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矿物诱导双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009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双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天然非金属矿物均匀分散于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浆料;向浆料中加入过渡金属盐和碳源,调节pH值至7‑10,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将固体混合物进行焙烧处理,得焙烧产物;将焙烧产物,进行酸洗,水洗至pH为中性,干燥后,得MSi双单原子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催化剂中过渡金属与硅以双单原子形式共同存在,保留了天然非金属矿物的微观形貌与多孔结构,并在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中,具有降解污染物效率高、稳定性好、重复使用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重金属离子二次污染风险低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金属矿物诱导双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剂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金属矿物诱导双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成为各国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毒素、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染料等有机污染物,随污水排放或渗透进入生活用水系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工业中有机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主要为物理吸附、微生物降解、膜过滤、化学氧化等,仍存在处理效率低、受天然水体中非金属离子与天然有机质(NOM)影响较大、运行成本较高、耗材二次处理成本高等不足。近年来,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新兴高级氧化体系因其强氧化能力、高选择性、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有机污染水体的修复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硫酸根自由基可通过活化过硫酸盐产生。其中,紫外活化、微波活化、热活化及碱活化工艺复杂;石墨烯、氮掺杂石墨烯等碳基材料活化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而过渡金属离子(Co2+、Fe2+、Mn2+、Ni2+、Ag+等)活化中的重金属离子残留会对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尽管过渡金属氧化物(单金属氧化物(Co3O4、Fe2O3、MnO2等)或多金属氧化物(FeCo2O4、CuFe2O4、FeNi2O4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过硫酸盐活化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但仍然面临活化效率相对较低、重金属离子析出、催化材料回收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需求。因此,迫切需求开发设计一种超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异相催化剂,用于推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新兴高级氧化体系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催化剂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物体系中活化速率低、过渡金属离子析出、回收困难、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安全、低成本、易回收、适用范围广等优越性能的用于过硫酸盐活化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其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非金属矿物诱导双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天然非金属矿物均匀分散于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浆料,所述浆料中天然非金属矿物的浓度为40-90g/L;步骤2、向步骤1所得的浆料中加入过渡金属盐和碳源,调节pH值至7-10,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所述过渡金属用量为0.86-1.73g/L,所述碳源用量为4-10g/L;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固体混合物,进行焙烧处理,得焙烧产物;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焙烧产物,进行酸洗,水洗至pH为中性,干燥后,得MSi双单原子催化剂,其中,M代表Co、Mn、Cu、Ni、Fe中的一种。优选的是,所述天然非金属矿物是膨润土、高岭石、硅藻土、蛭石、凹凸棒、海泡石、埃洛石、粉石英、沸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是,所述过渡金属盐为钴盐、锰盐、镍盐、铜盐、铁盐中的一种;所述过渡金属盐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乙酸根离子中的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碳源为苯胺、盐酸多巴胺、吡咯、吡啶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是,步骤2中,调节pH的调节剂为盐酸、硫酸、磷酸、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钠、Tris-buffer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干燥温度为40-80℃、时间为4-12h.。优选的是,步骤3中,所述焙烧处理温度为600-1000℃、时间为0.5-4h、升温速率为4-8℃/min;所述焙烧气氛为氩气、氮气、空气、氦气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是,步骤4中,所述酸洗中酸为硫酸、盐酸、氢氟酸、硝酸中的一种,所述酸的质量分数为5%-20%,所述酸洗时间为1-48h,所述干燥温度为40-80℃、时间为4-12h。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单原子催化剂,由所述的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双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制备而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单原子催化剂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向待处理有机污染物中投加MSi双单原子催化剂及过硫酸盐,以去除有机污染物,所述过硫酸盐为过一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二硫酸钾、过二硫酸钠、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非金属矿物为原料,诱导制备MSi双单原子催化剂,降低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Si双单原子催化剂比表面积高达480m2/g,孔结构丰富,且亲水性能优异;(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Si双单原子催化剂为固体粉末,便于携带和运输;此外,MSi双单原子催化剂直径大于20μm,可通过快速沉降进行回收;(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Si双单原子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污染物效率高,显著降低催化剂及过硫酸盐的消耗量;MSi双单原子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使用稳定性好,重复使用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Si双单原子催化剂中过渡金属含量低于0.1%,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污染物后,水中过渡金属离子残余低于0.1μg/L,显著降低重金属离子二次污染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1中制备的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的球差电镜及相应元素面扫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1中制备的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制备的催化剂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废水中的应用对比研究效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在催化降解双酚A废水、阿特拉津废水、罗丹明B废水、四环素废水的降解效果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不同质量的实施例1的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降解双酚A废水的降解效果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不同过一硫酸钾用量对于实施例1的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废水中的影响研究效果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反应pH值对于实施例1的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在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废水的影响研究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本实施例制备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将90g硅藻土均匀分散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加入1.08g乙酸钴及10g盐酸多巴胺,并采用Tris-buffer调节pH值至8.5;反应8h后,过滤,洗涤,并在60℃下干燥8h,得到固体混合物;所得固体混合物置于管式气氛炉中,以8℃/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0℃,在氮气气氛下焙烧2h;所得焙烧产物,用足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氟酸酸洗12h,采用足量的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中性,60℃干燥8h后,得到所述CoSi双单原子催化剂。实施例2:本实施例制备MnSi双单原子催化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双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天然非金属矿物均匀分散于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浆料,所述浆料中天然非金属矿物的浓度为40-90g/L;/n步骤2、向步骤1所得的浆料中加入过渡金属盐和碳源,调节pH值至7-10,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所述过渡金属用量为0.86-1.73g/L,所述碳源用量为4-10g/L;/n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固体混合物,进行焙烧处理,得焙烧产物;/n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焙烧产物,进行酸洗,水洗至pH为中性,干燥后,得MSi双单原子催化剂,其中,M代表Co、Mn、Cu、Ni、Fe中的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双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天然非金属矿物均匀分散于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浆料,所述浆料中天然非金属矿物的浓度为40-90g/L;
步骤2、向步骤1所得的浆料中加入过渡金属盐和碳源,调节pH值至7-10,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所述过渡金属用量为0.86-1.73g/L,所述碳源用量为4-10g/L;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固体混合物,进行焙烧处理,得焙烧产物;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焙烧产物,进行酸洗,水洗至pH为中性,干燥后,得MSi双单原子催化剂,其中,M代表Co、Mn、Cu、Ni、Fe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双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非金属矿物是膨润土、高岭石、硅藻土、蛭石、凹凸棒、海泡石、埃洛石、粉石英、沸石中的一种或两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双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盐为钴盐、锰盐、镍盐、铜盐、铁盐中的一种;所述过渡金属盐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乙酸根离子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双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苯胺、盐酸多巴胺、吡咯、吡啶中的一种或两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矿物诱导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雄波杨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