10组成,其中:头环外壳100采用硬胶材质制成,包括内外两个相拼接的壳体,两壳体围合成环形的内腔,控制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1即位于该内腔中,控制电路板可设置于该内腔中的任意位置,柔性电路板1呈长条状且顺应内腔的环形方向设置。其中,电极座200可伸缩的设置在头环外壳100上,其位于头环外壳100的内侧,且相对于头部额头设置,以用于安装第一脑波电极10;其中,电极座200的可伸缩设置形式以及结构可为多种,比如与头环外壳100之间设置多层弯折的弹片、弹簧或其它,以使得在用户佩戴头环时,第一脑波电极10可随电极座200实现弹性的伸缩,从而适应头部,其具体设置形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作阐述。另外,电极座200采用中空结构设计,其内部形成安装空间,柔性电路板1则穿过该安装空间,其一端与第一脑波电极10连接,另一端则与控制电路板连接。为方便柔性电路板1的固定,可在该安装空间的内壁面设置定位柱,并于柔性电路板1上对应设置通孔以卡装至该定位柱处。其中,第一脑波电极10可选用金属电极或水凝胶电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电极座200在头环外壳100上缩回时,柔性电路板1与第一脑波电极10所连接的一端逐渐弯折;相反的,当电极座200在环形外壳上伸出时,柔性电路板1与第一脑波电极10所连接的一端逐渐伸直。本智能头环通过采用柔性电路板1以进行脑波电极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与目前采用导线连接的方式相比较,柔性电路板1其传输信号稳定,并且柔韧性好,耐弯折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头环外壳100内设有支撑座110,支撑座110上还设有可供电极座200直线滑动的容置腔,电极座200与头环外壳10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具体地,环形外壳内所设支撑座110以用于安装电极座200,支撑座110上的容置腔与电极座200相适配,电极座200位于该容置腔内且可沿容置腔的腔壁作直线滑动。在此结构基础上,通过所设弹性件对电极座200的弹力作用,用户佩戴头环时,可使第一脑波电极10与头部保持接触状态,脑波信号采集稳定。其中,该弹性件可为弹簧、异形弹片等。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参照图3,电极座200上设有位于其安装空间内、用于安装弹簧的插柱210。作为优选,电极座200与头环外壳100之间所设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卡装在电极座200的插柱210上,头环外壳100或其内的其它结构件上对应设置插杆以卡装弹簧的另一端,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并且将插柱210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结构紧凑,可节省空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头环外壳100为半闭合式壳体,且具有两可相对张合的自由端。即头环外壳100设有敞口,其位于敞口处的两自由端可相对张合,以适应不同头部的形状和大小,方便头环在头部的佩戴。进一步地,参照图1,智能头环还包括沿头环外壳100的内周设置的弹性接触带300,弹性接触带300的两端部分别与头环外壳100的两自由端连接以围合形成可变形空间,弹性接触带300与电极座200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环外壳、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电极座和第一脑波电极,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头环外壳内,所述电极座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头环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脑波电极固定在所述电极座上,且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极座上设有容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环外壳、控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电极座和第一脑波电极,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头环外壳内,所述电极座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头环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脑波电极固定在所述电极座上,且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极座上设有容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环外壳内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可供所述电极座直线滑动的容置腔,所述电极座与所述头环外壳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电极座上还设有位于其所述安装空间内、用于安装所述弹簧的插柱。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璧丞孙文罗培彬黄柏维周建吾阿迪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