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及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59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尾矿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及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所述植草砖为粉煤灰钙砖,所述植草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在所述砖本体的中心位置设有孔洞;在所述砖本体的四角上各设有一个缺角;在所述砖本体上设有裂解槽。所述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包括在稀土尾矿的矿山上设置的多条纵向植草沟和多条横向植草沟,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形成网格状,在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中铺设有上述的植草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植草砖成为了修复后土壤的一部分,通过植草砖将土壤进行固定,减少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及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尾矿生态修复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及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赣南稀土矿于20世纪70年代得到开采和利用,自开采以来,长期无序开采,采矿技术落后,回收率低,乱采滥挖,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问题。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退化、土壤酸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土壤浸矿剂残留等方面。同时,通过不同途径污染周围环境,使得周围农田及地表水均受到严重污染。稀土尾矿的土壤质地为紧砂土,物理性黏粒(≤0.01mm%)含量仅为6,浸提剂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水土严重流失造成土壤退化严重。土壤酸化较为严重,pH值低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5.1,土壤酸碱度为强酸性;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一级(极高)水平,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主要是矿区浸提剂铵根离子的残留,土壤NH4+的含量高达40.56mg/kg;土壤全钾含量也处于极高水平,全磷处于较缺乏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土壤速效磷、全氮含量均处于极缺乏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1.95g/kg,处于极缺乏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受到开采浸矿影响,养分严重退化。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在稀土尾矿土壤中无法生长或生长情况很差。目前,修复稀土尾矿的方法主要是使用碱性改良剂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但这种方式需要将稀土尾矿土壤与酸性物质进行充分混匀,也就是需要将稀土尾矿的土壤挖开后混入碱性改良剂,从而造成稀土尾矿在修复过程中土壤流失十分严重。由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稀土尾矿土壤的养分,减少水土流失的针对稀土尾矿酸性紧砂土进行修复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及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稀土尾矿土壤的养分,减少稀土尾矿水土流失的环境修复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所述植草砖为粉煤灰钙砖,所述植草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在所述砖本体上设有:孔洞,在所述砖本体的中心位置设有孔洞;缺角,在所述砖本体的四角上各设有一个缺角;裂解槽,在所述砖本体上设有裂解槽。优选地,所述粉煤灰钙砖由粉煤灰、石灰、骨料和固化剂为原料,加水搅拌、陈化处理后成型制成,其中,所述粉煤灰钙砖的原料按重量份计:60~70份粉煤灰、11~18份石灰、15~20份骨料和2~4份固化剂。优选地,所述裂解槽的深度为D1,所述砖本体的厚度为D2,1/2D2≥D1≥1/4D2。优选地,所述裂解槽成网状分布在所述砖本体的表面上。一种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在稀土尾矿的矿山上设有多条纵向植草沟和多条横向植草沟,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形成网格状,在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中铺设有上述的植草砖,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植草沟之间的间距为3~5米;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植草沟之间的间距为3~5米。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的横截面形状为倒置梯形。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植草沟的尾端与沉沙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沉沙池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沙池入水口和沉沙池出水口不在同一直线,所述沉沙池的出水口与蓄水池连接,所述蓄水池向网格状地块提供灌溉用水。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与周边水系经排水沟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植草砖的孔洞中种植有耐酸性禾本科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及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所述植草砖(粉煤灰钙砖)不断的被硫酸铵侵蚀,发生反应,使所述粉煤灰钙砖成为了修复后土壤的一部分。所述裂解槽的存在,能够进一步的便于所述植草砖的裂解,通过植草砖将土壤进行固定,避免雨水对稀土尾矿裸露土壤的冲刷,减少稀土尾矿的水土流失;2)通过在稀土尾矿的矿山上设置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形成网格状植草沟,并且在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中铺设有植草砖,所述植草沟和植草砖的设置,能够使几乎没有植被的稀土尾矿的矿山能够种植耐酸性禾本科植物,以减少水土流失;3)通过使稀土尾矿矿山上的水进行汇集至植草沟,避免雨水对稀土尾矿裸露土壤的冲刷,由于植草砖孔洞中种植有植物,能够减少汇集水的流速,从而进一步减少稀土尾矿的水土流失。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植草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后的稀土尾矿矿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后的稀土尾矿矿山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植草沟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植草砖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植草砖,所述植草砖为粉煤灰钙砖,所述植草砖包括砖本体10,所述砖本体10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在所述砖本体10的中心位置设有孔洞11;在所述砖本体10的四角上各设有一个缺角;在孔洞11向所述砖本体10的四个边延伸有四条裂解槽12。所述孔洞11和所述缺角处不仅可以种植禾本科植物,水分还可以由所述孔洞11和缺角流进或流出。所述植草砖为粉煤灰钙砖,所述植草砖在硫酸铵的侵蚀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尤其是裂解槽12部位,本身就很脆弱,在植草砖不断被侵蚀过程中,首先发生断裂,从而使所述植草砖变成碎块,与所述待修复土壤融为一体。优选地,所述粉煤灰钙砖由粉煤灰、石灰、骨料和固化剂为原料,加水搅拌、陈化处理后成型制成,其中,所述粉煤灰钙砖的原料按重量份计:60~70份粉煤灰、11~18份石灰、15~20份骨料和2~4份固化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草砖(粉煤灰钙砖)不断的被硫酸铵侵蚀,发生反应,使所述粉煤灰钙砖成为了修复后土壤的一部分。所述裂解槽12的存在,能够进一步的便于所述植草砖的裂解。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所述植草砖的侵蚀裂解,所述裂解槽12的深度为D1,所述砖本体10的厚度为D2,1/2D2≥D1≥1/4D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裂解槽12的深度为砖本体10厚度的一半。所述裂解槽12的深度小,所述砖本体10越不易被裂解(在施工过程中也不易损坏)。进一步地,所述裂解槽12还可以呈网状分布在所述孔洞11周围,从而能够使所述植草砖分解成碎块。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在稀土尾矿的矿山上设有多条纵向植草沟和多条横向植草沟,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形成网格状,在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中铺设有植草砖实施例中所述的植草砖,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植草沟之间的间距为3~5米;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植草沟之间的间距为3~5米。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砖为粉煤灰钙砖,所述植草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在所述砖本体上设有:/n孔洞,在所述砖本体的中心位置设有孔洞;/n缺角,在所述砖本体的四角上各设有一个缺角;/n裂解槽,在所述砖本体上设有裂解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稀土尾矿修复的植草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砖为粉煤灰钙砖,所述植草砖包括砖本体,所述砖本体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在所述砖本体上设有:
孔洞,在所述砖本体的中心位置设有孔洞;
缺角,在所述砖本体的四角上各设有一个缺角;
裂解槽,在所述砖本体上设有裂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裂解槽的深度为D1,所述砖本体的厚度为D2,1/2D2≥D1≥1/4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砖,其特征在于,
所述裂解槽成网状分布在所述砖本体的表面上。


4.一种稀土尾矿环境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稀土尾矿的矿山上设置的多条纵向植草沟和多条横向植草沟,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形成网格状,在所述纵向植草沟和横向植草沟中铺设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草砖。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超赵小敏张嵚张新平罗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