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55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中部两侧设有定距杆,所述筒体的下端设有插筒,所述插筒的上部设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两侧设有限位块,所述插筒的侧面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调节环靠近第一活动槽的位置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于第一活动槽内,所述插筒的下端设有两个挖耳,所述挖耳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拉线,所述插筒的下端两侧靠近拉线的位置设有导向轮,所述拉线与导向轮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脱毒苗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移栽过程中苗株受损,显著提高苗株的成活率,同时可便于控制株距以及苗株入土深度,使种植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
本技术涉及农业秧苗种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
技术介绍
甘薯病毒病是目前制约甘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可造成块根的大幅减产和甘薯品种的退化。生产脱毒薯苗是防治甘薯病毒病,保持品种优良性状,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和品质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中,脱毒试管苗的驯化移栽是脱毒苗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脱毒试管苗的驯化移栽是脱毒苗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常规的驯化移栽方式需要经过低温练苗、营养钵驯化、大田移栽等环节,其中营养钵脱毒苗向大田移栽,操作繁琐、费工费时、生产成本高,且移栽过程中,苗株根系易受损、成活率较低,不利于脱毒甘薯的产业化生产,同时在进行移栽时不便与控制苗株入土深度和株距,不便于科学的进行种植移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甘薯营养钵脱毒苗在移栽时根系易受损,缓苗时间长、成活率较低,不利于脱毒甘薯的产业化生产,不便于控制苗株入土深度和株距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中部两侧设有定距杆(2),所述筒体(1)的下端设有插筒(3),所述插筒(3)的上部设有调节环(4),所述调节环(4)的两侧设有限位块(5),所述插筒(3)的侧面设有第一活动槽(6),所述调节环(4)靠近第一活动槽(6)的位置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于第一活动槽(6)内,所述插筒(3)的下端设有两个挖耳(7),所述挖耳(7)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拉线(10),所述插筒(3)的下端两侧靠近拉线(10)的位置设有导向轮(8),所述拉线(10)与导向轮(8)接触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中部两侧设有定距杆(2),所述筒体(1)的下端设有插筒(3),所述插筒(3)的上部设有调节环(4),所述调节环(4)的两侧设有限位块(5),所述插筒(3)的侧面设有第一活动槽(6),所述调节环(4)靠近第一活动槽(6)的位置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于第一活动槽(6)内,所述插筒(3)的下端设有两个挖耳(7),所述挖耳(7)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拉线(10),所述插筒(3)的下端两侧靠近拉线(10)的位置设有导向轮(8),所述拉线(10)与导向轮(8)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甘薯营养钵脱毒苗直接入土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杆(2)远离筒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动槽(13),所述第二活动槽(13)的内部设有支杆(15),所述支杆(15)穿过定距杆(2)的上下两个各设有一个螺帽(14),上侧所述螺帽(14)与定距杆(2)之间设有指示垫片(16)。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娟贾礼聪辛国胜韩俊杰邱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