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653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3
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属于土地复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利用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为原料,制作种植土,改造现有的运行效果差的煤矸石复垦区,同时解决剩余污泥、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地复垦
,尤其涉及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造成地表的下沉,使农田变成沼泽或湖泊,为了恢复利用这些被破坏的土地常用的土地复垦技术是充填方法。目前很多复垦项目是把煤矸石等废弃物直接充填到塌陷盆地中,煤矸石上部覆盖土壤,再进行种植,但煤矸石保水性很差,造成上部土壤层缺水,下部矸石层又缺乏营养,树木或农作物很难成活,造成很多复垦项目成为烂尾工程而被废弃。因此对效果差的复垦地进行改造成为新课题。同时,我国的污水处理厂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伴随产生的城市生活污泥量也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的污泥年产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我国污水处理厂在规划时,不太注重污泥的处理,存在“重水轻泥”的现象。生活污水产生的末端污泥的处理处置,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技术支持,都不能使所有的污泥得到安全妥善的处理。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城市污泥都是简单的卫生填埋与土地利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村地区大量种植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农作物秸秆很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些甚至直接露天燃烧,污染环境。同时,农村地区的畜禽粪便的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利用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为原料,制作种植土,改造现有的运行效果差的煤矸石复垦区,同时解决剩余污泥、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和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具体步骤为:1)把复垦改造区划分成方格网状结构,方格网状结构由边长20~100米的矩形田块组成。2)在矩形田块的矩形边线上每隔2~5米挖掘出直径为0.5~1米、深度穿透煤矸石充填层直至原土壤层的林木种植坑。3)林木种植坑内充填林木种植土。4)对矩形田块最上部的原充填土壤进行夯实形成防渗层,防渗层做成盆状。盆状的防渗层积聚部分降雨,供植物生长需要。多余的雨水溢出盆状的防渗层、通过林木种植坑渗入地下。5)在防渗层上部充填草本植物种植土,形成种植层,种植层的厚度为0.6~1米。6)林木种植坑内种植林木,选种的林木为乡土物种。7)偏远地区的种植层上种植农作物或牧草,靠近居民区的种植层上种植观赏植物。8)对选种的植物进行浇灌,浇灌水中添加有营养液。进一步地,所述的营养液为化粪池的上清液。所述的林木种植土的制作步骤为:①把玉米秸秆、大豆豆粕粉碎、过筛;把干燥的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和畜禽粪便粉碎、过筛;②把筛分后的玉米秸秆、大豆豆粕、剩余污泥、畜禽粪便按照质量比1:1:5~10:10的比例混合均匀,洒水浸润,好氧堆肥、发酵30~90天;③把发酵固体物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农田土壤风干、粉碎、过筛;④把煤矸石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煤矿企业锅炉房的炉渣粉碎、过筛;⑤把过筛后的发酵固体物、农田土壤、煤矸石、炉渣、尿素、过磷酸钙按质量比50:50~100:10:10: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林木种植土。所述的草本植物种植土的制作步骤为:(1)把大豆秸秆收割、晾晒;把晾晒后的大豆秸秆粉碎、过60~120目筛;将筛分后的大豆秸秆洗涤、烘干后放入管式炉中,以20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升温速率为10~20℃/min,设置温度为400~700℃的恒温时间为1~5h,之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炭灰。(2)把芦苇收割、晾晒、粉碎、筛分;筛分后的芦苇浸入到质量浓度10~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105~200℃条件下蒸煮、搅拌30~60分钟,然后洗涤至中性并烘干;把烘干后的物品以2~4:1液固质量比浸入到质量浓度70~90%的乙醇溶液中,震荡搅拌30~60分钟;加入质量浓度50~7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30~50℃条件下搅拌30~60分钟。70~90%的乙醇溶液与50~7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比为1:1。进一步地,筛分后的芦苇浸入到质量浓度10~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固液质量比为1:2~4。(3)按筛分后的芦苇与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2:1加入氯乙酸,在温度30~50℃条件下搅拌30分钟;再按液液质量比为1:1加入质量浓度为80~90%的乙醇溶液,在温度60~70℃条件下反应60~90分钟;再把生成物洗涤至中性并烘干。(4)步骤(3)的烘干物与丙烯酸类体、交联剂和发泡剂混合,在温度60~70℃条件下搅拌10~30分钟,静止30分钟;烘干物与丙烯酸类体的质量之比为1:1~4,相对于丙烯酸类体的质量,交联剂和发泡剂的加入量为0.5~1%和5~10%;所述丙烯酸类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酰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所述交联剂为丙三醇、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戊二醛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发泡剂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再把反应物脱水、烘干、粉碎、筛分,得到保湿粉。(5)把筛分后的大豆秸秆、大豆豆粕、剩余污泥、畜禽粪便按照质量比1:1:5~10:10的比例混合均匀,洒水浸润,好氧堆肥、发酵30~90天;把发酵固体物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农田土壤风干、粉碎、过筛;把煤矿企业锅炉房的炉渣粉碎、过筛。(6)把过筛后的农田土壤、发酵固体物、炉渣、炭灰、保湿粉、尿素、过磷酸钙按质量比50~100:50:10:10:2: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草本植物种植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利用秸秆、剩余污泥、畜禽粪便为原料,制作林木种植土、草本植物种植土,为花木、作物的生长提供氮磷和有机碳等营养物质。部分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的堆放和露天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②保湿粉起到吸湿、保湿的作用,促进作物的生成,降低浇灌成本。③种植农作物获得了经济收益,种植花草美化了环境,提升社会的幸福指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待改造区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待改造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煤矸石充填层,2.原土壤层,3.林木种植坑,4.防渗层,5.种植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的操作步骤为:1)把复垦改造区划分成方格网状结构,方格网状结构由边长50米的矩形田块组成。2)在矩形田块的矩形边线上每隔3米挖掘出直径为1米、深度穿透煤矸石充填层1的直至原土壤层2的林木种植坑3。3)林木种植坑3内充填林木种植土。4)对矩形田块最上部的原充填土壤进行夯实形成防渗层4,防渗层4做成盆状。盆状的防渗层4积聚部分降雨,供植物生长需要。多余的雨水溢出盆状的防渗层4、通过林木种植坑3渗入地下。5)在防渗层4的上部充填草本植物种植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n1)把复垦改造区划分成方格网状结构,方格网状结构由边长20~100米的矩形田块组成;/n2)在矩形田块的矩形边线上每隔2~5米挖掘出直径为0.5~1米、深度穿透煤矸石充填层直至原土壤层的林木种植坑;/n3)林木种植坑内充填林木种植土;/n4)对矩形田块最上部的原充填土壤进行夯实形成防渗层,防渗层做成盆状;盆状的防渗层积聚部分降雨,供植物生长需要;多余的雨水溢出盆状的防渗层、通过林木种植坑渗入地下;/n5)在防渗层上部充填草本植物种植土,形成种植层,种植层的厚度为0.6~1米;/n6)林木种植坑内种植林木,选种的林木为乡土物种;/n7)偏远地区的种植层上种植农作物或牧草,靠近居民区的种植层上种植观赏植物;/n8)对选种的植物进行浇灌,浇灌水中添加有营养液;/n所述的林木种植土的制作步骤为:/n①把玉米秸秆、大豆豆粕粉碎、过筛;把干燥的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和畜禽粪便粉碎、过筛;/n②把筛分后的玉米秸秆、大豆豆粕、剩余污泥、畜禽粪便按照质量比1:1:5~10:10的比例混合均匀,洒水浸润,好氧堆肥、发酵30~90天;/n③把发酵固体物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农田土壤风干、粉碎、过筛;/n④把煤矸石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煤矿企业锅炉房的炉渣粉碎、过筛;/n⑤把过筛后的发酵固体物、农田土壤、煤矸石、炉渣、尿素、过磷酸钙按质量比50:50~100:10:10: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林木种植土;/n所述的草本植物种植土的制作步骤为:/n(1)把大豆秸秆收割、晾晒;把晾晒后的大豆秸秆粉碎、过60~120目筛;将筛分后的大豆秸秆洗涤、烘干后放入管式炉中,以20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升温速率为10~20℃/min,设置温度为400~700℃的恒温时间为1~5h,之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炭灰;/n(2)把芦苇收割、晾晒、粉碎、筛分;筛分后的芦苇浸入到质量浓度10~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温度105~200℃条件下蒸煮、搅拌30~60分钟,然后洗涤至中性并烘干;把烘干后的物品以2~4:1液固质量比浸入到质量浓度70~90%的乙醇溶液中,震荡搅拌30~60分钟;加入质量浓度50~7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温度30~50℃条件下搅拌30~60分钟;70~90%的乙醇溶液与50~7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配比为1:1;/n(3)按筛分后的芦苇与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2:1加入氯乙酸,在温度30~50℃条件下搅拌30分钟;再按液液质量比为1:1加入质量浓度为80~90%的乙醇溶液,在温度60~70℃条件下反应60~90分钟;再把生成物洗涤至中性并烘干;/n(4)步骤(3)的烘干物与丙烯酸类体、交联剂和发泡剂混合,在温度60~70℃条件下搅拌10~30分钟,静止30分钟;烘干物与丙烯酸类体的质量之比为1:1~4,相对于丙烯酸类体的质量,交联剂和发泡剂的加入量为0.5~1%和5~10%;所述丙烯酸类体包括丙烯酸、丙烯酰胺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所述交联剂为丙三醇、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戊二醛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所述发泡剂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再把反应物脱水、烘干、粉碎、筛分,得到保湿粉;/n(5)把筛分后的大豆秸秆、大豆豆粕、剩余污泥、畜禽粪便按照质量比1:1:5~10:10的比例混合均匀,洒水浸润,好氧堆肥、发酵30~90天;把发酵固体物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农田土壤风干、粉碎、过筛;把煤矿企业锅炉房的炉渣粉碎、过筛;/n(6)把过筛后的农田土壤、发酵固体物、炉渣、炭灰、保湿粉、尿素、过磷酸钙按质量比50~100:50:10:10:2: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草本植物种植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矸石复垦区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把复垦改造区划分成方格网状结构,方格网状结构由边长20~100米的矩形田块组成;
2)在矩形田块的矩形边线上每隔2~5米挖掘出直径为0.5~1米、深度穿透煤矸石充填层直至原土壤层的林木种植坑;
3)林木种植坑内充填林木种植土;
4)对矩形田块最上部的原充填土壤进行夯实形成防渗层,防渗层做成盆状;盆状的防渗层积聚部分降雨,供植物生长需要;多余的雨水溢出盆状的防渗层、通过林木种植坑渗入地下;
5)在防渗层上部充填草本植物种植土,形成种植层,种植层的厚度为0.6~1米;
6)林木种植坑内种植林木,选种的林木为乡土物种;
7)偏远地区的种植层上种植农作物或牧草,靠近居民区的种植层上种植观赏植物;
8)对选种的植物进行浇灌,浇灌水中添加有营养液;
所述的林木种植土的制作步骤为:
①把玉米秸秆、大豆豆粕粉碎、过筛;把干燥的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和畜禽粪便粉碎、过筛;
②把筛分后的玉米秸秆、大豆豆粕、剩余污泥、畜禽粪便按照质量比1:1:5~10:10的比例混合均匀,洒水浸润,好氧堆肥、发酵30~90天;
③把发酵固体物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农田土壤风干、粉碎、过筛;
④把煤矸石自然风干、粉碎、过筛;把煤矿企业锅炉房的炉渣粉碎、过筛;
⑤把过筛后的发酵固体物、农田土壤、煤矸石、炉渣、尿素、过磷酸钙按质量比50:50~100:10:10:1:1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林木种植土;
所述的草本植物种植土的制作步骤为:
(1)把大豆秸秆收割、晾晒;把晾晒后的大豆秸秆粉碎、过60~120目筛;将筛分后的大豆秸秆洗涤、烘干后放入管式炉中,以20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升温速率为10~20℃/min,设置温度为400~700℃的恒温时间为1~5h,之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炭灰;
(2)把芦苇收割、晾晒、粉碎、筛分;筛分后的芦苇浸入到质量浓度10~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伟伟万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