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659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包括头部卡盘机构、驱动机构、固定装置和张喙装置;所述头部卡盘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基座,安装座安装于基座,安装座上设有供乳鸽喙通过的通孔;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夹持臂,第一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夹持臂传动连接,以使两个夹持臂夹紧或松开乳鸽头部;张喙装置包括上吸盘及下吸盘,第二驱动机构与上吸盘和/或下吸盘传动连接,以使上吸盘和下吸盘相对运动以夹紧或松开乳鸽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对乳鸽进行固定夹持,并通过设置张喙装置,自动打开乳鸽喙部,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乳鸽的饲喂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牧业
,尤其涉及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乳鸽的营养价值高,在当今市场的消费需求比较大,乳鸽供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乳鸽的消费需求。目前低日龄乳鸽大多采用天然的亲乳鸽亲自饲喂或人工手持饲喂的方式饲喂。其中,若采用亲乳鸽亲自饲喂的方式,则低日龄乳鸽从出生到21天都需要母鸽和父鸽共同饲喂,导致父母鸽不能再进行生产进行下一代繁育,生产效率低。若采用人工手持结合注射器注射饲喂的方式,则由于低日龄乳鸽的喙部较为娇嫩,人工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人工难以长时间平稳操作,因此需要一人手持固定乳鸽,另一人使用注射器注射饲喂,生产效率低,人力需求大。当前行业缺少乳鸽的喂食辅助系统,影响了乳鸽饲喂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辅助喂食人力需求大、乳鸽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包括头部卡盘机构、驱动机构、固定装置和张喙装置;所述头部卡盘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基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乳鸽喙通过的通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夹持臂,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臂传动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夹持臂夹紧或松开乳鸽头部;所述张喙装置包括上吸盘及下吸盘,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上吸盘和/或所述下吸盘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上吸盘和所述下吸盘相对运动以夹紧或松开乳鸽喙。其中,每一所述夹持臂包括曲型卡件,两个所述曲型卡件的相对侧均为适配乳鸽头部形状的弧形凹面。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及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组、第一锥齿轮、第二连杆组及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通过所述第二连杆组与所述夹持臂相连以带动所述夹持臂摆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件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齿轮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平行设置并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上吸盘相连,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下吸盘相连,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齿条或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座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杆组穿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夹持臂相连。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吸盘相连,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吸盘相连。其中,所述上吸盘与所述下吸盘均包括连接杆及吸盘体,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气管相连,所述吸盘体套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分别与一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还包括喙部检测传感器,所述喙部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通孔的孔口处,且与所述张喙装置位于所述头部卡盘机构的同一侧,所述喙部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安装座设有用于容纳乳鸽头部的凹陷,所述凹陷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张喙装置的一侧,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凹陷的底部。其中,所述凹陷的表面贴附有海绵、橡胶或硅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对乳鸽进行固定夹持,并通过设置张喙装置,自动打开乳鸽喙部,避免了多个饲喂员手工固定和饲喂乳鸽,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乳鸽的饲喂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的立体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的立体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固定装置在D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张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张喙装置在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安装座;11、条形孔;12、凹陷;13、通孔;2、基座;30、第一驱动机构;301、第一直线驱动件;302、第一锥齿轮;303、第二锥齿轮;304、第一连杆;305、第二连杆;306、摇臂杆;307、摆动杆;308、第三连杆;40、第二驱动机构;401、第二直线驱动件;402、第一齿条;403、齿轮;404、第二齿条;405、第一传动杆;406、第二传动杆;407、伸出到位检测传感器;408、缩回到位检测传感器。50、连接件;6、曲型卡件;70、上吸盘;701、连接杆;702、吸盘体;80、下吸盘;90、喙部检测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包括头部卡盘机构、驱动机构、固定装置和张喙装置。头部卡盘机构包括安装座1和基座2,安装座1安装于基座2,安装座1上设有供乳鸽喙通过的通孔13。安装座1与基座2一体成型或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二驱动机构40,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夹持臂,第一驱动机构30与至少一个夹持臂传动连接,以使两个夹持臂夹紧或松开乳鸽头部。张喙装置包括上吸盘70及下吸盘80,第二驱动机构40与上吸盘70或下吸盘80传动连接,以使上吸盘70和下吸盘80相对运动以夹紧或松开乳鸽喙。第二驱动机构40可与上吸盘70或下吸盘80中的其中一者传动连接,由此,第二驱动机构40可带动上吸盘70或下吸盘80中的其中一者运动,另一个固定不动。第二驱动机构40也可同时与上吸盘70和下吸盘80传动连接,以带动上吸盘70和下吸盘80一起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卡盘机构、驱动机构、固定装置和张喙装置;/n所述头部卡盘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基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乳鸽喙通过的通孔;/n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n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夹持臂,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臂传动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夹持臂夹紧或松开乳鸽头部;/n所述张喙装置包括上吸盘及下吸盘,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上吸盘和/或所述下吸盘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上吸盘和所述下吸盘相对运动以夹紧或松开乳鸽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卡盘机构、驱动机构、固定装置和张喙装置;
所述头部卡盘机构包括安装座和基座,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乳鸽喙通过的通孔;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对夹持臂,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臂传动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夹持臂夹紧或松开乳鸽头部;
所述张喙装置包括上吸盘及下吸盘,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上吸盘和/或所述下吸盘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上吸盘和所述下吸盘相对运动以夹紧或松开乳鸽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夹持臂包括曲型卡件,两个所述曲型卡件的相对侧均为适配乳鸽头部形状的弧形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及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组、第一锥齿轮、第二连杆组及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通过所述第二连杆组与所述夹持臂相连以带动所述曲型卡件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鸽自动喂食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件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齿轮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平行设置并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上吸盘相连,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下吸盘相连,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奇峰马为红薛向龙丁露雨高荣华余礼根于沁杨吕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