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215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试验田的设计,对试验田进行设计、划分为地块及编号;S2)、地块土壤改良剂的配比,对地块进行分层为基底层和播种层,并根据地层进行土壤的改良剂原材料分组配比;S3)、地块土壤改良剂的设计,通过地块和地层的混合分配进行植物适宜性试验;S5)、地块的养护,在地块上覆盖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及草帘结构,进行地块和植物的养护。通过土壤改良试验,及搭配土壤和植物养护结构,有效改善城市土壤的营养结构,养护植物,和提高植物生长的品质。

Test method for soil improvement of flat waste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的
,具体而言,涉及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化进程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与城市化发展相配套的城市绿化工作需要同步开展。城市绿化的工作开展受到城市土壤的影响,因城市土壤经过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城市土壤在城市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发育,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目前,城市土壤面临着土壤质地不良、植物土壤流失、土壤水分流失等问题,且在城市土壤中种植植物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城市土壤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城市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当前对于城市土壤的质量控制较多的是从土壤的PH和固体入侵方面问题进行改良。对土壤的营养结构、植物土壤流失、土壤保湿及植物生长温度方面缺少了必要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土壤的营养结构不平衡,和植物品质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土壤的营养结构不平衡,种植植物品质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试验田的设计,所述试验田设计为矩形,并划分为若干个地块,每一所述地块设有网格,对若干个所述地块进行编号;S2)、地块土壤改良剂的配比,若干个所述地块铺设有基底层和播种层;所述基底层的改良剂原材料由土和泥炭土配制而成,并对土和泥炭土进行分组配比;所述播种层的改良剂原材料由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配制而成,并对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进行分组配比;S3)、地块土壤改良剂的设计,根据若干个所述地块的编号与所述基底层、所述播种层中改良剂原材料组分,进行混合分配试验;S4)、根据步骤S3)中的混合分配试验,分别在若干个所述地块上种植一种或多种植物进行土壤改良剂适宜性试验;S5)、地块的养护,所述地块种植植物后,在所述地块上方覆盖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及草帘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试验田划分有至少十个地块并按1-10进行编号,每一所述地块的面积为平均划分,每一所述地块的面积为3-10m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基底层中改良剂原材料的配比设有A-B组,其中B组的土、泥炭土的重量配比分别为土1份,泥炭土1份。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播种层中改良剂原材料的配比设有D-F组,及X组,其中F组的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的重量配比分别为粘土1份,蘑菇肥2份,复合肥0.2份,保水剂0.03份。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编号6的所述地块按照所述基底层的B组和所述播种层的F组的配比,进行混合分配试验。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基底层的泥炭土的有机质含量为30-60%,所述有机质至少包含腐殖质;播种层的复合肥包括硫酸钾肥料,且总养分≥45%,其中氮、磷、钾的营养含量各占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覆盖在所述地块上方,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由若干个半圆框相互连接而成,每一所述半圆框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半圆框包括圆框连线和第一圆环连线,所述圆框连线设有若干根,每一所述圆框连线自两端部沿中部方向逐渐呈现为曲线段,若干所述圆框连线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每一所述圆框连线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圆环连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第一圆环连线首尾连接形成。进一步地,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覆盖在所述地块上方后,将所述保湿养护结构铺设在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上方,所述保湿养护结构由若干个圆柱框相互连接而成,每一所述圆柱框沿所述第一开口方向设于所述半圆框中,每一所述圆柱框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同朝向的第二开口,每一所述圆柱框内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圆柱框包括柱框连线和第二圆环连线,所述柱框连线设有若干根,每一所述柱框连线的中部为曲线段,每一所述柱框连线的两端部延伸至中部为直线段,若干所述柱框连线之间通过中部曲线段相互交叉连接,每一所述柱框连线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圆环连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口通过所述第二圆环连线首尾连接形成;若干所述半圆框之间通过第一圆环连线相互连接,且每一所述半圆框的第一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平铺结构;若干所述圆柱框之间等距设置,且相互之间通过柱框连线连接,每一所述圆柱框的第二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形成平铺结构;所述半圆框和所述圆柱框形成平铺结构后四周边缘均围设有边框连线,若干所述圆柱框对应铺设在若干所述半圆框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与所述保湿养护结构铺设完毕后,其上方铺设所述草帘结构,所述草帘结构具有底框,所述底框上设有可转动的夹紧机构,所述底框上铺设有秸秆,所述秸秆通过所述夹紧机构夹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主要由若干块第一连接板和若干块第二连接板构成,所述第二连接板横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通过活动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框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以所述活动件为支点上下翻转,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底框一侧设有咬合固定所述秸秆的齿,位于所述底框边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手扳件;所述底框铺设在所述圆柱框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通过对试验田的设计划分为多个地块,在地块上进行土壤改良剂配比和设计,进而改善城市土壤的营养结构,提供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并搭配使用养护土壤和植物的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及草帘结构,能够更好地养护植物,和提高植物生长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雨水冲刷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圆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湿养护结构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5的仰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圆柱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圆框与圆柱框相互装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草帘结构的主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草帘结构的侧视结构,及翻转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草帘结构之间相互装配连接,及铺设在地块上的示意图。图中:100-防雨水冲刷结构、101-半圆框、102-第一开口、103-圆框连线、104-第一圆环连线、200-保湿养护结构、201-圆柱框、202-第二开口、203-柱框连线、204-第二圆环连线、300-边框连线、400-草帘结构、401-底框、402-夹紧机构、403-第一连接板、404-第二连接板、405-活动件、406-齿、407-手扳件、408-支撑件、409-凸起横条、410-延伸板、500-保水材料、600-秸秆、700-播种层、800-基底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试验田的设计,所述试验田设计为矩形,并划分为若干个地块,每一所述地块设有网格,对若干个所述地块进行编号;/nS2)、地块土壤改良剂的配比,若干个所述地块铺设有基底层和播种层;所述基底层的改良剂原材料由土和泥炭土配制而成,并对土和泥炭土进行分组配比;所述播种层的改良剂原材料由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配制而成,并对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进行分组配比;/nS3)、地块土壤改良剂的设计,根据若干个所述地块的编号与所述基底层、所述播种层中改良剂原材料组分,进行混合分配试验;/nS4)、根据步骤S3)中的混合分配试验,分别在若干个所述地块上种植一种或多种植物进行土壤改良剂适宜性试验;/nS5)、地块的养护,所述地块种植植物后,在所述地块上方覆盖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及草帘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平缓荒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试验田的设计,所述试验田设计为矩形,并划分为若干个地块,每一所述地块设有网格,对若干个所述地块进行编号;
S2)、地块土壤改良剂的配比,若干个所述地块铺设有基底层和播种层;所述基底层的改良剂原材料由土和泥炭土配制而成,并对土和泥炭土进行分组配比;所述播种层的改良剂原材料由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配制而成,并对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进行分组配比;
S3)、地块土壤改良剂的设计,根据若干个所述地块的编号与所述基底层、所述播种层中改良剂原材料组分,进行混合分配试验;
S4)、根据步骤S3)中的混合分配试验,分别在若干个所述地块上种植一种或多种植物进行土壤改良剂适宜性试验;
S5)、地块的养护,所述地块种植植物后,在所述地块上方覆盖防雨水冲刷结构、保湿养护结构及草帘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试验田划分有至少十个地块并按1-10进行编号,每一所述地块的面积为平均划分,每一所述地块的面积为3-10m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基底层中改良剂原材料的配比设有A-B组,其中B组的土、泥炭土的重量配比分别为土1份,泥炭土1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播种层中改良剂原材料的配比设有D-F组,及X组,其中F组的粘土、蘑菇肥、复合肥、保水剂的重量配比分别为粘土1份,蘑菇肥2份,复合肥0.2份,保水剂0.03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编号6的所述地块按照所述基底层的B组和所述播种层的F组的配比,进行混合分配试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基底层的泥炭土的有机质含量为30-60%,所述有机质至少包含腐殖质;播种层的复合肥包括硫酸钾肥料,且总养分≥45%,其中氮、磷、钾的营养含量各占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防雨水冲刷结构覆盖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俭肖曦彬林璇梁雄威张浩华张伯发钟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深圳市天健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