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03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内壳和头环外壳,头环外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右支撑段,左支撑段与右支撑段上皆设置有异形座,异形座位于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与中间支撑段对接的一端,异形座与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之间呈上下错位设置且位于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的下方,异形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避位槽,内壳体上对应避位槽设置有位于其内侧的螺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智能头环,在左支撑段与右支撑段上分别设置有位于下方的异形座,左右支撑段与中间支撑段对接时,异形座延伸至中间支撑段的下方,再通过螺钉穿过避位槽并拧入至内壳体的螺钉孔内,从而将左右支撑段分别与中间支撑段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头环
本技术涉及脑波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头环。
技术介绍
脑电波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智能头环则是通过捕捉脑电波信号,以实现对于其他智能设备的控制,譬如智能家居设备,其还可用于帮助学生等人群提高注意力。智能头环主要包括有头环内壳、头环外壳、控制电路板和脑波电极,脑波电极用于捕捉穿戴该智能头环用户的脑电波信号。现有技术中,头环外壳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围合构成用于容置电子配件的容置空间。外壳体包括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右支撑段,其分别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内壳体上,并且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分别与中间支撑段的两端对接。然而,由于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与中间支撑段之间并没有固定,因此,左右支撑段与中间支撑段之间会存在装配不够稳固,以及连接不够紧密的缺陷,也即在对接位置处会存在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头环,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头环存在中装配不够稳固、连接不够紧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内壳和头环外壳,所述头环外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右支撑段,所述左支撑段与右支撑段上皆设置有异形座,所述异形座位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与所述中间支撑段对接的一端,所述异形座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之间呈上下错位设置且位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的下方,所述异形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供螺钉穿过的避位槽,所述内壳体上对应所述避位槽设置有位于其内侧的螺钉孔。优选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及右支撑段的接触端面上设置有双面胶。优选地,所述头环内壳包括两连接部和设置在两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抵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头环外壳的两端部设置,两所述连接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环形外框相互围合形成可挤压变形的空间。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被构造为U型结构。优选地,所述智能头环还包括三个脑波电极,三个所述脑波电极中的两个位于所述头环内壳的左右两侧,另外一个所述脑波电极位于所述头环内壳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头环内壳的两端部上设置有扎紧孔,所述扎紧孔通过扎紧带上的扎紧扣将所述扎紧带与所述头环内壳连接。优选地,所述头环内壳上设置有防滑条纹。优选地,所述头环外壳内还设置有泡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智能头环,在左支撑段与右支撑段上分别设置有位于下方的异形座,左右支撑段与中间支撑段对接时,异形座延伸至中间支撑段的下方,再通过螺钉穿过避位槽并拧入至内壳体的螺钉孔内,从而将左右支撑段分别与中间支撑段固定。由于异形座是沿左右支撑段的延伸方向突出设置的,因此,异形座在左右支撑段与中间支撑段对接时,其所在位置并不是对接位置,而是错开了对接的位置,使得左右支撑段与中间支撑段的连接更加紧密,装配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头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头环的左支撑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头环的中间支撑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头环的头环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智能头环的头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在一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6,该智能头环包括头环内壳10和头环外壳20,头环外壳20包括内壳体21和外壳体22,外壳体22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221、中间支撑段222和右支撑段223,左支撑段221与右支撑段223上皆设置有异形座224,异形座224位于左支撑段221和右支撑段223与中间支撑段222对接的一端,异形座224与左支撑段221和右支撑段223之间呈上下错位设置且位于左支撑段221和右支撑段223的下方,异形座22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供螺钉穿过的避位槽225,内壳体21上对应避位槽225设置有位于其内侧的螺钉孔21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头环内壳10和头环外壳20共同组成头环整体,智能头环在闲置状态下,头环外壳20与头环内壳10均处于闭合状态,用户佩戴时,通过外力张开头环内壳10与头环外壳20,以在头环内壳10与头环外壳20的两端处,形成供用户佩戴的开口。头环内壳10的外侧与头环外壳20的内侧围合构成可挤压变形的空间A,由于该空间A可挤压变形,因此可使头环内壳10的内侧围合构成的佩戴空间B适应不同形状的头部。当头环内壳10受到自内向外的作用力时,佩戴空间B向外扩张,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头围,并且在头环内壳10因扩张形成的向内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智能头环可保持佩戴的稳固性。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左支撑段221、中间支撑段222和右支撑段223之间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对于智能头环的拆装维修。在左支撑段221和右支撑段223上分别设置有异形座224,以通过异形座224连接左支撑段221和中间支撑段222以及右支撑段223和中间支撑段222,避免左支撑段221和右支撑段223与中间支撑段222之间存在缝隙。更具体的,参见图7、图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智能头环还包括设置在头环外壳中的金属钢片50,金属钢片50上设有两个螺钉孔,两个螺钉孔可供螺钉拧入并经由异形座224的避位槽225穿入到内壳体21的螺钉孔中,以通过金属钢片50紧压左支撑段221/右支撑段223与中间支撑段222,从而达到固定左支撑段221与中间支撑段222以及右支撑段223与中间支撑段222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智能头环,在左支撑段221与右支撑段223上分别设置有位于下方的异形座224,左右支撑段223与中间支撑段222对接时,异形座224延伸至中间支撑段222的下方,再通过螺钉穿过避位槽225并拧入至内壳体21的螺钉孔211内,从而将左右支撑段223分别与中间支撑段222固定。由于异形座224是沿左右支撑段223的延伸方向突出设置的,因此,异形座224在左右支撑段223与中间支撑段222对接时,其所在位置并不是对接位置,而是错开了对接的位置,使得左右支撑段223与中间支撑段222的连接更加紧密,装配更加稳固。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壳体21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环内壳和头环外壳,所述头环外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右支撑段,所述左支撑段与右支撑段上皆设置有异形座,所述异形座位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与所述中间支撑段对接的一端,所述异形座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之间呈上下错位设置且位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的下方,所述异形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供螺钉穿过的避位槽,所述内壳体上对应所述避位槽设置有位于其内侧的螺钉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环内壳和头环外壳,所述头环外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和右支撑段,所述左支撑段与右支撑段上皆设置有异形座,所述异形座位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与所述中间支撑段对接的一端,所述异形座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之间呈上下错位设置且位于所述左支撑段和右支撑段的下方,所述异形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供螺钉穿过的避位槽,所述内壳体上对应所述避位槽设置有位于其内侧的螺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左支撑段、中间支撑段及右支撑段的接触端面上设置有双面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环内壳包括两连接部和设置在两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抵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头环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璧丞孙文黄柏维罗培彬田相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