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91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垫层,垫层上设有Y形的条形缝;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盒和粘贴组件,固定盒上设有开口和透气孔,固定盒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容纳槽,粘贴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和若干固定杆,两个固定块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可拆卸连接,固定杆同时可相对固定块转动,固定杆上设有粘贴部和遮挡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能够对深静脉导管进行固定,同时方便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深静脉置管是将导管植入人体的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其它重要静脉等通路中,通过管道直接向静脉中注入药物,为外科大手术后的常规步骤,深静脉置管有着不可置否的优势,它使输液变得更加快捷、安全、有效。以颈内深静脉输液为例,输液时能避免高渗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和破坏,而患者需要大量输血、补液时,能够借以观察血容量的动态变化。深静脉导管植入人体后,导管的端部位于体外,此时需要将导管的端部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但是深静脉导管通常需要与外界的其它设备连接,而部分设备较重,当患者翻身时容易拉扯深静脉导管。目前主要采用医用胶布对深静脉导管进行固定,而胶布的宽度有限,为了提高对深静脉导管的固定效果,固定时使用的胶布数量较多,且多条胶布交叉分布在深静脉导管上,此时胶布重叠部分的厚度较大,导致重叠处的透气性较差,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患者皮肤表面容易出汗,会导致胶布的粘性变差,在深静脉导管受到拉扯时,深静脉导管植入人体的一端容易移位甚至脱出,特别是深静脉导管的植入位置在患者颈部和腿部时,由于颈部和腿部的活动幅度较大,也会进一步提高深静脉导管移位和脱落的概率。另外,深静脉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在患者病情较重时,深静脉导管甚至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一年以上,而深静脉导管在维护较好的情况下,一次植入即可最少在患者体内留置一年。而在需要长时间对深静脉导管进行固定的情况下,患者皮肤表面会出现汗液、污垢和死皮等,一方面也会导致胶布的粘性变差,故每隔一定时间即需要对胶布进行更换,更换时需要先将胶布从深静脉导管上撕下,在撕下胶布的过程中,胶布也容易对深静脉导管造成拉扯,导致深静脉导管移位;另一方面,对深静脉导管进行固定后也难以对深静脉导管下方的皮肤进行清洁,长此以往会导致深静脉导管被污染,导致深静脉导管和胶布感染,不利于患者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以对深静脉导管进行固定,同时方便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垫层,垫层上设有Y形的条形缝;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盒和粘贴组件,固定盒上设有开口和透气孔,固定盒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容纳槽,粘贴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和若干固定杆,两个固定块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可拆卸连接,固定杆同时可相对固定块转动,固定杆上设有粘贴部和遮挡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中的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对深静脉导管的管道进行固定,在固定时,将深静脉导管的端部按压在垫层上条形缝的V形部位之间,然后将垫层与条形部相对的两个条形部位呈X形交叠的按压在管道上,此时通过胶布对交叠的垫层进行固定即可快速对管道进行固定,而当垫层的两条形部位呈X形交叠后,垫层靠近管道的中部向上鼓起、垫层的两侧与患者的皮肤相贴,在对管道进行固定的同时,垫层中部与皮肤之间也存在空隙,与直接将多条胶布交叉的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相比,采用本方案中的第一固定单元更为透气,避免患者伤口周围出现闷热感,提高舒适度的同时,也避免因闷热感导致皮肤分泌过多汗水导致胶布脱落。2.第二固定单元用于对深静脉导管的端部进行固定,固定时,固定盒用于容纳深静脉导管的端部,避免外界的脏污进入深静脉导管内导致深静脉导管被污染。另外,粘贴部位于固定杆上,通过安装的固定杆的数量能够控制对固定盒的固定效果,当固定杆使用一段时间导致粘贴部的粘性变差后,可逐一对固定杆进行更换,而当取出一根固定杆时,其余固定杆仍可继续对固定盒进行固定,避免固定盒发生移位,而固定杆不会粘贴在固定盒上,故在取出固定杆时,可避免固定杆拉扯固定盒,从而避免固定盒发生移位。进一步,粘贴部上可拆卸连接有粘贴层。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粘贴层失效后,可对粘贴层进行更换,而不需要更换固定杆,减小更换成本。进一步,遮挡部上可拆卸连接有清洁层。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固定杆转动至清洁层与皮肤接触后,清洁层能够对皮肤进行擦拭,从而在不需要移动固定盒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皮肤的清洁,避免深静脉导管被拉扯,同时避免感染。进一步,遮挡部为弧形面,粘贴部为平面。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弧形的粘贴部相比,本方案中的粘贴部各处与皮肤表面的距离相同,避免粘贴部中部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过大在皮肤上形成压痕、同时避免粘贴部两侧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粘贴层无法与皮肤接触,导致粘贴效果变差。进一步,固定杆内设有进水通道,遮挡部上设有若干与进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向进水通道内注入酒精后,酒精可沿出水孔流出,对清洁层和粘贴层进行湿润,促使粘贴层与皮肤分离的同时,也方便清洁层对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进一步,容纳槽内设有注水单元,注水单元包括挡块、活塞和活塞杆,挡块与容纳槽侧壁可拆卸连接,挡块内设有注水腔、连接通道、L形通道和若干凹槽,活塞与注水腔侧壁滑动密封,活塞杆与活塞固定,且活塞杆贯穿注水腔侧壁并与挡块滑动连接,连接通道沿挡块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同时与若干凹槽连通,L形通道将连接通道与注水腔连通;凹槽与固定杆一一对应,且固定杆与凹槽滑动连接。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注水单元能够快速向进水通道内加入酒精,操作更为方便。进一步,固定盒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透气孔能提高固定盒的透气性,避免皮肤与固定盒相对处闷热,导致皮肤分泌大量汗液使粘贴部快速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固定单元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第二固定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固定杆与凹槽配合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第二固定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正视竖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垫层1、条形缝11、深静脉导管2、固定盒3、透气孔31、顶盖32、限位块33、容纳槽34、固定块4、固定杆5、转轴51、进水通道52、挡块6、安装槽61、活塞杆62、凹槽63、注水腔64、连接通道65、L形通道66、密封套7。实施例1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和注水单元,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垫层1,本实施例中的垫层1采用纱布,垫层1上设有Y形的条形缝11,条形缝11沿竖向贯穿垫层1,并将垫层1的左端分为两个条形部,在对深静脉导管2进行固定时,将两个条形部交叉的重叠在深静脉导管2的管道上后即可对深静脉导管2的管道进行限位。如图2所示,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盒3和粘贴组件,固定盒3的左壁设有安装口、顶部和右壁均设有开口,且固定盒3的顶部和右壁的开口形成L形的缺口。固定盒3上设有L形的顶盖32,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垫层,所述垫层上设有Y形的条形缝;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盒和粘贴组件,所述固定盒上设有开口和透气孔,所述固定盒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容纳槽,所述粘贴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和若干固定杆,两个固定块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杆同时可相对固定块转动,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粘贴部和遮挡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垫层,所述垫层上设有Y形的条形缝;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盒和粘贴组件,所述固定盒上设有开口和透气孔,所述固定盒底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容纳槽,所述粘贴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和若干固定杆,两个固定块与容纳槽可拆卸连接,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杆同时可相对固定块转动,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粘贴部和遮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粘贴部上可拆卸连接有粘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遮挡部上可拆卸连接有清洁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深静脉置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何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