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09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包括底座、支架、传送带、第一转台、第二转台,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内底壁上连接有第一伸缩缸,所述第一伸缩缸的输出轴底部连接有两个顶柱,所述底座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架前方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台,所述第一转台底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底座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转台的外壁上连接有四个拨杆,所述底座顶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台同轴心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第一转台和所述拨杆位于所述弧形板内部。有益效果在于:该自动安装插脚装置,通过设置传送带和拨杆,能够将零部件运送至插脚的位置,无需人工放置零部件,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和电器设备,很多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都配套有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在电源适配器生产时,需要进行插脚的安装,而安装插脚一般由人工进行安装或者半自动化安装,半自动化安装需要人工将零件放置在插脚的下方,然后由机械进行插脚的安装,导致人工劳动量较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包括底座、支架、传送带、第一转台、第二转台,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第一伸缩缸,所述支架内底壁上连接有第一伸缩缸,所述第一伸缩缸用于驱动顶柱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伸缩缸的输出轴底部连接有两个顶柱,所述顶柱用于将插脚插在零部件上,所述底座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架前方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台,所述第一转台用于带动拨杆转动,所述第一转台底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底座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转台的外壁上连接有四个拨杆,所述拨杆用于移动零部件,所述底座顶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台同轴心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用于对零部件进行限位,所述第一转台和所述拨杆位于所述弧形板内部,所述底座顶部前端连接有两个挡板,所述挡板中间设置有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用于输送零部件,所述挡板后端设有开口,所述拨杆能够穿过所述挡板的开口,所述底座顶部并位于所述弧形板后方连接有所述第二转台,所述第二转台用于带动插脚板移动,所述第二转台底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底座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转台外壁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脚板,所述插脚板用于将插脚运送至所述顶柱下方,所述插脚板另一端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顶柱与所述插脚板的通孔相对应,所述底座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转台的后方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连接有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用于驱动顶板运动,所述第二伸缩缸的输出轴前侧连接有两个顶板,所述顶板用于推动插脚,所述支撑座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伸缩缸前方连接有插脚盒,所述插脚盒顶部连接有盒盖,所述插脚盒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插脚,所述顶板伸入所述插脚盒内并与所述插脚盒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底座前端并位于所述传送带一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斜板。上述结构中,打开所述盒盖,将所述插脚放入所述插脚盒中,所述第二伸缩缸驱动所述顶板移动,将所述插脚顶出所述插脚盒,所述插脚落入所述插脚板的通孔内,然后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台转动,所述第二转台驱动所述插脚板转动,将所述插脚运送至所述顶柱下方,由所述传送带将零部件运送至所述拨杆处,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台转动,第一转台转动驱动所述拨杆转动,所述拨杆推动零部件进行移动,将零部件送至所述插脚下方,由所述第一伸缩缸驱动所述顶柱向下移动,将所述插脚插入所述零部件中,然后所述拨杆继续推动零部件移动,零部件由所述斜板滑下,进行收集。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第一伸缩缸与所述支架焊接,所述顶柱与所述第一伸缩缸的输出轴焊接。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第一转台与所述底座轴承连接,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转台焊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台键连接,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底座焊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台与所述底座轴承连接,所述插脚板与所述第二转台焊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台键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底座焊接,第二伸缩缸与所述支撑座螺栓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伸缩缸的输出轴焊接,所述插脚盒与所述支撑座焊接,所述盒盖与所述插脚盒铰链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插脚盒滑动连接。有益效果在于:该自动安装插脚装置,通过设置传送带和拨杆,能够将零部件运送至插脚的位置,无需人工放置零部件,节省人力,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的底座内部结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的插脚盒内部结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2、支架;3、支撑座;4、弧形板;5、第一转台;6、拨杆;7、挡板;8、传送带;9、第一伸缩缸;10、顶柱;11、插脚板;12、第二转台;13、插脚盒;14、盒盖;15、顶板;16、第二伸缩缸;17、插脚;18、斜板;19、第一电机;20、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6所示,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传送带8、第一转台5、第二转台12,底座1顶部连接有支架2,支架2内底壁上连接有第一伸缩缸9,第一伸缩缸9的输出轴底部连接有两个顶柱10,底座1顶部并位于支架2前方连接有第一转台5,第一转台5底部与第一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第一电机19位于底座1的内底壁上,第一转台5的外壁上连接有四个拨杆6,底座1顶部并与第一转台5同轴心连接有弧形板4,第一转台5和拨杆6位于弧形板4内部,底座1顶部前端连接有两个挡板7,挡板7中间设置有传送带8,挡板7后端设有开口,拨杆6能够穿过挡板7的开口,底座1顶部并位于弧形板4后方连接有第二转台12,第二转台12底部与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电机20位于底座1的内底壁上,第二转台12外壁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脚板11,插脚板11另一端开设有两个通孔,顶柱10与插脚板11的通孔相对应,底座1顶部并位于第二转台12的后方连接有支撑座3,支撑座3顶部连接有第二伸缩缸16,第二伸缩缸16的输出轴前侧连接有两个顶板15,支撑座3顶部并位于第二伸缩缸16前方连接有插脚盒13,插脚盒13顶部连接有盒盖14,插脚盒13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插脚17,顶板15伸入插脚盒13内并与插脚盒13的凹槽相配合,底座1前端并位于传送带8一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斜板18。上述结构中,打开盒盖14,将插脚17放入插脚盒13中,第二伸缩缸16驱动顶板15移动,将插脚17顶出插脚盒13,插脚17落入插脚板11的通孔内,然后由第二电机20驱动第二转台12转动,第二转台12驱动插脚板11转动,将插脚17运送至顶柱10下方,由传送带8将零部件运送至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2)、传送带(8)、第一转台(5)、第二转台(12),所述底座(1)顶部连接有所述支架(2),所述支架(2)内底壁上连接有第一伸缩缸(9),所述第一伸缩缸(9)的输出轴底部连接有两个顶柱(10),所述底座(1)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架(2)前方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台(5),所述第一转台(5)底部与第一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9)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转台(5)的外壁上连接有四个拨杆(6),所述底座(1)顶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台(5)同轴心连接有弧形板(4),所述第一转台(5)和所述拨杆(6)位于所述弧形板(4)内部,所述底座(1)顶部前端连接有两个挡板(7),所述挡板(7)中间设置有所述传送带(8),所述挡板(7)后端设有开口,所述拨杆(6)能够穿过所述挡板(7)的开口,所述底座(1)顶部并位于所述弧形板(4)后方连接有所述第二转台(12),所述第二转台(12)底部与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转台(12)外壁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脚板(11),所述插脚板(11)另一端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顶柱(10)与所述插脚板(11)的通孔相对应,所述底座(1)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转台(12)的后方连接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顶部连接有第二伸缩缸(16),所述第二伸缩缸(16)的输出轴前侧连接有两个顶板(15),所述支撑座(3)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伸缩缸(16)前方连接有插脚盒(13),所述插脚盒(13)顶部连接有盒盖(14),所述插脚盒(13)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插脚(17),所述顶板(15)伸入所述插脚盒(13)内并与所述插脚盒(13)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底座(1)前端并位于所述传送带(8)一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斜板(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安装插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2)、传送带(8)、第一转台(5)、第二转台(12),所述底座(1)顶部连接有所述支架(2),所述支架(2)内底壁上连接有第一伸缩缸(9),所述第一伸缩缸(9)的输出轴底部连接有两个顶柱(10),所述底座(1)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架(2)前方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台(5),所述第一转台(5)底部与第一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9)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转台(5)的外壁上连接有四个拨杆(6),所述底座(1)顶部并与所述第一转台(5)同轴心连接有弧形板(4),所述第一转台(5)和所述拨杆(6)位于所述弧形板(4)内部,所述底座(1)顶部前端连接有两个挡板(7),所述挡板(7)中间设置有所述传送带(8),所述挡板(7)后端设有开口,所述拨杆(6)能够穿过所述挡板(7)的开口,所述底座(1)顶部并位于所述弧形板(4)后方连接有所述第二转台(12),所述第二转台(12)底部与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位于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转台(12)外壁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脚板(11),所述插脚板(11)另一端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顶柱(10)与所述插脚板(11)的通孔相对应,所述底座(1)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转台(12)的后方连接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顶部连接有第二伸缩缸(16),所述第二伸缩缸(16)的输出轴前侧连接有两个顶板(15),所述支撑座(3)顶部并位于所述第二伸缩缸(16)前方连接有插脚盒(13),所述插脚盒(13)顶部连接有盒盖(14),所述插脚盒(13)内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奇超廖泽付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宇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